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1): 157-16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78
• 农业信息·科技教育 • 上一篇
代希茜(), 张应青, 李露, 田江, 莫楠, 余晨, 郭文(
)
收稿日期:
2022-11-23
修回日期:
2023-03-31
出版日期:
2024-01-05
发布日期:
2023-12-29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代希茜,女,1988年出生,云南元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国际农业合作。通信地址:650205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238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E-mail:503862616@qq.com。
基金资助:
DAI Xixi(), ZHANG Yingqing, LI Lu, TIAN Jiang, MO Nan, YU Chen, GUO Wen(
)
Received:
2022-11-23
Revised:
2023-03-31
Published-:
2024-01-05
Online:
2023-12-29
摘要:
通过Innography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方法,从专利申请国家及数量、申请机构及技术差异、研发热点等方面对甘蔗技术领域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甘蔗技术专利呈现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回落3个阶段,中国、美国、巴西专利累计申请量最多,是主要技术输出国,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科迪华、拜耳、先正达等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也较为活跃,其在甘蔗分子育种、无性繁殖、生化防控等领域申请了大量基础专利,基本实现了在全球的技术保护。国内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利类型方向侧重于甘蔗种植、生产、加工等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
代希茜, 张应青, 李露, 田江, 莫楠, 余晨, 郭文. 蔗糖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及热点技术分析——基于全球专利视角[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157-164.
DAI Xixi, ZHANG Yingqing, LI Lu, TIAN Jiang, MO Nan, YU Chen, GUO Wen. Current Situation of Sucrose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Hot Spot Technology: From a Global Patent Perspectiv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1): 157-164.
IPC号 | 注释 |
---|---|
A01B | 农业或林业的整地,一般农业机械或农具的部件、零件或附件 |
A01C | 种植,播种,施肥 |
A01D | 收获,割草 |
A01G | 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 |
A01H | 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 |
A01N |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杀生剂,例如作为消毒剂、作为农药或作为除草剂;害虫趋避剂或引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
A23L | 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的制备或者处理,例如烹调、营养品质的改进、物理处理;食品或食料的一般保存 |
B26D | 切割,用于打孔、冲孔、切割、冲裁或切断的机器的通用零件(用刀或其他切割或扯裂机件来把物料分裂成碎片入B02C18/00, 用磨料流体喷射切割入B24C5/02,手持切割工具入B26B) |
C05G | 分属于C05大类下各小类中肥料的混合物,由一种或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的添加剂组分的混合物(含有加入细菌培养物、 菌丝或类似物的有机肥料入C05F11/08,含植物维生素或激素的有机肥料入C05F11/10),以形状为特征的肥料 |
C07D | 杂环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入C08) |
C07K | 肽(含有β-内酰胺的肽入C07D;在分子中除了形成本身的肽环外不含有任何其他的肽键的环状二肽,如哌嗪-2,5-二酮入C07D; 环肽型麦角生物碱入C07D519/02;单细胞蛋白质、酶入C12N;获得肽的基因工程方法入C12N15/00) |
C12J | 醋,其制备或纯化 |
C12N | 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 |
C12P | 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织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 |
C12Q | 包含酶、核酸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免疫检测入G01N33/53),其所用的组合物或试纸, 这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微生物学方法或酶学方法中的条件反应控制[ |
C12R | 与涉及微生物的C12C至C12Q小类相关的引得表 |
C13B | 糖的生产,专门适用于此的设备(用化学方法合成糖或糖衍生物入C07H,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入C12P19/00) |
G01N | 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除免疫测定法以外包括酶或微生物的测量或试验入C12M、C12Q) |
IPC号 | 注释 |
---|---|
A01B | 农业或林业的整地,一般农业机械或农具的部件、零件或附件 |
A01C | 种植,播种,施肥 |
A01D | 收获,割草 |
A01G | 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 |
A01H | 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 |
A01N |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杀生剂,例如作为消毒剂、作为农药或作为除草剂;害虫趋避剂或引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
A23L | 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的制备或者处理,例如烹调、营养品质的改进、物理处理;食品或食料的一般保存 |
B26D | 切割,用于打孔、冲孔、切割、冲裁或切断的机器的通用零件(用刀或其他切割或扯裂机件来把物料分裂成碎片入B02C18/00, 用磨料流体喷射切割入B24C5/02,手持切割工具入B26B) |
C05G | 分属于C05大类下各小类中肥料的混合物,由一种或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的添加剂组分的混合物(含有加入细菌培养物、 菌丝或类似物的有机肥料入C05F11/08,含植物维生素或激素的有机肥料入C05F11/10),以形状为特征的肥料 |
C07D | 杂环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入C08) |
C07K | 肽(含有β-内酰胺的肽入C07D;在分子中除了形成本身的肽环外不含有任何其他的肽键的环状二肽,如哌嗪-2,5-二酮入C07D; 环肽型麦角生物碱入C07D519/02;单细胞蛋白质、酶入C12N;获得肽的基因工程方法入C12N15/00) |
C12J | 醋,其制备或纯化 |
C12N | 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 |
C12P | 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织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 |
C12Q | 包含酶、核酸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免疫检测入G01N33/53),其所用的组合物或试纸, 这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微生物学方法或酶学方法中的条件反应控制[ |
C12R | 与涉及微生物的C12C至C12Q小类相关的引得表 |
C13B | 糖的生产,专门适用于此的设备(用化学方法合成糖或糖衍生物入C07H,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入C12P19/00) |
G01N | 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除免疫测定法以外包括酶或微生物的测量或试验入C12M、C12Q) |
IPC大组 | 专利数量/件 | 主要分布国家/地区 | 注释 |
---|---|---|---|
C12N 15/00 | 3501 | 美国、中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 | 突变或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涉及的DNA或RNA,载体(如质粒)或其分离、制备或纯化;所使用的宿主 |
A01D 45/00 | 1716 | 中国、巴西、澳大利亚等 | 生长作物的收获 |
A01N 43/00 | 1343 |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专利局等 | 含有杂环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
A01H 5/00 | 989 | 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澳大利亚等 | 有花植物,即被子植物 |
C05G 3/00 | 921 | 中国、加拿大、巴西等 | 一种或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组分的混合物 |
C07K 14/00 | 677 | 美国、澳大利亚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局等 | 具有多于20个氨基酸的肽,促胃液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激素,其衍生物 |
C12N 1/00 | 560 | 中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巴西等 | 微生物本身(如原生动物)及其组合物,繁殖、维持或保藏微生物或其组合物的方法,制备或分离含有一种微生物的组合物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
IPC大组 | 专利数量/件 | 主要分布国家/地区 | 注释 |
---|---|---|---|
C12N 15/00 | 3501 | 美国、中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 | 突变或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涉及的DNA或RNA,载体(如质粒)或其分离、制备或纯化;所使用的宿主 |
A01D 45/00 | 1716 | 中国、巴西、澳大利亚等 | 生长作物的收获 |
A01N 43/00 | 1343 |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专利局等 | 含有杂环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
A01H 5/00 | 989 | 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澳大利亚等 | 有花植物,即被子植物 |
C05G 3/00 | 921 | 中国、加拿大、巴西等 | 一种或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组分的混合物 |
C07K 14/00 | 677 | 美国、澳大利亚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局等 | 具有多于20个氨基酸的肽,促胃液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激素,其衍生物 |
C12N 1/00 | 560 | 中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巴西等 | 微生物本身(如原生动物)及其组合物,繁殖、维持或保藏微生物或其组合物的方法,制备或分离含有一种微生物的组合物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
[1] |
路贵龙, 王朔, 连玉珍, 等. 甘蔗制糖副产物的开发与利用[J]. 中国糖料, 2020, 42(2):75-80.
|
[2] |
张清. 甘蔗割手密种起源与演化的基因组学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21.
|
[3] |
戴纤纤, 付姝, 陈全斌. 我国甘蔗糖业相关发明专利现状[J]. 中国糖料, 2008(2):52-53.
|
[4] |
刘家勇, 昝逢刚, 赵培方, 等. 甘蔗种质资源蔗糖分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高糖种质发掘[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3):746-756.
|
[5] |
马丽, 徐超华, 刘洪博, 等. 国内甘蔗品种资源的产量与糖分评价[J]. 中国糖料, 2015, 37(4):4-7.
|
[6] |
赵勇, 赵培方, 胡鑫, 等. 基于农艺性状分级对317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4):602-61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04.003 |
[7] |
吴嘉云, 黄俊坚, 凌秋平, 等. 12个HoCP系列甘蔗种质资源初步鉴定和评价[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 27(1):53-59.
|
[8] |
刘新龙, 马丽, 苏火生, 等. 甘蔗杂交品种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15(1):67-7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4.01.009 |
[9] |
刘新龙, 刘洪博, 马丽, 等. 利用分子标记数据逐步聚类取样构建甘蔗杂交品种核心种质库[J]. 作物学报, 2014, 40(11):1885-1894.
doi: 10.3724/SP.J.1006.2014.01885 |
[10] |
黄玉新, 段维兴, 张保青, 等. 138份国外引进甘蔗品种(系)宿根性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 34(4):564-570.
|
[11] |
|
[12] |
|
[13] |
|
[14] |
吴才文,
|
[15] |
罗含敏, 熊发前, 丘立杭, 等. 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在甘蔗分子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2):35-43.
|
[16] |
吴建涛, 许环映, 谢静, 等. 粤糖系列甘蔗亲本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4):748-759.
|
[17] |
李旭娟, 李纯佳, 吴转娣, 等. 甘蔗HTD2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基因多态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7):1601-1613.
doi: 10.3724/SP.J.1006.2022.14130 |
[18] |
杨昆, 赵培方, 赵俊, 等. 甘蔗家系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选择[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37(2):213-219.
|
[19] |
张荣跃, 王晓燕, 杨昆, 等. 甘蔗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褐锈病抗性与Bru1基因分子检测[J]. 作物学报, 2021, 47(2):376-382.
doi: 10.3724/SP.J.1006.2021.04119 |
[20] |
|
[21] |
安玉兴, 管楚雄, 杨俊贤, 等. 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Z]. 2015.
|
[22] |
杨志勇, 李志勇, 张发利, 等. 两种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J]. 广西糖业, 2019(2):3-7.
|
[23] |
李冬梅, 黄冬梅, 张小秋, 等. 广西甘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 甘蔗糖业, 2021, 50(3):26-31.
|
[24] |
唐良德, 吴建辉. 4%乙烯利超低容量液剂对甘蔗调节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3):88-89.
|
[25] |
|
[26] |
范宜衍. EVOH改性甘蔗渣的工艺及其PVC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8.
|
[27] |
李娜. 甘蔗刀开刃磨削装置设计及仿真[D]. 秦皇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
|
[28] |
陈海军, 王宝, 李一, 等. 甘蔗机械采收杂质对甘蔗加工性能及成本的影响[J]. 中国糖料, 2020, 42(1):38-44.
|
[29] |
刘芳, 孙彩玉, 边喜龙, 等. 甘蔗加工废水两相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性能[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4(6):668-672.
|
[30] |
姚正康, 牛得学, 崔书彬. 一种多功能甘蔗加工装置的设计[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9(3):1-3.
|
[31] |
李彩霞, 戴磊. 我国玉米领域专利现状分析[J]. 现代情报, 2012, 32(5):134-139.
doi: 10.3969/j.issn.1008-0821.2012.05.032 |
[32] |
杨艳萍, 董瑜, 袁建霞, 等. 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专利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 36(9):110-118.
|
[1] | 郑荣美, 胡萍, 张磊, 吴文燕, 王晓宇. 低温肉制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143-150. |
[2] | 钟俊文, 王正浩, 马丽娟, 时向东, 丁松爽. 晾烟调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46-152. |
[3] | 齐康康, 赵佳, 王利民, 樊阳阳, 侯学会, 阮怀军. 山东省智能农机装备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战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1-5. |
[4] | 郭常莲, 李永平, 汤昀, 朱教宁, 庞震鹏. 欧洲畜禽粪便的管理策略与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135-141. |
[5] | 张木清, 杨本鹏. 关于加快甘蔗源头创新、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建议[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6-8. |
[6] | 文君慧, 姚贝贝, 蔡健英, 朱祺, 钟国华. 吡唑萘菌胺及混剂防治4种瓜类白粉病的田间应用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12-118. |
[7] | 杨耀权, 李飞腾, 李延鹏, 佘容, 杨晓燕. 基于CiteSpace的线虫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39-148. |
[8] | 王行, 姚远华, 张丹丹, 刘兰, 朱文格, 邱妙文. 提高粤北烤烟上部烟叶可用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4): 16-21. |
[9] | 邓衍明, 秦紫艺, 陈双双, 邱帅, 冯景, 高凯, 齐香玉, 陈慧杰. 圆锥绣球‘花园蕾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76-82. |
[10] | 严旖旎, 单海勇, 刘旭杰, 石晓旭, 杨美英, 刘建.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其在江苏沿江地区的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0): 1-5. |
[11] | 包雨情, 陈云鹏, 韩颖颖. 黄瓜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35-41. |
[12] | 马珮瑶, 邓志华, 向萍, 李碧青. 2000—2021年废弃物生物炭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61-70. |
[13] | 柯瑞林, 任黎华, 孟顺龙.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9): 146-151. |
[14] | 凌立文, 黄荣熙, 黄楚欣. 基于CiteSpace的猪肉价格研究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5): 155-164. |
[15] | 商娜, 李秋芝, 李海涛, 尉法刚. 花生调控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4): 38-4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