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32号—2021年小麦品种审定公告EB.
|
[2] |
刘立伟, 冯国华, 刘东涛. 中强筋小麦品种徐麦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24:5-7.
|
[3] |
柏慧, 张秀, 初金鹏, 等. 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4):7-1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90100
|
[4] |
赵丽娟, 宋维富, 杨雪峰. 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在强筋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5):8-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10119
|
[5] |
杨丽娟, 董昀, 盛坤武, 等. 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 26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11):35-37.
|
[6] |
陈新宏, 赵继新, 武军, 等. 抗病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小偃 166 的选育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9:33-35.
|
[7] |
丁常英. 小麦新品种石4185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 燕赵晚报, 2005.3.29.
|
[8] |
傅晓艺, 郭进考, 刘艳滨, 等. 利用石4185为骨干亲本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J]. 种子, 2017, 12:28-31.
|
[9] |
ZHU X, LONG S P, ORT D R, et al. Improving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for greater yield[J]. Annu. rev. plant biol., 2010, 61:235-261.
doi: 10.1146/arplant.2010.61.issue-1
URL
|
[10] |
温明星, 曲朝喜, 李东升, 等. 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丰产稳产广适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2):82-83.
|
[11] |
马鑫, 代兴龙, 王晓婧, 等. 冬小麦高产高效群体的年际间稳产性能[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12):3926-3934.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12.025
|
[12] |
刘静, 张会云, 刘东涛, 等. 徐麦35丰产稳产性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8):263-268.
|
[13] |
陈荣振, 冯国华. 徐州22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1991, 19(5):12-13.
|
[14] |
刘东涛, 陈荣振, 冯国华, 等.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徐32[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33(4):845.
|
[15] |
冯国华, 王来花, 陈荣振, 等. 小麦新品种徐麦856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33(5):37-39.
|
[16] |
陈荣振, 夏善保. 晚播特早熟小麦品种:徐州8785[J].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21(2):4.
|
[17] |
王月超, 李传兴, 代兴龙, 等. 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光能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9):2707-2713.
|
[18] |
田纪春, 王延训, 张忠义. 高蛋白优质面包冬小麦新品种PH82-2-2[J]. 中国农学通报, 1995, 11(2):41.
|
[19] |
田纪春, 张忠义, 梁作勤. 优质小麦PH82-2-2的选育经验[J]. 作物杂志, 1994(2):82.
|
[20] |
田纪春, 王延训, 胡瑞波, 等. 超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12号的选育[J]. 中国种业, 2006(6):48-49.
|
[21] |
田纪春, 王延训, 胡瑞波, 等. 强筋抗病高产稳产型小麦新品种—山农12[J].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2):157
|
[22] |
王延训. 国审强筋节水小麦新品种山农26的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2:148-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