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0): 10-17.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90
收稿日期:
2024-09-12
修回日期:
2024-11-15
出版日期:
2025-07-15
发布日期:
2025-07-2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赵明明,男,1983年出生,江苏铜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棉花育种和栽培等方面研究。通信地址:221131 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鲲鹏北路2号,E-mail:xznkyzmm@163.com。
基金资助:
ZHAO Mingming(), DU Furong, HU Xinyan, LI Ke, CHEN Xiaoguang
Received:
2024-09-12
Revised:
2024-11-15
Published:
2025-07-15
Online:
2025-07-21
摘要: 为了科学评价江苏省早熟棉花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本研究运用GGE双标图法对2018—2019年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早熟组的皮棉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皮棉产量受基因型、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影响,其中环境效应贡献率最高(2018年86.26%、2019年89.28%)。‘中棉425’在2 a试验中均表现出最优丰产性,且兼具良好稳产性与较广适应性;2018年‘湘FZ031’稳产性最佳,2019年‘徐棉638’和‘中棉所50’稳定性突出,‘泗棉1035’则在2019年适应性最广。试验点评价显示,‘徐州’(2018年)和‘大丰’(2019年)具有最佳品种鉴别力与区域代表性。综合分析表明,‘中棉425’为综合性状优良的理想品种,可作为江苏省早熟棉花品种选育与区域布局的重要参考。
赵明明, 杜付荣, 胡新燕, 李可, 陈晓光. 江苏省早熟棉花区试品种皮棉产量性状和试验点鉴别力综合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0): 10-17.
ZHAO Mingming, DU Furong, HU Xinyan, LI Ke, CHEN Xiaoguang. Early Maturing Cotton Varieties in Regional Trial of Jiangsu Provinc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int Yield Traits and Testing Sites Discrimination[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20): 10-17.
年份 | 品种 | 代码 | 小区皮棉产量/kg | 位次 |
---|---|---|---|---|
2018 | 徐棉608 | g1 | 2.41bB | 2 |
赣棉02号 | g2 | 2.18eE | 5 | |
湘FZ031 | g3 | 2.32cC | 3 | |
中棉425 | g4 | 2.60aA | 1 | |
中棉所50 | g5 | 2.2dD | 4 | |
2019 | 中棉425 | g1 | 2.64aA | 1 |
徐棉608 | g2 | 2.47bB | 4 | |
徐棉638 | g3 | 2.32cC | 6 | |
泗棉1035 | g4 | 2.52bB | 2 | |
GB521 | g5 | 2.49bB | 3 | |
中棉所50 | g6 | 2.47bB | 5 |
年份 | 品种 | 代码 | 小区皮棉产量/kg | 位次 |
---|---|---|---|---|
2018 | 徐棉608 | g1 | 2.41bB | 2 |
赣棉02号 | g2 | 2.18eE | 5 | |
湘FZ031 | g3 | 2.32cC | 3 | |
中棉425 | g4 | 2.60aA | 1 | |
中棉所50 | g5 | 2.2dD | 4 | |
2019 | 中棉425 | g1 | 2.64aA | 1 |
徐棉608 | g2 | 2.47bB | 4 | |
徐棉638 | g3 | 2.32cC | 6 | |
泗棉1035 | g4 | 2.52bB | 2 | |
GB521 | g5 | 2.49bB | 3 | |
中棉所50 | g6 | 2.47bB | 5 |
年份 | 试验地点 | 编号 | 经度(E) | 纬度(N) | 海拔/m | 土壤类型 |
---|---|---|---|---|---|---|
2018 | 大丰 | E1 | 120°36′ | 33°12′ | 40 | 沙壤土 |
东台 | E2 | 120°18′ | 32°50′ | 416 | 棕壤土 | |
连云港 | E3 | 119°25′ | 34°36′ | 37.5 | 壤土 | |
六合 | E4 | 118°56′ | 32°13′ | 113 | 壤土 | |
泗阳 | E5 | 118°40′ | 33°41′ | 64 | 泥质沙壤土 | |
太仓 | E6 | 121°8′ | 31°26′ | 123 | 粘壤土 | |
徐州 | E7 | 117°24′ | 34°18′ | 19 | 沙壤土 | |
盐城 | E8 | 120°9′ | 33°23′ | 111.4 | 沙壤土 | |
2019 | 大丰 | E1 | 120°36′ | 33°12′ | 40 | 沙壤土 |
东台 | E2 | 120°18′ | 32°50′ | 416 | 棕壤土 | |
六合 | E3 | 118°56′ | 32°13′ | 37.5 | 壤土 | |
南通 | E4 | 120°38′ | 32°8′ | 113 | 壤土 | |
泗阳 | E5 | 118°40′ | 33°41′ | 64 | 泥质沙壤土 | |
太仓 | E6 | 121°8′ | 31°26′ | 123 | 粘壤土 | |
徐州 | E7 | 117°24′ | 34°18′ | 19 | 沙壤土 | |
盐城 | E8 | 120°9′ | 33°23′ | 111.4 | 沙壤土 |
年份 | 试验地点 | 编号 | 经度(E) | 纬度(N) | 海拔/m | 土壤类型 |
---|---|---|---|---|---|---|
2018 | 大丰 | E1 | 120°36′ | 33°12′ | 40 | 沙壤土 |
东台 | E2 | 120°18′ | 32°50′ | 416 | 棕壤土 | |
连云港 | E3 | 119°25′ | 34°36′ | 37.5 | 壤土 | |
六合 | E4 | 118°56′ | 32°13′ | 113 | 壤土 | |
泗阳 | E5 | 118°40′ | 33°41′ | 64 | 泥质沙壤土 | |
太仓 | E6 | 121°8′ | 31°26′ | 123 | 粘壤土 | |
徐州 | E7 | 117°24′ | 34°18′ | 19 | 沙壤土 | |
盐城 | E8 | 120°9′ | 33°23′ | 111.4 | 沙壤土 | |
2019 | 大丰 | E1 | 120°36′ | 33°12′ | 40 | 沙壤土 |
东台 | E2 | 120°18′ | 32°50′ | 416 | 棕壤土 | |
六合 | E3 | 118°56′ | 32°13′ | 37.5 | 壤土 | |
南通 | E4 | 120°38′ | 32°8′ | 113 | 壤土 | |
泗阳 | E5 | 118°40′ | 33°41′ | 64 | 泥质沙壤土 | |
太仓 | E6 | 121°8′ | 31°26′ | 123 | 粘壤土 | |
徐州 | E7 | 117°24′ | 34°18′ | 19 | 沙壤土 | |
盐城 | E8 | 120°9′ | 33°23′ | 111.4 | 沙壤土 |
年份 | 变异来源 | 自由度(df) | 平方和(SS) | 均方(MS) | F | 占总变异比例/% |
---|---|---|---|---|---|---|
2018 | 区组 | 16 | 0.150 | 0.009 | 1.695 | |
基因型 (G) | 4 | 2.584 | 0.646 | 117.047** | 5.96 | |
环境 (E) | 7 | 37.414 | 5.345 | 968.553** | 86.26 | |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GE) | 28 | 2.873 | 0.103 | 18.592** | 6.62 | |
误差 | 64 | 0.353 | 0.006 | |||
总变异 | 119 | 43.373 | ||||
2019 | 区组 | 16 | 0.703 | 0.044 | 3.570** | |
基因型 (G) | 5 | 1.283 | 0.257 | 20.855** | 2.29 | |
环境 (E) | 7 | 50.110 | 7.159 | 581.730** | 89.28 | |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GE) | 35 | 3.046 | 0.087 | 7.072** | 5.43 | |
误差 | 80 | 0.984 | 0.012 | |||
总变异 | 143 | 56.126 |
年份 | 变异来源 | 自由度(df) | 平方和(SS) | 均方(MS) | F | 占总变异比例/% |
---|---|---|---|---|---|---|
2018 | 区组 | 16 | 0.150 | 0.009 | 1.695 | |
基因型 (G) | 4 | 2.584 | 0.646 | 117.047** | 5.96 | |
环境 (E) | 7 | 37.414 | 5.345 | 968.553** | 86.26 | |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GE) | 28 | 2.873 | 0.103 | 18.592** | 6.62 | |
误差 | 64 | 0.353 | 0.006 | |||
总变异 | 119 | 43.373 | ||||
2019 | 区组 | 16 | 0.703 | 0.044 | 3.570** | |
基因型 (G) | 5 | 1.283 | 0.257 | 20.855** | 2.29 | |
环境 (E) | 7 | 50.110 | 7.159 | 581.730** | 89.28 | |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GE) | 35 | 3.046 | 0.087 | 7.072** | 5.43 | |
误差 | 80 | 0.984 | 0.012 | |||
总变异 | 143 | 56.126 |
[1] |
喻树迅, 王寒涛, 魏恒玲, 等. 棉花早熟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棉花学报, 2017, 29(sl):1-10.
doi: 10.11963/1002-7807.ysxysx.20170825 |
[2] |
喻树迅. 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工程科学, 2013, 15(4):9-13.
|
[3] |
张培通, 纪从亮, 陈建平, 等. 大麦后地膜精播棉的产量形成特点[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5):119-121.
|
[4] |
徐立华, 张培通, 杨长琴, 等. 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J].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23(6):536-545.
|
[5] |
杨长琴, 刘瑞显, 郭文琦, 等. 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27(5):944-949.
|
[6] |
吴莘铃, 耿吉嘉, 曹丽芳, 等. 密度与化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20, 32(5):438-448.
doi: 10.11963/1002-7807.wxlcdh.20200709 |
[7] |
张群远, 孔繁玲, 杨付新. 我国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6(1):43-50.
|
[8] |
张群远, 孔繁玲.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模型的比较[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4):365-371.
|
[9] |
|
[10] |
|
[11] |
许乃银, 荣义华, 李健, 等. GGE双标图在陆地棉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中的应用——以长江流域棉区国审棉花新品种‘鄂杂棉30’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6):884-892.
|
[12] |
鲁月, 张子惠, 陆洲, 等.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江苏省甜玉米区域试验的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20:6939-6946.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李辛村, 张恩和, 董孔军, 等. 用AMMI双标图分析糜子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4):422-426.
|
[18] |
|
[19] |
金石桥, 许乃银. GGE双标图在中国农作物品种试验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 种子, 2012, 31(12):89-92.
|
[20] |
|
[21] |
陈朝阳, 魏建伟, 陈淑萍, 等.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8):2749-2760.
|
[22] |
曹元元, 丁逸帆, 左示敏, 等. 基于GGE双标图和AMMI模型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J]. 种子, 2021, 40(6):38-43,51.
|
[23] |
孙宪印, 牟秋焕, 米勇, 等. 灌溉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适应性的GGE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 40(5):24-31.
|
[24] |
蒋彤晖, 叶夕苗, 余斌. 甘肃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性状和环境鉴别力评价分析[J]. 核农学报, 2022, 36(6):1262-1272.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2.06.1262 |
[25] |
戴习彬, 王远, 周志林, 等. 菜用甘薯产量稳定性及试验点鉴别力综合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39(1):22-29.
|
[26] |
严威凯. 双标图分析在农作物品种多点试验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10, 36(11):1805-1819.
doi: 10.3724/SP.J.1006.2010.01805 |
[27] |
|
[28] |
|
[29] |
吴元奇, 潘光堂, 荣廷昭. 作物稳定性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4):482-489.
|
[30] |
王桂梅, 郝爱静, 邢宝龙. 基于 GGE 双标图分析山西大豆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及适应性[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3, 54(4):396-402.
|
[31] |
彭靖涵, 程明军, 董志晓, 等. 12个饲用燕麦品种在四川的适应性评价分析[J]. 草地学报, 2023, 31(1):2128-2136.
|
[32] |
邵阳, 郭延平, 周丙月, 等, 蚕豆产量组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24, 50(1):149-160.
|
[33] |
许乃银, 张国伟, 李健, 等. 基于GGE双标图和比强度选择的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11):1500-1507.
|
[34] |
|
[1] | 任庆国, 吴广俊, 林平, 张继雨, 张鑫, 张永珊, 海涛. 小麦新品种‘菏麦26’的产量及品质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9): 32-37. |
[2] | 刘娇, 胡星, 黄晓霞, 刘文革, 何明雄, 卢昌友, 罗以贵. ‘云烟116’和‘云烟300’在广西河池烟区的种植适应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22-28. |
[3] | 赵国珍, 刘慰华, 刘似玉, 董林波, 李林东, 陈于敏.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稳定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1-6. |
[4] | 刘立伟, 刘静, 王静, 易媛, 朱雪成, 张娜, 张会云, 马红勃, 刘东涛, 冯国华. 2004—2022年徐州地区气候因子及小麦区域试验品系性状演变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76-83. |
[5] | 房佰涵, 刘晶晶, 郭晓雯, 叶扬, 杨茂琪, 张楠, 郭慧娟, 闵伟. 等碳量秸秆和秸秆炭还田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 69-82. |
[6] | 刘列, 乔祥梅, 王志伟, 程加省, 黄廷芝, 程耿, 王志龙, 于亚雄. 冬青稞品种‘云青602’产量及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8): 26-32. |
[7] | 李艳兰, 李成春, 蒋欣彤, 张娜, 胡新洲, 高玉玺, 刘坚坚, 罗斌, 李祥, 方晓东, 杨进成. 鲜食蚕豆新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8): 40-46. |
[8] | 匡家灵, 陈月舞, 徐若, 李洪姝, 陈旭, 吴圣楠. 不同增效型DAP在新疆土壤中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7): 72-77. |
[9] | 曹文洋, 陈小康, 杨涛, 陈民志, 马兴旺, 王则玉, 梅磊, 郑胤建, 阿尔祖娜·阿布力米提, 安杰. 南疆棉花“干播湿出”模式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7): 96-102. |
[10] | 赵彦坤, 李彩华, 班进福, 李占坤, 单子龙, 曹巧, 王秀堂, 高新梅, 傅晓艺, 何明琦, 马龙, 高振贤. 节水灌溉条件下小麦新品种‘石麦34’的抗倒性和品质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5): 1-6. |
[11] | 张幸, 武建云, 韦晓娟, 李慧娟, 黄晓露, 杨德任. 6种珍稀山茶在南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3): 32-40. |
[12] | 胡娜, 侯世星, 夏国栋, 陈思, 张继明. 樱花早花品种‘飞寒樱’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81-88. |
[13] | 李星星, 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维力, 周仑, 马辉, 欧欢, 艾麦尔江·阿布力提甫, 田立文, 刘燕, 罗单, 阿孜古丽·阿布力孜. 基于壤土含水量的南疆“干播湿出”棉田出苗水调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 25-32. |
[14] | 姚金保, 杨学明, 张鹏, 范祥云, 余桂红, 何漪, 王化敦. 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36’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20-24. |
[15] | 葛玉君, 巩娜, 杨建峰, 杨敏, 刘政, 李相敢. 棉花组培苗高效移栽驯化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4-1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