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5): 11-17.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96
杜珊珊(), 罗静, 姚青青, 何忠盛, 王东力, 孙绘健(
)
收稿日期:
2024-03-20
修回日期:
2024-04-27
出版日期:
2024-09-05
发布日期:
2024-08-2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杜珊珊,女,1989年出生,山东莱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育种。通信地址:841000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英下路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Tel:0996-2695171,E-mail:dushsh12@lzu.edu.cn。
基金资助:
DU Shanshan(), LUO Jing, YAO Qingqing, HE Zhongsheng, WANG Dongli, SUN Huijian(
)
Received:
2024-03-20
Revised:
2024-04-27
Published:
2024-09-05
Online:
2024-08-27
摘要:
为明确在新疆巴州地区不同主栽棉花品种对化学打顶剂的响应机制,以4种当地主栽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化学打顶剂增效DPC处理对不同棉花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生物量累积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打顶30 d后,化学打顶处理的棉花的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4.09%~7.54%(P<0.05),‘巴43541’提高最少;2种打顶方式下不同品种棉花的LAI为2.96~4.03,相比于打顶前,‘巴43541’的LAI在化学打顶方式下增加最多;2种打顶方式处理后,不同棉花品种叶片、茎秆、蕾铃以及总干物质量的变化不同,但2种方式下干物质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对不同棉花品种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以及伸长率影响不大;相比于人工打顶,在化学打顶方式下不同棉花品种的籽棉产量有所增加,增幅为0.35%~2.49%,其中‘巴43541’增产最高,为163.15 kg/hm2,其次依次为‘新陆中71号’、‘新陆中78号’和‘新陆中81号’。巴州地区主栽棉花品种‘巴43541’对化学打顶剂的响应最为明显,化学封顶效果最佳,且具有增产潜力。
杜珊珊, 罗静, 姚青青, 何忠盛, 王东力, 孙绘健. 巴州地区棉花对化学打顶剂的响应机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5): 11-17.
DU Shanshan, LUO Jing, YAO Qingqing, HE Zhongsheng, WANG Dongli, SUN Huijian. Response Mechanism of Cotton Varieties in Bayingol Area to Chemical Topping Agent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5): 11-17.
品种 | 打顶方式 | 比打顶前增加LAI | 标准差 | 显著性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0.16 | 0.33 | bc |
化学 | 0.12 | 0.30 | ab | |
巴43541 | 人工 | 0.12 | 0.03 | ab |
化学 | 0.38 | 0.23 | 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0.29 | 0.22 | c |
化学 | -0.56 | 0.10 | c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0.40 | 0.19 | c |
化学 | 0.28 | 0.19 | a |
品种 | 打顶方式 | 比打顶前增加LAI | 标准差 | 显著性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0.16 | 0.33 | bc |
化学 | 0.12 | 0.30 | ab | |
巴43541 | 人工 | 0.12 | 0.03 | ab |
化学 | 0.38 | 0.23 | 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0.29 | 0.22 | c |
化学 | -0.56 | 0.10 | c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0.40 | 0.19 | c |
化学 | 0.28 | 0.19 | a |
品种 | 打顶方式 | 叶片 | 茎秆 | 蕾铃 | 地上总干物质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5.74±0.92bc | 9.3±0.2b | 18.18±7.66a | 49.83±12.8a |
化学 | 6.84±0.29ab | 11.98±2.89a | 19.47±0.97a | 57.26±5.23a | |
巴43541 | 人工 | 6.2±0.59abc | 8.92±1.34b | 19.24±3.25a | 51.49±5.08a |
化学 | 7.47±0.58a | 9.48±0.45b | 19.58±3.09a | 54.71±5.93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5.72±0.82bc | 7.31±0.91bc | 18.63±2.14a | 47.45±5.77a |
化学 | 5.49±1.09bc | 7.7±1.15bc | 18.58±6.1a | 47.55±9.74a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5.21±0.36c | 5.94±0.46c | 18.07±1.57a | 43.82±2.74a |
化学 | 6.1±0.65bc | 8.17±1.28bc | 20.79±5.02a | 52.37±10.27a |
品种 | 打顶方式 | 叶片 | 茎秆 | 蕾铃 | 地上总干物质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5.74±0.92bc | 9.3±0.2b | 18.18±7.66a | 49.83±12.8a |
化学 | 6.84±0.29ab | 11.98±2.89a | 19.47±0.97a | 57.26±5.23a | |
巴43541 | 人工 | 6.2±0.59abc | 8.92±1.34b | 19.24±3.25a | 51.49±5.08a |
化学 | 7.47±0.58a | 9.48±0.45b | 19.58±3.09a | 54.71±5.93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5.72±0.82bc | 7.31±0.91bc | 18.63±2.14a | 47.45±5.77a |
化学 | 5.49±1.09bc | 7.7±1.15bc | 18.58±6.1a | 47.55±9.74a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5.21±0.36c | 5.94±0.46c | 18.07±1.57a | 43.82±2.74a |
化学 | 6.1±0.65bc | 8.17±1.28bc | 20.79±5.02a | 52.37±10.27a |
品种 | 打顶方式 | 纤维长度/mm | 整齐度/% | 比强度/(cN/tex) | 马克隆值 | 伸长率/%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30.23±0.35a | 84.53±0.38abc | 30.77±0.39a | 4.7±0.06a | 6.03±0.26b |
化学 | 30.93±0.96a | 85.03±0.75ab | 31.73±0.35a | 4.57±0.24a | 6.17±0.38b | |
巴43541 | 人工 | 30.77±0.68a | 85.60±0.74a | 30.90±1.26a | 4.50±0a | 8.07±0.42a |
化学 | 30.53±0.49a | 84.87±0.68abc | 30.63±1.49a | 4.57±0.19a | 8.03±0.33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30.00±0.20a | 83.27±0.43bc | 30.73±0.63a | 4.77±0.15a | 6.23±0.12b |
化学 | 29.67±0.48a | 83.10±0.15c | 29.63±0.64a | 4.77±0.13a | 6.17±0.27b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30.27±0.22a | 84.13±0.57abc | 30.53±0.64a | 4.40±0a | 6.40±0.17b |
化学 | 30.23±0.28a | 83.23±0.34bc | 29.77±0.45a | 4.60±0a | 6.30±0.12b |
品种 | 打顶方式 | 纤维长度/mm | 整齐度/% | 比强度/(cN/tex) | 马克隆值 | 伸长率/%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30.23±0.35a | 84.53±0.38abc | 30.77±0.39a | 4.7±0.06a | 6.03±0.26b |
化学 | 30.93±0.96a | 85.03±0.75ab | 31.73±0.35a | 4.57±0.24a | 6.17±0.38b | |
巴43541 | 人工 | 30.77±0.68a | 85.60±0.74a | 30.90±1.26a | 4.50±0a | 8.07±0.42a |
化学 | 30.53±0.49a | 84.87±0.68abc | 30.63±1.49a | 4.57±0.19a | 8.03±0.33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30.00±0.20a | 83.27±0.43bc | 30.73±0.63a | 4.77±0.15a | 6.23±0.12b |
化学 | 29.67±0.48a | 83.10±0.15c | 29.63±0.64a | 4.77±0.13a | 6.17±0.27b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30.27±0.22a | 84.13±0.57abc | 30.53±0.64a | 4.40±0a | 6.40±0.17b |
化学 | 30.23±0.28a | 83.23±0.34bc | 29.77±0.45a | 4.60±0a | 6.30±0.12b |
品种 | 打顶方式 | 单铃重/g | 衣分/% | 籽棉产量/(kg/hm2) | 皮棉产量/(kg/hm2)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5.77±0.06a | 46.02±0.56a | 6325.49±367.79a | 2910.79±178.24a |
化学 | 5.57±0.32ab | 46.58±0.89a | 6427.46±299.89a | 2994.26±167.43a | |
巴43541 | 人工 | 5.33±0.15b | 45.99±0.49a | 6552.30±345.05a | 3012.62±136.44a |
化学 | 5.47±0.15ab | 46.35±1.05a | 6715.45±191.72a | 3112.35±110.40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5.77±0.40a | 46.04±0.87a | 6351.23±272.17a | 2925.18±169.79a |
化学 | 5.83±0.15a | 46.36±0.77a | 6494.39±361.72a | 3010.49±158.75a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5.27±0.06b | 45.92±0.29a | 6374.04±171.06a | 2926.63±72.77a |
化学 | 5.43±0.06ab | 46.36±0.25a | 6396.32±390.35a | 2966.17±196.86a |
品种 | 打顶方式 | 单铃重/g | 衣分/% | 籽棉产量/(kg/hm2) | 皮棉产量/(kg/hm2) |
---|---|---|---|---|---|
新陆中78号 | 人工 | 5.77±0.06a | 46.02±0.56a | 6325.49±367.79a | 2910.79±178.24a |
化学 | 5.57±0.32ab | 46.58±0.89a | 6427.46±299.89a | 2994.26±167.43a | |
巴43541 | 人工 | 5.33±0.15b | 45.99±0.49a | 6552.30±345.05a | 3012.62±136.44a |
化学 | 5.47±0.15ab | 46.35±1.05a | 6715.45±191.72a | 3112.35±110.40a | |
新陆中71号 | 人工 | 5.77±0.40a | 46.04±0.87a | 6351.23±272.17a | 2925.18±169.79a |
化学 | 5.83±0.15a | 46.36±0.77a | 6494.39±361.72a | 3010.49±158.75a | |
新陆中81号 | 人工 | 5.27±0.06b | 45.92±0.29a | 6374.04±171.06a | 2926.63±72.77a |
化学 | 5.43±0.06ab | 46.36±0.25a | 6396.32±390.35a | 2966.17±196.86a |
[1] |
王刚, 张鑫, 陈兵, 等. 新疆棉花化学打顶剂应用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A].//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207-213.
|
[2] |
|
[3] |
邹茜, 刘爱玉, 王欣悦, 等. 棉花打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 2014, 28(5):570-574.
|
[4] |
彭强吉, 康建明, 宋裕民, 等. 3MDZ-4型自走式棉花打顶喷药联合作业机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14):30-38.
|
[5] |
赵强, 周春江, 张巨松, 等. 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11, 23:329-333.
doi: 10.11963/cs110407 |
[6] |
|
[7] |
时晓娟, 韩焕勇, 王方永, 等. DPC+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下棉花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9):1416-1429.
doi: 10.3724/SP.J.1006.2020.94174 |
[8] |
齐海坤, 王赛, 徐东永, 等. 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J]. 棉花学报, 2020, 32(5):425-437.
doi: 10.11963/1002-7807.qhklzh.20200729 |
[9] |
石治鹏. 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缩节胺的敏感性研究[D]. 荆州: 长江大学, 2018.
|
[10] |
韩焕勇, 王方永, 陈兵, 等. 灌水量对北疆棉花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效应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17, 29(1):70-78.
doi: 10.11963/issn.1002-7807.201701008 |
[11] |
韩焕勇. 北疆棉区棉花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6.
|
[12] |
康正华, 赵强, 娄善伟, 等.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52(7):1200-1208.
|
[13] |
黎芳, 杜明伟, 徐东永, 等. 黄河流域不同密度及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对棉花生长、产量和熟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23(3):10-22.
|
[14] |
邓小霞, 江海澜, 彭俊, 等. 缩节胺剂量对花铃期棉花生理特性的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1):1-5.
|
[15] |
|
[16] |
杜珊珊, 罗静, 姚青青, 等. 不同施氮量对南疆陆地棉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1-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83 |
[17] |
柏军华, 王克如, 初振东, 等. 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3(2):216-218.
|
[18] |
祝令晓, 刘连涛, 张永江, 等. 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及评价指标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53(20):4152-416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20.005 |
[19] |
曹飞, 练文明, 吴博, 等.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6):72-77.
|
[20] |
龚照龙, 于可可, 郑巨云, 等. 化学封顶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58(8):1392-139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1.08.003 |
[21] |
吴雪琴, 赵强, 田立文, 等. 3种打(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株型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30(12):1797-1803.
|
[22] |
赵强, 周春江, 张巨松, 等. 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11, 23(4):329-333.
doi: 10.11963/cs110407 |
[23] |
娄善伟, 康正华, 赵强, 等. 化学封顶高产棉花株型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52(7):1328-1333.
|
[24] |
韩焕勇, 王方永, 陈兵, 等. 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叶面积指数与群体透光率的关系研究[J]. 中国棉花, 2014, 41(7):14-16.
doi: 10.11963/issn.1000-632X.20140706 |
[25] |
王刚, 韩焕勇, 王旭文, 等.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J]. 中国棉花, 2021, 48(10):21-24
doi: 10.11963/cc20210136 |
[26] |
杨成励, 姚贺盛, 杨延龙, 等. 化学打顶对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52(7):1243-1250.
|
[27] |
杜明伟, 罗宏海, 张亚黎, 等. 新疆超高产杂交棉光合生产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6):1952-1962.
|
[28] |
刘涛, 文启凯, 田长彦, 等. 调控技术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05, 42(3):154-157.
|
[29] |
邢植, 胡宝, 林熬, 等. 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 35(1):82-88.
|
[30] |
李秉华, 李香菊, 王贵启, 等. 芸苔素内酯和复硝钠对夏播棉产量和品质的调节作用比较[J]. 河北农业科学, 2003, 7(2):12-15.
|
[31] |
戴翠荣, 王献礼, 贺美球, 等. 三种化学打顶剂棉田应用效果研究[J]. 农村科技, 2016(2):25-26.
|
[32] |
李雪, 朱昌华, 夏凯, 等. 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09, 21(1):70-72.
doi: 10.11963/cs090113 |
[33] |
王香茹, 张恒恒, 庞念厂, 等. 新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顶剂的筛选研究[J]. 中国棉花, 2018, 45(3):7-12,31.
doi: 10.11963/1000-632X.wxrzxl.20180321 |
[34] |
陈兵, 王静, 王刚, 等. 土优塔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农艺性状及经济特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48(6):991-996.
|
[35] |
叶欣, 王永东, 李瑞雪. 不同品种棉花干物质积累差异对比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0(6):750-752,784.
|
[36] |
戴翠荣, 赵晓雁, 余力, 等. 氟节胺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52(8):1394-1398.
|
[1] | 程玉静, 王小秋, 葛礼姣, 仇亮, 翟彩娇, 宋旭东, 张振良, 王系艨. 糯玉米食味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57-164. |
[2] | 姚金保, 杨学明, 张鹏, 范祥云, 余桂红, 何漪, 王化敦. 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36’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20-24. |
[3] | 李倩, 张养利, 闫苗苗, 郝双奎, 聂耸, 孙杰, 曹三潮, 王娜. 播期播量氮肥三因子对‘渭麦9号’群体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25-29. |
[4] | 侯梦媛.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山东省棉花产量预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37-41. |
[5] | 刘瑜, 闫实, 赵凯丽, 于跃跃, 韩宝, 张静, 郭宁. 不同磷水平设施菜田上结球生菜的适宜施磷量推荐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55-59. |
[6] | 范珊珊, 陈娟, 吴长春, 王睿, 张新刚, 陈小慧, 高飞, 吴文强. 海藻酸肥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60-65. |
[7] | 丁豪, 高海涛, 毕香君, 李升东.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9-19. |
[8] | 何国和, 陈海斌, 杜建军, 张伟丽, 郭丽华, 胡益波, 颜肇华, 张婧.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粤西地区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8. |
[9] | 张世杰, 杨波, 王宾刚, 刘云, 张喜峰, 王文丽, 王泽理, 李山. 有机肥对渭北旱塬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38-46. |
[10] | 张正珍, 慕瑞瑞, 王佳, 徐灿, 陈永伟, 张战胜, 吴宏亮, 康建宏. 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47-56. |
[11] | 杨治伟, 钱爱萍, 张炜, 曹秀霞. 种植密度对胡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1-5. |
[12] | 展文洁, 周犇, 朱林星, 王敏, 朱长太, 沈其荣, 郭世伟.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化土壤肥力及杭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08-117. |
[13] | 马晓玲, 周焱博, 袁杰, 张建军, 贾立亭. 阳泉市玉米生育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18-122. |
[14] | 葛玉君, 巩娜, 杨建峰, 杨敏, 刘政, 李相敢. 棉花组培苗高效移栽驯化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4-19. |
[15] | 王林闯, 刘璐, 李建明, 尹莲, 许文钊, 罗德旭, 孙玉东, 赵建锋. 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设施小果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33-3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