[1] 张轶,潘远智,陈其兵,等.成都市花木主产区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对比研究.四川林业科技,2012,33(6):40-45. [2] 郭翎,张佐双.极端气候与北京地区植物引种.北京园林,2011,28(3):39-43. [3] 郭文刚,郭松平,姜玥宏,等.南京六合引种冬枣气候适宜性分析及种植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0(6):229-232. [4] 徐永杰,徐春永,杜洋文,等.美国山核桃在湖北省引种可行性探讨.湖北林业科技,2012(1):51-53. [5] 赵英,张开春,张晓明,等.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甜樱桃引种小气候分析.北方园艺,2011(15):54-56. [6] 金花.常绿阔叶植物在北京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7] 刘毓.国外优良彩叶槭树资源引种及适应性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8] 彭友林,万海清,王文龙,等.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植物学通报,2001,18(6):744-746. [9] 王明怀,陈建新,殷祚云,等.广东省引种秃杉与杉木、柳杉对比试验.广东林业科技,2003,19(1):18-21. [10] 刘友接,傅加兴,林旗华,等.“莎芭拉”嘉宝果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97-99. [11] 胡毅,李萍,杨建功,等.应用气象学.第二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55. [12] 常兆丰,韩福贵,仲生年.民勤荒漠区16种植物物候持续日数及其积温变化.生态学杂志,2010,29(2):193-200. [13] 廖贤军.广西不同气候区域对4个柑橘品种物候期和品质的影响[学位论文].广西:广西大学,2013. [14] 于秋竹,徐海,孔宇,等.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差异分析.中国农业气象,2014,35(5):529-536. [15] 王秋菊,张玉龙,刘峰,等.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跨积温区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变化.应用生态学报,2013,24(5):1381-1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