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25): 54-63.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31
        
               		张澳1( ), 李彪2, 何舒1, 熊冰杰1, 严星茹1, 黄佑国1, 王澍1, 施蕊1(
), 李彪2, 何舒1, 熊冰杰1, 严星茹1, 黄佑国1, 王澍1, 施蕊1( )
)
                  
        
        
        
        
    
收稿日期:2022-10-08
									
				
											修回日期:2023-05-18
									
				
									
				
											出版日期:2023-09-05
									
				
											发布日期:2023-08-28
									
			通讯作者:
					施蕊,女,1982年出生,云南昆明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通信地址: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青云街道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Tel:0871-63863380,E-mail:作者简介:基金资助:
        
               		ZHANG  Ao1( ), LI  Biao2, HE  Shu1, XIONG  Bingjie1, YAN  Xingru1, HUANG  Youguo1, WANG  Shu1, SHI  Rui1(
), LI  Biao2, HE  Shu1, XIONG  Bingjie1, YAN  Xingru1, HUANG  Youguo1, WANG  Shu1, SHI  Rui1( )
)
			  
			
			
			
                
        
    
Received:2022-10-08
									
				
											Revised:2023-05-18
									
				
									
				
											Online:2023-09-05
									
				
											Published:2023-08-28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林下三七品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微生物菌剂林下三七与未施用菌剂林下三七根部糖醇类、维生素类和其他类差异代谢物筛选和KEGG注释。2组三七根中共检测到代谢物82种。差异代谢物26种,上调11种,包括糖醇类9种、维生素类2种;下调15种,包括糖醇类11种、维生素类2种、其他类2种。施用微生物菌剂的三七根中部分糖醇类、维生素代谢物增多,如D-苏糖醇、核酮糖-5-磷酸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等,可见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林下三七品质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菌剂施用也导致了三七中部分代谢物含量的降低,如阿魏酸钠、piscidionl A和D-氨基葡萄糖等。
张澳, 李彪, 何舒, 熊冰杰, 严星茹, 黄佑国, 王澍, 施蕊. 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林下三七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5): 54-63.
ZHANG Ao, LI Biao, HE Shu, XIONG Bingjie, YAN Xingru, HUANG Youguo, WANG Shu, SHI Rui. Effect of Microbial Fungicide Appli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Forest Panax notoginseng[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25): 54-63.
| 物质二级分类 | 物质种数 | 物质名称 | 
|---|---|---|
| 糖醇类 | 51 | D-(-)-苏阿糖、D-苏糖醇、D-苏糖酸、D-(-)-阿拉伯糖*、D-核糖*、木糖醇*、L-阿拉伯糖醇*、L-岩藻糖、 磷酸二羟基丙酮、D-氨基葡萄糖、D-葡萄糖*、D-果糖*、肌醇*、D-山梨糖醇*、己六醇*、甘露醇*、 3-磷酸-D-甘油酸、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酸、D-赤藓糖-4-磷酸、D-泛酰醇、D-半乳糖酸*、D-蔗糖酸*、 景天庚酮糖、N-乙酰-D-甘露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N-乙酰-D-半乳糖胺*、核酮糖-5-磷酸、 D-氨基葡萄糖-1-磷酸、D-葡萄糖-6-磷酸*、D-果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山梨糖醇-6-磷酸、 磷酸葡萄糖酸、D-景天庚酮糖7-磷酸、1-(sn-甘油-3-磷酸)-1D-肌醇、D-葡萄糖-1,6二磷酸、异麦芽酮糖*、 乳二糖*、蜜二糖*、D-(+)-海藻糖*、D-(+)-蔗糖*、肌醇半乳糖苷*、松二糖、海藻糖-6-磷酸、 茄三糖、棉籽糖*、D-(+)-松三糖*、D-潘糖*、松三糖-O-鼠李糖苷、耐斯糖(蔗果四糖) | 
| 维生素类 | 14 | 烟酰胺、烟酸、吡哆醇、脱氢抗坏血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4-吡哆酸、D-泛酸、D-生物素、 吡哆醛-5'-磷酸、烟酸核糖核苷、吡哆醇-5'-0-葡萄糖苷、核黄素、 四烯甲萘醌(维生素K2)、吡哆醇-5'-O-二葡萄糖苷 | 
| 其他类 | 16 | 二乙醇胺、顺式-3-己烯基乙酸酯、4甲基-5-噻唑乙醇、丙戊酸钠、阿魏酸钠、 (E)-4-[(1R,4S,6S)-4-羟基-2,2,6-三甲基-7-氧双环[4.1.0]庚烷-1-基]但-3-烯-2-酮、 3,5-二羟基-2,4-二甲氧基-9H-氟烷-9-酮、泛硫醇、5,6-二吲哚乙酸-5-O-β-葡萄糖苷、 顺-对香豆酸4-O-葡萄糖苷*、巴斯苷、珠子参苷、(2R,3S,4S,5R,6R)-2-(羟甲基)-6-[[[(2R,3S,4S,5R,6R)-3,4,5-三羟基-6-(4-甲基戊氧基)恶烷-2-基]甲氧基]恶烷-3,4,5-三醇、piscidionl A、 5,7-二羟基-4-氧代-2-(3,4,5-三羟基苯基)-4H-铬-3-基-阿洛糖苷*、ligraminol B | 
| 茋类 | 1 | 2,4,6,4'-四羟基-二苯乙烯-2-O-D-葡萄糖苷 | 
| 物质二级分类 | 物质种数 | 物质名称 | 
|---|---|---|
| 糖醇类 | 51 | D-(-)-苏阿糖、D-苏糖醇、D-苏糖酸、D-(-)-阿拉伯糖*、D-核糖*、木糖醇*、L-阿拉伯糖醇*、L-岩藻糖、 磷酸二羟基丙酮、D-氨基葡萄糖、D-葡萄糖*、D-果糖*、肌醇*、D-山梨糖醇*、己六醇*、甘露醇*、 3-磷酸-D-甘油酸、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酸、D-赤藓糖-4-磷酸、D-泛酰醇、D-半乳糖酸*、D-蔗糖酸*、 景天庚酮糖、N-乙酰-D-甘露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N-乙酰-D-半乳糖胺*、核酮糖-5-磷酸、 D-氨基葡萄糖-1-磷酸、D-葡萄糖-6-磷酸*、D-果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山梨糖醇-6-磷酸、 磷酸葡萄糖酸、D-景天庚酮糖7-磷酸、1-(sn-甘油-3-磷酸)-1D-肌醇、D-葡萄糖-1,6二磷酸、异麦芽酮糖*、 乳二糖*、蜜二糖*、D-(+)-海藻糖*、D-(+)-蔗糖*、肌醇半乳糖苷*、松二糖、海藻糖-6-磷酸、 茄三糖、棉籽糖*、D-(+)-松三糖*、D-潘糖*、松三糖-O-鼠李糖苷、耐斯糖(蔗果四糖) | 
| 维生素类 | 14 | 烟酰胺、烟酸、吡哆醇、脱氢抗坏血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4-吡哆酸、D-泛酸、D-生物素、 吡哆醛-5'-磷酸、烟酸核糖核苷、吡哆醇-5'-0-葡萄糖苷、核黄素、 四烯甲萘醌(维生素K2)、吡哆醇-5'-O-二葡萄糖苷 | 
| 其他类 | 16 | 二乙醇胺、顺式-3-己烯基乙酸酯、4甲基-5-噻唑乙醇、丙戊酸钠、阿魏酸钠、 (E)-4-[(1R,4S,6S)-4-羟基-2,2,6-三甲基-7-氧双环[4.1.0]庚烷-1-基]但-3-烯-2-酮、 3,5-二羟基-2,4-二甲氧基-9H-氟烷-9-酮、泛硫醇、5,6-二吲哚乙酸-5-O-β-葡萄糖苷、 顺-对香豆酸4-O-葡萄糖苷*、巴斯苷、珠子参苷、(2R,3S,4S,5R,6R)-2-(羟甲基)-6-[[[(2R,3S,4S,5R,6R)-3,4,5-三羟基-6-(4-甲基戊氧基)恶烷-2-基]甲氧基]恶烷-3,4,5-三醇、piscidionl A、 5,7-二羟基-4-氧代-2-(3,4,5-三羟基苯基)-4H-铬-3-基-阿洛糖苷*、ligraminol B | 
| 茋类 | 1 | 2,4,6,4'-四羟基-二苯乙烯-2-O-D-葡萄糖苷 | 
| 物质 | 物质分类 | Type | KEGG数据库信号通路 | 
|---|---|---|---|
| 维生素 C(抗坏血酸) | 维生素类 | up | 抗坏血酸和醛酸盐的代谢,谷胱甘肽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 
| 吡哆醛-5'-磷酸 | 维生素类 | up | 硫胺素的代谢,维生素B6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生物素 | 维生素类 | down | 生物素代谢,新陈代谢途径,ABC运输工具 | 
| 烟酸核糖核苷 | 维生素类 | down | 烟酸和烟酰胺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苏糖醇 | 糖醇类 | up | — | 
| 核酮糖-5-磷酸 | 糖醇类 | up | 磷酸戊糖途径,嘌呤代谢,膦酸盐和磷酸盐的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体的碳固定, 维生素B6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 D-氨基葡萄糖-1-磷酸 | 糖醇类 | up |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葡萄糖-6-磷酸 | 糖醇类 | up | 淀粉和蔗糖的代谢,磷酸肌醇的代谢,各种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第二部分, 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 
| D-果糖-6-磷酸 | 糖醇类 | up | 半乳糖的代谢,淀粉和蔗糖的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体的碳固定, 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 | 
| 葡萄糖-1-磷酸 | 糖醇类 | up | 糖酵解/葡萄糖生成,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半乳糖的代谢,淀粉和蔗糖的代谢,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多酮体糖单元的生物合成, 甘油脂代谢,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 
| D-葡萄糖-1,6-二磷酸 | 糖醇类 | up | 淀粉和蔗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茄三糖 | 糖醇类 | up | — | 
| 松三糖-O-鼠李糖苷 | 糖醇类 | up | — | 
| D-苏糖酸 | 糖醇类 | down | — | 
| D-氨基葡萄糖 | 糖醇类 | down |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果糖 | 糖醇类 | down | — | 
| 肌醇 | 糖醇类 | down | 半乳糖的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盐的代谢,磷酸肌醇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ABC运输工具,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 | 
| D-山梨糖醇 | 糖醇类 | down | 果糖和甘露糖的代谢,半乳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ABC运输工具 | 
| 甘露醇 | 糖醇类 | down | 果糖和甘露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ABC运输工具 | 
| 3-磷酸-D-甘油酸 | 糖醇类 | down | 糖酵解/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 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甘油脂代谢,乙氧基化物和二羧酸的代谢, 光合作用生物体的碳固定,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 葡萄糖酸 | 糖醇类 | down | 磷酸戊糖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新陈代谢途径,碳代谢 | 
| D-泛酰醇 | 糖醇类 | down | 泛酸和CoA的生物合成 | 
| N-乙酰-D-甘露糖胺 | 糖醇类 | down |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N-乙酰-D-半乳糖胺 | 糖醇类 | down | 半乳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阿魏酸钠 | 其他类 | down | — | 
| piscidionl A | 其他类 | down | — | 
| 物质 | 物质分类 | Type | KEGG数据库信号通路 | 
|---|---|---|---|
| 维生素 C(抗坏血酸) | 维生素类 | up | 抗坏血酸和醛酸盐的代谢,谷胱甘肽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 
| 吡哆醛-5'-磷酸 | 维生素类 | up | 硫胺素的代谢,维生素B6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生物素 | 维生素类 | down | 生物素代谢,新陈代谢途径,ABC运输工具 | 
| 烟酸核糖核苷 | 维生素类 | down | 烟酸和烟酰胺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苏糖醇 | 糖醇类 | up | — | 
| 核酮糖-5-磷酸 | 糖醇类 | up | 磷酸戊糖途径,嘌呤代谢,膦酸盐和磷酸盐的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体的碳固定, 维生素B6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 D-氨基葡萄糖-1-磷酸 | 糖醇类 | up |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葡萄糖-6-磷酸 | 糖醇类 | up | 淀粉和蔗糖的代谢,磷酸肌醇的代谢,各种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第二部分, 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 
| D-果糖-6-磷酸 | 糖醇类 | up | 半乳糖的代谢,淀粉和蔗糖的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体的碳固定, 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 | 
| 葡萄糖-1-磷酸 | 糖醇类 | up | 糖酵解/葡萄糖生成,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半乳糖的代谢,淀粉和蔗糖的代谢,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多酮体糖单元的生物合成, 甘油脂代谢,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 
| D-葡萄糖-1,6-二磷酸 | 糖醇类 | up | 淀粉和蔗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茄三糖 | 糖醇类 | up | — | 
| 松三糖-O-鼠李糖苷 | 糖醇类 | up | — | 
| D-苏糖酸 | 糖醇类 | down | — | 
| D-氨基葡萄糖 | 糖醇类 | down |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D-果糖 | 糖醇类 | down | — | 
| 肌醇 | 糖醇类 | down | 半乳糖的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盐的代谢,磷酸肌醇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ABC运输工具,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 | 
| D-山梨糖醇 | 糖醇类 | down | 果糖和甘露糖的代谢,半乳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ABC运输工具 | 
| 甘露醇 | 糖醇类 | down | 果糖和甘露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ABC运输工具 | 
| 3-磷酸-D-甘油酸 | 糖醇类 | down | 糖酵解/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 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甘油脂代谢,乙氧基化物和二羧酸的代谢, 光合作用生物体的碳固定,新陈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 葡萄糖酸 | 糖醇类 | down | 磷酸戊糖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新陈代谢途径,碳代谢 | 
| D-泛酰醇 | 糖醇类 | down | 泛酸和CoA的生物合成 | 
| N-乙酰-D-甘露糖胺 | 糖醇类 | down | 氨基酸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N-乙酰-D-半乳糖胺 | 糖醇类 | down | 半乳糖的代谢,新陈代谢途径 | 
| 阿魏酸钠 | 其他类 | down | — | 
| piscidionl A | 其他类 | down | — |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1477. | 
| [2] | 黄依丹, 成嘉欣, 石颖, 等. 近五年三七化学成分、色谱分析、三七提取物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10):2584-2596. | 
| [3] | 屠庆年, 施燕. 三七总甙对1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保护作用的研究[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5):241-242,277. | 
| [4] | 金铁峰. 基于SIRT1/FoxO1通路研究白背三七总黄酮对糖尿病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J]. 浙江中医杂志, 2019, 54(5):368-369. | 
| [5] | 刘英, 曲媛, 崔秀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地上部分维生素含量[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22):49-53. | 
| [6] | 宫德瀛, 黄建, 王红, 等. 三七花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 25(12):1676-1679,1703. | 
| [7] |  | 
| [8] | 胡帅, 倪德江. 基于微生物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的青砖茶渥堆过程品质形成机制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9:1-85. | 
| [9] | 阿基业.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5):481-489. | 
| [10] | doi: 10.1371/journal.pone.0223707 URL | 
| [11] | 鲁海坤, 姜业成, 隋昕, 等. 蒙古黄芪种子老化的代谢组学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 
| [12] | 戴宇樵, 吕才有, 何鲁南, 等.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357-37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02.010 | 
| [13] | doi: 10.1093/nar/28.1.27 pmid: 10592173 | 
| [14] | 杨帆, 陈卫民. 不同层次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对扰动和豆科植物生长的响应[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 
| [15] | doi: 10.1093/nar/28.1.27 URL | 
| [16] | 李明, 李迎春, 牛晓光, 等.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氮肥互作对玉米花后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7):3647-366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17.008 | 
| [17] | 王慧方. 氮肥对海南茄衣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6. | 
| [18] | 陈一鸣, 王涛, 张凤姣, 等. 南方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金锡杉’针叶代谢物的比较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39(5):801-807. | 
| [19] | 钟晓凤.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9(6):416-417. | 
| [20]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119. | 
| [21] | doi: 10.1016/j.bej.2019.107259 URL | 
| [22] | 王思绮. 木糖醇脱氢酶作为解脂耶氏酵母的筛选标记及其应用于合成苏糖醇的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 
| [23] | doi: 10.1021/jacs.6b01906 URL | 
| [24] | pmid: 17446994 | 
| [25] |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第7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128. | 
| [26] | 梁守婧, 田沛哲, 张翠莲, 等. 肌醇类药物应用对助孕技术结局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 13(9):45-49. | 
| [27] | 鹿依萍. 酶法由葡萄糖合成肌醇技术的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8. | 
| [28] |  | 
| [29] | 陈鹏远, 朱蕾, 谢锋, 等. PMP柱前衍生化法测定N-乙酰-D-甘露糖胺和N-乙酰-D-葡萄糖胺[J]. 分析化学, 2008(10):1453. | 
| [30] |  | 
| [31] | 李佳馨, 谢寅峰, 李霞, 等. 海藻糖对转C4型PEPC水稻种子萌发耐旱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1, 35(12):2879-2892.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1.12.2879 | 
| [32] |  | 
| [33] | 兰宏兵, 余述燕, 朱庆莉. 棉籽中棉子糖和棉酚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安徽化工, 2021, 47(3):1-3. | 
| [34] | 侯曼玲. 食品分析[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16-118. | 
| [35] | 周佳. 避光和透光时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比较[J]. 广州化工, 2012, 40(2):105-107. | 
| [36] | 夏江英, 杨菊, 宋天浩, 等. 维生素C对β-伴大豆球蛋白诱导的仔猪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11):2017-2025.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11.03 | 
| [37] | doi: 10.1074/jbc.M115.664458 URL | 
| [38] | 国家药典委员会. 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四册[S].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02:45-46. | 
| [39] | doi: 10.1016/j.colsurfa.2021.126985 URL | 
| [40] | doi: 10.1021/jf073511e pmid: 18444663 | 
| [41] | 王燕, 李江敏, 徐冰, 等. 核黄素缺乏对食管及宫颈癌变影响的初步研究[J]. 毒理学杂志, 2021, 35(5):421-425. | 
| [42] | 穆茂, 程德云, 陈应强, 等. 阿魏酸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预防作用[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成果集[C]. 贵阳, 2015:107-110. | 
| [43] | 李利霞, 赵厚涛, 朱虹, 等. 珍稀濒危植物珠子参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15, 61(2):59-61. | 
| [1] | 陈露露, 王慧俐. 美国豆芋干制方法及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54-159. | 
| [2] | 王丽丽, 朱诗君, 沈岚, 金树权. 微生物菌剂结合改良剂对连作草莓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3): 39-44. | 
| [3] | 卢思宇, 李敬轩, 王妍, 龙城, 陈俐, 郭勇, 齐晓龙. 维生素A影响雄性动物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119-124. | 
| [4] | 华雪铭, 康鹏, 魏翔, 陈晨, 潘韵超, 王潜潜. 饲料维生素K3对大口黑鲈生长和健康的代谢转录调节机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7): 113-123. | 
| [5] | 苏小雨, 魏利斌, 高桐梅, 李丰, 田媛, 王东勇, 芦海灵, 卫双玲. 芝麻芽菜生长特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5): 147-157. | 
| [6] | 马猛, 王克华, 曲亮, 窦套存, 郭军, 王星果, 胡玉萍, 卢建. 不同品种肉鸡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和成分测定及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137-142. | 
| [7] | 李祥, 王永平, 王耀凤, 褚春年, 孙喜军, 柯希恒, 曾桥. 枝条有机肥最佳堆肥参数及施用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63-68. | 
| [8] | 韩晓芳, 田晓明, 杨永利, 张敬智, 张清, 张凯, 张涛, 贾林. 2种土壤复合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及肥力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54-59. | 
| [9] | 沙月霞, 黄泽阳, 魏照清. 生物菌剂撒施对宁夏石嘴山盐碱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82-90. | 
| [10] | 丁学双, 朱红青, 丁映风, 姚巧敏, 张青青, 姚春馨, 周晓罡, 杨加珍, 丁玉梅, 陈佳.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甜脆豌豆中的田间应用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15-19. | 
| [11] | 朱诗君, 王丽丽, 金树权, 周金波, 卢晓红. 生物有机肥和菌剂对土壤肥力及草莓生长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36-43. | 
| [12] | 宋小双, 遇文婧, 闵凯, 周琦, 邓勋, 刘艳红, 姜瑞凤. 立枯丝核菌诱导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024代谢组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8): 25-32. | 
| [13] | 汪茜, 宋娟, 李冬萍, 刘增亮, 车江旅, 陈廷速. 丛枝菌根真菌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大田生姜生长效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6): 62-67. | 
| [14] | 沙月霞, 李明洋, 伍顺华, 张昂.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盐碱地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及促生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5): 75-82. | 
| [15] | 韦善清, 谢慧敏, 吴可, 梁和, 江立庚. 华南双季稻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及技术规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6): 1-5.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