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钱维宏,陈德亮,林祥,等.全球变化的中国区域气温-降水趋势[J].气候变化通讯,2004,3(3):8-9.
[2] 做洪超,吕世华,胡隐樵.中国近 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2):238-244.
[3] 陈隆勋,周秀骥,李维亮,等.中国近 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J].气象学报,2004,62(5):634-645.
[4] 郑冰婵.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08-311.
[5] 周义,覃志豪,包刚.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299-303.
[6] 蒲金涌,姚小英,姚晓红.气候变暖对甘肃高原苹果物候期及生殖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2):181-183.
[7] 李星敏,柏秦凤,朱琳.气候变化对陕西苹果生长适宜性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2):241-248.
[8] 马延庆,刘新生,马文,等.气候变化对咸阳苹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2):259-265.
[9] 魏钦平,张继祥,毛志泉,等.苹果优质生产的最适气象因子和气候区划[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713-716.
[10] 李美荣,度继稳,李星敏,等.陕西果区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3):417-420.
[11] 叶殿秀,张勇.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 2008,19(6):661-665.
[12] 刘捍中.苹果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135-136.
[13] 朱琳,郭兆夏,李怀川,等.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品质形成气象条件分析及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1,22(4):50-53.
[14] 朱德兰,吴发启.高塬旱地果园土壤水分管理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1):40-42.
[15] 李世奎,朱佳满,周远明,等.我国苹果种植区划研究[J].山西果树, 1985,3(4):1-7.
[16] 魏钦平,程述汉,唐芳,等.红富士苹果品质与生态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289-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