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16): 101-108.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62
蒋春艳1(), 洪鹏翔2, 张双照1, 李春维1, 周美玲1, 李建彬1, 江巍1(
)
JIANG Chunyan1(), HONG Pengxiang2, ZHANG Shuangzhao1, LI Chunwei1, ZHOU Meiling1, LI Jianbin1, JIANG Wei1(
)
摘要:
研究常用除草剂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花生科学除草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结合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丁草胺和草甘膦异丙胺盐对花生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种除草剂不同浓度处理花生植株后20 d内,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低浓度处理对ALS活性基本没有影响。2种除草剂浓度4和5处理后10 d内ALS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处理后15 d丁草胺ALS活性为444.52、440.48 U/L,草甘膦异丙胺盐为449.38、459.92 U/L,且显著低于对照(534.73 U/L);丁草胺浓度5处理对花生CAT影响较大,处理后15 d为48.01 U/L,显著低于对照(51.24 U/L);草甘膦异丙胺盐浓度5在处理20 d内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丁草胺处理花生植株后,浓度4和5的POD活性先显著低于对照,随后逐渐升高,处理后15 d和20 d都显著高于对照,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后15 d,所有浓度处理POD活性都升高,达到20 d内最大值,分别为255.57、253.81、245.02、269.63、265.76 U/L,且显著高于对照(237.77 U/L);丁草胺处理花生后MDA含量20 d内均高于对照,且与浓度呈正相关;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后MDA含量呈波动性变化,10 d时MDA含量均达最大值,随后下降至对照水平或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2种除草剂对花生植株生理特性都有一定影响,与浓度呈正相关,高浓度处理对花生的生长有胁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