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伟建,马西英.长白山膳药兼用的唇形科山野菜.中国种业,2001,(5):30-31. [2]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等编著.长白山植物药志.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955-956.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86-305. [4] 朱甘培.十种中国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37-39. [5] 赵勇,赵焱,陈业高.云南产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研究进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5(1):31-33. [6] 石晋丽,朱甘培.中国香薷属植物的药用及开发前景.中药材,1994,17(12):10-13. [7] 郑旭东,胡浩斌.庆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光谱实验室,2005, 22(1): 179-82. [8] 朱甘培.海州香薷与石香薷的栽培品江香薷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比较.药学学报, 1992, 27(4):28. [9] 张良温,石岳蒿,张扬声.华荠苎(细叶香薷)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90,21(3):42-43. [10] 彭秧锡.同时蒸馏萃取器及其使用方法.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40(5):296. [11] 刘冬文,王国义,孙亚青,等.同时蒸馏萃取影响大蒜油得率的几个因素分析.工艺技术,2005,26(2):105-106. [12] 谢见春,孙宝国,郑福平,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小茴香的挥发性成分.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12(30):113-116. [13] 杨再波,彭黔荣,杨敏,等.同时蒸馏萃取/GC-MS法分析蜘蛛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2006,41(1):7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