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邱武陵, 章恢志. 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 
																													
																						| [2] | 彭建营, 束怀瑞, 孙仲序.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1):103-106. | 
																													
																						| [3] | 周蓓蓓, 朱海军, 生静雅, 等. DNA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09):47-50. | 
																													
																						| [4] | 陈薇薇.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种质资源上的应用分析[J]. 南方农业, 2018, 12(36):139-140. | 
																													
																						| [5] | 张青林, 罗正荣. ISSR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J]. 果树学报, 2004(01):54-58. | 
																													
																						| [6] | 孙洪, 程静, 詹克慧, 等.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 2005(01):123-127. | 
																													
																						| [7] | 王明明, 宋振巧, 王建华.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中草药, 2007(01):134-137. | 
																													
																						| [8] | 思彬彬, 杨卓.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3):116-117,219. | 
																													
																						| [9] | 宋晓兵, 彭埃天, 刘景梅, 等.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中国南方果树上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7):199-201. | 
																													
																						| [10] | Zietkiewicz E, Rafalski A, Labuda D.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 Genomics, 1994, 20(2). | 
																													
																						| [11] | 冯晨静, 张元慧, 徐秀英, 等. 14份杏种质的ISSR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5):52-55,62. | 
																													
																						| [12] | 谢佳, 郭太君, 李锋, 等. 杏92份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J]. 中国果树, 2011(02):14-18. | 
																													
																						| [13] | 单江华, 敬彪, 腊萍, 等. 新疆主要梨品种ISSR分析[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43-49. | 
																													
																						| [14] | 桂腾琴, 郭计华, 王颖娟, 等. 贵州地方梨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 果树学报, 2017, 34(09):1076-1083. | 
																													
																						| [15] | 吴子龙, 方连玉, 王军, 等. 15份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 果树学报, 2006(04):605-608. | 
																													
																						| [16] | 李琳, 魏灵珠, 程建徽, 等. 24份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25(04):772-776. | 
																													
																						| [17] | Eiadthong W, Yonemori K, Sugiura 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ango cultivars of Thailand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genetic variation using the amplified fragments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anchored primer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999, 82(1). | 
																													
																						| [18] | 何新华, 李杨瑞, 郭永泽, 等. 23个广西本地芒果品种的ISSR分析(英文)[J]. 分子植物育种, 2005(06):77-82. | 
																													
																						| [19] | 何新华, 李杨瑞, 郭永泽, 等. ISSR鉴定亲缘关系非常近的芒果栽培品种(英文)[J]. 广西植物, 2007(01):44-47. | 
																													
																						| [20] | 房志超. 66份芒果种质性状评价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D]. 海口:海南大学, 2011. | 
																													
																						| [21] | 张宇, 唐志鹏, 高兴, 等. 不同颜色类群芒果的ISSR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4, 32(03):72-75. | 
																													
																						| [22] | 卢家仕, 韦绍龙, 黄素梅, 等.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广西香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51(04):775-780. | 
																													
																						| [23] | 邹瑜, 何海旺, 赵明, 等. 广西特色蕉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10):2450-2456. | 
																													
																						| [24] | 王贵花, 张欣, 谢艺贤, 等. 几份新选育香蕉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44(01):8-11. | 
																													
																						| [25] | 薛辉康. 闽江流域上游地区野生蕉资源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4. | 
																													
																						| [26] | 赖恭梯. 福建香蕉种质资源试管保存及野生蕉ISSR与抗寒性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4. | 
																													
																						| [27] | 盛良明. 白沙枇杷优良单株—苏白1号的选育及其分子鉴定[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 [28] | Zhang Z, Shen Z J, Xu C M, et al.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Loquat Analyzed by ISSR[J]. Acta Horticulturae, 2007(750):175-182. | 
																													
																						| [29] | 赵依杰, 王江波, 张小红, 等. 枇杷新品种‘东湖早’的ISSR分子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01):72-76. | 
																													
																						| [30] | 谢丽雪, 许家辉, 张立杰, 等. 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3):261-266. | 
																													
																						| [31] | 沈浩, 刘登义. 遗传多样性概述[J]. 生物学杂志, 2001(03):5-7,4. | 
																													
																						| [32] | 梅洛银. 芽变新品系‘川早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及核型和ISSR鉴定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4. | 
																													
																						| [33] | 汪卫星. 天然与人工合成三倍体枇杷基因组变异及其DNA甲基化分析[D]. 重庆:西南大学, 2008. | 
																													
																						| [34] | 孙淑霞, 谢红江, 李靖, 等. 枇杷果肉色泽深浅性状的分子标记鉴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25(06):2227-2230. | 
																													
																						| [35] | 韩雪平. 枇杷抗寒株系鉴定及其RAPD和ISSR标记[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3. | 
																													
																						| [36] | 杨芩. 枇杷胚败育机制及退化种子株系的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 [37] | 杜奎. 普通枇杷与南亚枇杷杂交及杂种叶片形态与ISSR鉴定[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 [38] | 张蒙蒙, 王永清, 韩雪萍, 等. EMS诱变枇杷潜伏芽的初步研究[A]. 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中国园艺学会, 2013: 6. | 
																													
																						| [39] | 刘丹, 乔玉山, 聂(武贝),等. 枇杷遗传变异的ISSR标记鉴定[A].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 2003: 6. | 
																													
																						| [40] | 李靖. 枇杷突变材料鉴定及果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NAD~+-SDH变异分析[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7. | 
																													
																						| [41] | 付燕. 41份枇杷属植物材料的RAPD和ISSR分析[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 [42] | Wang F, Yang D L, Luo Y. Analysis of a germplasm collection of loquat using ISSR markers[J]. 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0, 85(2). | 
																													
																						| [43] | 王永清, 付燕, 杨芩, 等. 枇杷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林业科学, 2010, 46(04):49-57. | 
																													
																						| [44] | 罗楠, 王永清, 严娟, 等. 基于RAPD和ISSR的栎叶枇杷、大渡河枇杷和普通枇杷遗传关系分析[A]. 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 中共石棉县委、 石棉县人民政府. 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中共石棉县委、石棉县人民政府:中国园艺学会, 2011: 4. | 
																													
																						| [45] | Wang Y Q, Yan J, Yang Q, et al. Taxonomic Status of Daduhe Loquat (Eriobotrya prinoides var. dadunensi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 2012, 2(6). | 
																													
																						| [46] | Fu Y, Luo N, Yang Q, et al.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Eriobotrya prinoides var. dadunensis, Eriobotrya prinoides and Eriobotrya japonica using RAPD and ISSR markers[J]. Acta Horticulturae, 2011(887):59-64. | 
																													
																						| [47] | 范付华, 宋莎, 洪怡, 等. 贵州野生枇杷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12, 41(03):36-39,54. | 
																													
																						| [48] | 范晨昕. 白沙枇杷离体再生及ISSR分子标记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 [49] | He Q, Zhao X C, Guo Q G, et a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5 loquat cultivars[J]. Acta Horticulturea (ISHS), 2007, 750:155-158. | 
																													
																						| [50] | 范付华, 杨勇胜, 李庆宏, 等. 利用ISSR分析技术鉴定贵州枇杷新种质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04):52-57. | 
																													
																						| [51] | 谢丽雪, 蒋际谋, 张立杰, 等. 枇杷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构建与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10):960-965. | 
																													
																						| [52] | 王明强, 方彦, 杭悦宇, 等. 南苍术与苍术素相关的ISSR-SCAR分子标记筛选[J]. 江苏林业科技, 2017, 44(2):1-5. | 
																													
																						| [53] | 黄艺宁. RAPD、ISSR分子标记联合鉴定毛木耳菌株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7):118-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