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i Fei, Wu Zhaohua, Huang Jianping , et al. Evolution of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rend[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4,4(6):462-466. | 
																													
																						| [2] | 赵传成, 王雁, 丁永建 , 等. 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变化[J]. 高原气象, 2011,30(2):385-390. | 
																													
																						| [3] | Hansen J, Ruedy R, Glaseoe J , et al. GISS analysi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99,104(D24):30997-31022. | 
																													
																						| [4] | 李庆祥, 董文杰, 李伟 , 等. 近百年中国气温变化中的不确定性估计[J]. 科学通报, 2010,55(16):1544-1554. | 
																													
																						| [5] | 张世轩, 张璐, 孙树鹏 , 等. 全球变暖情况下中国季节的变化[J]. 高原气象, 2011,30(3):659-667. | 
																													
																						| [6] | 任国玉, 初子莹, 周雅清 , 等.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10(4):701-716. | 
																													
																						| [7] | Chen Yaning, Deng Haijun, Li Baofu , et al. Abrupt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4,336(1):35-43. | 
																													
																						| [8] | 陈建文, 刘耀武, 徐小红 , 等. 陕北、渭北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J]. 中国农业气象, 2003,24(2):8-11. | 
																													
																						| [9] | 桑建人, 刘玉兰, 韩世涛 , 等. 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J]. 气象科学, 2007,27(2):202-207. | 
																													
																						| [10] | 杨小利, 辛吉武 . 甘肃省冬季负积温资源的变化特征及预测[J]. 资源科学, 2007,29(4):114-120. | 
																													
																						| [11] | 顾卫, 史培军, 刘杨 , 等. 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负积温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17(2):168-173. | 
																													
																						| [12] | 钱锦霞, 李娜, 韩普 . 冬季气候变暖对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4,69(5):672-680. | 
																													
																						| [13] | 郑冬晓, 杨晓光, 赵锦 ,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冬麦区冬季长寒型冻害时空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5,35(13):4338-4346. | 
																													
																						| [14] | 牛丽, 叶柏生, 李静 , 等. 中国西北地区典型流域冻土退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41(1):85-92. | 
																													
																						| [15] | 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20(1):119-125. | 
																													
																						| [16] | 孙兰东, 刘德祥 . 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J]. 干旱气象, 2008,26(1):8-12. | 
																													
																						| [17] | 高桂芹, 齐作辉 . 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J]. 气象科技, 2007,35(3):404-406. | 
																													
																						| [18] | 庞文保, 刘宇, 张海东 .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冬季供暖的能源消耗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3(4):1141-1144. | 
																													
																						| [19] | 陈莉, 方修睦, 方修琦 , 等. 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我国冬季采暖气候条件与能源需求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21(4):590-597. | 
																													
																						| [20] | 王拓, 贾青 . 有雪覆盖的淡水冰厚度增长与负积温关系的探究[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2(1):0-13. | 
																													
																						| [21] | 曹斌, 张廷军, 彭小清 , 等. 黑河流域年冻融指数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2015,30(3):357-366. http://dx.doi.org/10.11867/j.issn.1001-8166.2015.03.0357 | 
																													
																						| [22] | 白肇烨, 徐国昌, 孙学筠 , 等. 中国西北天气[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1: 258-357. | 
																													
																						| [23] | 邹京发 . 运用平均值和均方差判断指标的异常波动[J]. 冶金动力, 1981(1):55-56. | 
																													
																						| [24] | 魏凤英 .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第二版)[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37-41. | 
																													
																						| [25] | Livezey R E, Chen W Y . Statistical field significance and its determination by Monte Carlo techniques[J].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983,111(1):46-59. | 
																													
																						| [26] | 周石清, 陈建江, 耿峻岭 . 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三屯河年均流量序列的周期分析[J]. 新疆水利, 2001,122(3):25-29. | 
																													
																						| [27] | 黄嘉佑 . 第三讲气候状态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J]. 气象, 1995,21(7):54-57,66. | 
																													
																						| [28] | 张建勇, 高冉, 胡骏 , 等. 灰色关联度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应用比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0(11):1-2. | 
																													
																						| [29] | 杨晓玲, 丁文魁, 刘明春 , 等. 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比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25(8):76-81. | 
																													
																						| [30] | 王希强, 陈仁升, 刘俊峰 . 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区负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36(5):1267-1275. | 
																													
																						| [31] | 王毅荣 . 1961-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积温演变[J]. 冰川冻土, 2007,29(1):119-125. | 
																													
																						| [32] | 高庆九, 张荣, 管兆勇 . 近50a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12,35(4):448-457. | 
																													
																						| [33] | 张山清, 普宗朝, 李景林 , 等. 1961-2010年新疆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对冬季负积温的响应[J]. 冰川冻土, 2013,35(6):1419-1427. | 
																													
																						| [34] | 谷良雷, 姚济敏, 胡泽勇 , 等. 藏北高原典型季节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小气候特征对比研究[J]. 冰川冻土, 2016,38(6):1482-1490. | 
																													
																						| [35] | 杨晓玲, 马中华, 马玉山 , 等. 石羊河流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J]. 资源科学, 2013,35(10):2104-2111. | 
																													
																						| [36] | 杨晓玲, 汪宗成, 周华 , 等. 河西走廊东部冻土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31(6):117-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