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风劲, 张海东, 王春乙.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可能影响及适应性对策[J]. 自然灾害学报, 2006,15(6):327-331. | 
																													
																						| [2] | 陈辰, 王靖, 潘学标, 等.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产力影响的模拟研究[J]. 草业学报, 2013,21(5):850-860. | 
																													
																						| [3]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R]. 2019,北京. | 
																													
																						| [4] | 王海梅, 刘昊, 张迎杰. 呼伦贝尔市1961—2016 年湿润度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32(9):90-96. | 
																													
																						| [5] | 轩玮, 李翀, 赵慧颖, 等. 额尔古纳河流域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分析[J]. 水文, 2011,31(5):80-87. | 
																													
																						| [6] | 李夏子, 郭春燕, 杨晶, 等.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牧草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16):106-114. | 
																													
																						| [7] | 高永刚, 赵慧颖, 李翀, 等. 呼伦湖湿地消长对气象水文因子变化的响应[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23(4):459-466. | 
																													
																						| [8] | 徐小峰, 田汉勤, 万师强. 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31(2):265-271. | 
																													
																						| [9] | 陆佩玲, 于强, 贺庆棠.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06,26(3):923-929. | 
																													
																						| [10] | 竺可桢. 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中国科学, 1973(1):168-189. | 
																													
																						| [11] | 方修琦, 余卫红.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17(5):714-719. | 
																													
																						| [12] | Chardson A D, Keenan T F, Migliavacca M, et al. Climate change, phenology, and phenological control of vegetation feedbacks to the climate system[J]. Agricultural & Forest Meteorology, 2013,169(3):156-173. | 
																													
																						| [13] | 徐兴奎, 陈红, Levy J K.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指标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科学通报, 2008,53(53):456-462. | 
																													
																						| [14] | 赵慧颖. 呼伦贝尔市天然牧草生物量与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J]. 自然灾害学报, 2006(4):30-32. | 
																													
																						| [15] | 李英年, 周兴民, 王启基. 地温影响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效应分析[J]. 草地学报, 1997(3):168-174. | 
																													
																						| [16] | 李向林. 牧草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J]. 草业学报, 1993(2):47-51. | 
																													
																						| [17] | 李夏子, 王宇宸, 朝鲁, 等. 大气降水对内蒙古草原天然牧草产量影响的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 2018,46(5):130-134 | 
																													
																						| [18] | 张戈丽, 徐兴良, 周才平, 等. 近3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1,66(1):47-58. | 
																													
																						| [19] | 李霞, 李晓兵, 王宏,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2(6):618-623. | 
																													
																						| [20] | 孙艳玲, 郭鹏, 延晓冬, 等. 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25(3):407-414. | 
																													
																						| [21] | 王利平, 文明, 宋进喜, 等. 1961—2014年中国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研究王利平[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31(9):1488-1498. | 
																													
																						| [22] | 苗百岭, 梁存柱, 韩芳, 等. 内蒙古主要草原类型植物物候对气候波动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6,36(23):7689-7701. | 
																													
																						| [23] | 徐维新, 辛元春, 张娟, 等. 近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禾本科牧草生育期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4,34(7):1781-1793. | 
																													
																						| [24] | 中国气象局, 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M]. 北京: 科学质量出版社, 2005. | 
																													
																						| [25] | 刘多森, 汪纵生. 可能蒸散量动力学模型的改进及其对辨识土壤水分状况的意义[J]. 土壤学报, 1999. 33(1):21-27. | 
																													
																						| [26] |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等. 1961—2015年中国潜在蒸散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J]. 资源科学, 2017,39(5):964-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