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0): 9-19.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91
文喜贤(), 孙明珠(
), 刘凯丽, 罗细芽, 焦敏, 邹尚峰, 胡雨
收稿日期:
2023-09-27
修回日期:
2023-12-25
出版日期:
2024-07-15
发布日期:
2024-07-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文喜贤,男,1964年出生,江西湘东人,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粮油技术推广工作。通信地址: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府东二路2号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Tel:0791-88210622,E-mail:wenxx301@163.com。
WEN Xixian(), SUN Mingzhu(
), LIU Kaili, LUO Xiya, JIAO Min, ZOU Shangfeng, HU Yu
Received:
2023-09-27
Revised:
2023-12-25
Published:
2024-07-15
Online:
2024-07-11
摘要:
本研究围绕提高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展开,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该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研究发现,由于茬口紧张和较低的比较效益,农民对该模式的采纳率不高。通过解决水稻、油菜机播育苗移栽环节的瓶颈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培育长秧龄带蘖壮秧的新技术目标。利用钵体毯盘技术实现了精量稀播匀播,成功培育了早稻35 d的长秧龄壮秧以及中、晚稻30 d的长秧龄带蘖壮秧,有效缓解了“稻-稻-油”三熟制的茬口紧张问题。本研究的成果不仅提高了“稻-稻-油”模式的实际可操作性,还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提升作物生产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喜贤, 孙明珠, 刘凯丽, 罗细芽, 焦敏, 邹尚峰, 胡雨. 基于育秧机插新技术创制的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模式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9-19.
WEN Xixian, SUN Mingzhu, LIU Kaili, LUO Xiya, JIAO Min, ZOU Shangfeng, HU Yu.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Creation of New Technology of Raising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Seedling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Rice-Rice-Rapeseed Triple Cropping System in Double-Cropping Rice Area of China[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0): 9-19.
项目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
---|---|---|---|---|---|---|---|---|
传统"稻-稻-油" | “一季优质稻+油菜” | 传统"稻-稻-油" | “一季优质稻+油菜” | 传统"稻-稻-油" | “一季优质稻+油菜” | |||
平均投入/(元/hm2) | 33309 | 21992 | 34389 | 22625 | 35525 | 23600 | ||
平均产量/(kg/hm2) | 14792 | 9527 | 14729 | 9800 | 15048 | 9539 | ||
平均产值/(元/hm2) | 41975 | 30632 | 42422 | 32099 | 44001 | 31871 | ||
平均纯收入/(元/hm2) | 8666 | 8640 | 8033 | 9474 | 8477 | 8271 | ||
投入产出比 | 1.26 | 1.39 | 1.23 | 1.42 | 1.24 | 1.35 | ||
成本收益率/% | 26.02 | 39.29 | 23.36 | 41.87 | 23.86 | 35.05 |
项目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
---|---|---|---|---|---|---|---|---|
传统"稻-稻-油" | “一季优质稻+油菜” | 传统"稻-稻-油" | “一季优质稻+油菜” | 传统"稻-稻-油" | “一季优质稻+油菜” | |||
平均投入/(元/hm2) | 33309 | 21992 | 34389 | 22625 | 35525 | 23600 | ||
平均产量/(kg/hm2) | 14792 | 9527 | 14729 | 9800 | 15048 | 9539 | ||
平均产值/(元/hm2) | 41975 | 30632 | 42422 | 32099 | 44001 | 31871 | ||
平均纯收入/(元/hm2) | 8666 | 8640 | 8033 | 9474 | 8477 | 8271 | ||
投入产出比 | 1.26 | 1.39 | 1.23 | 1.42 | 1.24 | 1.35 | ||
成本收益率/% | 26.02 | 39.29 | 23.36 | 41.87 | 23.86 | 35.05 |
年度 | 参试品种 | 试验地 | 产量情况/(kg/hm2) |
---|---|---|---|
2012—2013 | 青杂131、S0013、丰油730、沣油827、D8421、0907、 云油杂9号、云油杂10号、青杂233 | 安义县、广丰县、万安县、永新县、 南昌市农科院作物所 | 819~1474 |
2013—2014 | 青杂10号、青杂233、云油杂9号、云油杂10号、 Y8952、S0013、Z3430、D12、D6121、D8421、H1301、 H1304、丰油730 | 安福县、吉安县、井冈山市、 袁州区、万安县 | 1080~1740 |
2014—2015 | 黔油早2号、云油杂14号、云油杂9号、云油杂2号、 云油杂8号、大地95、阳光131、Y8952、S0013、D12、D6121、D8421、H1301、F2016、H1304、C9807、402、丰油730 | 袁州区、万安县、安福县、 吉安县、井冈山市、湖口县 | 1180~1647 |
2015—2016 | 花油8号、云花油9号、Y8952、S0013、德油早1号、 华油杂90、黔油早2号、圣光127、F2847、C9807、龙油668 | 袁州区、安福县、湖口县、 万安县、吉安县、井冈山市 | 1406~1889 |
2016—2017 | 阳光131、圣光127、中油杂24、黔油早1号、黔油早2号、 沣油320、福油195、国油5号、JNZ1355、13XY105、131391 | 井冈山市、万安县、安福县、 都昌县、吉安县、江西省农科院作物所 | 1287~1742 |
2020—2021 | 景油69、赣油杂1009、阳光131、赣油杂906 | 宜春市农业科学院、赣州市旱作物科学研究所、瑞昌市、湖口县、都昌县、莲花县、安义县、 安福县、永新县、彭泽县 | 1534~1788 |
2021—2022 | 利油杂168、华湘油652、川早油12、希望958、 阳光131、川早油1号、赣油杂906 | 江西省农科院高安基地、宜春市农业科学院、 赣州市旱作物科学研究所、 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瑞昌市、都昌县、 芦溪县、安义县、崇仁县、永新县 | 1755~2044 |
年度 | 参试品种 | 试验地 | 产量情况/(kg/hm2) |
---|---|---|---|
2012—2013 | 青杂131、S0013、丰油730、沣油827、D8421、0907、 云油杂9号、云油杂10号、青杂233 | 安义县、广丰县、万安县、永新县、 南昌市农科院作物所 | 819~1474 |
2013—2014 | 青杂10号、青杂233、云油杂9号、云油杂10号、 Y8952、S0013、Z3430、D12、D6121、D8421、H1301、 H1304、丰油730 | 安福县、吉安县、井冈山市、 袁州区、万安县 | 1080~1740 |
2014—2015 | 黔油早2号、云油杂14号、云油杂9号、云油杂2号、 云油杂8号、大地95、阳光131、Y8952、S0013、D12、D6121、D8421、H1301、F2016、H1304、C9807、402、丰油730 | 袁州区、万安县、安福县、 吉安县、井冈山市、湖口县 | 1180~1647 |
2015—2016 | 花油8号、云花油9号、Y8952、S0013、德油早1号、 华油杂90、黔油早2号、圣光127、F2847、C9807、龙油668 | 袁州区、安福县、湖口县、 万安县、吉安县、井冈山市 | 1406~1889 |
2016—2017 | 阳光131、圣光127、中油杂24、黔油早1号、黔油早2号、 沣油320、福油195、国油5号、JNZ1355、13XY105、131391 | 井冈山市、万安县、安福县、 都昌县、吉安县、江西省农科院作物所 | 1287~1742 |
2020—2021 | 景油69、赣油杂1009、阳光131、赣油杂906 | 宜春市农业科学院、赣州市旱作物科学研究所、瑞昌市、湖口县、都昌县、莲花县、安义县、 安福县、永新县、彭泽县 | 1534~1788 |
2021—2022 | 利油杂168、华湘油652、川早油12、希望958、 阳光131、川早油1号、赣油杂906 | 江西省农科院高安基地、宜春市农业科学院、 赣州市旱作物科学研究所、 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瑞昌市、都昌县、 芦溪县、安义县、崇仁县、永新县 | 1755~2044 |
[1] |
刘成, 冯中朝, 肖唐华, 等.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41(4):485-489.
doi: 10.7505/j.issn.1007-9084.2019.04.001 |
[2] |
郑伟, 叶川, 肖国滨, 等.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21):4254-426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21.006 |
[3] |
陈洪礼, 蔡建华, 吴同源. 机插水稻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 北方水稻, 2009, 39(4):75-78.
|
[4] |
高汝霞, 韩国路, 闵思桂, 等. 机插秧育、供、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北方水稻, 2013, 43(2):50-52.
|
[5] |
朱德峰, 陈惠哲.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 中国稻米, 2009(6):4-7.
|
[6] |
孙益东. 水稻机插秧推广缓慢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9):72-73.
|
[7] |
吴茂力, 姜心禄, 池忠志, 等. 成都平原水稻机插秧推广的难点与突破思路[J]. 杂交水稻, 2012, 27(1):58-59.
|
[8] |
何金均, 王立臣, 宋建农, 等.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09, 31(2):1-4.
|
[9] |
高立均, 张巫军, 段秀建, 等. 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6):59-64.
|
[10] |
孙士武, 董卫东, 赵长海.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初探[J]. 南方农业, 2021, 15(5):12-13.
|
[11] |
张洪程, 龚金龙.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7):1273-128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07.004 |
[12] |
王银均, 冯咏芳, 高平. 水稻毯苗机插发展相对停滞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 2022, 38(1):28-29,69.
|
[13] |
余艳锋, 王长松, 彭柳林, 等. 推动江西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 北方园艺, 2021(8):147-151.
|
[14] |
周训华, 唐广心, 朱志华, 等. “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探讨[J]. 作物研究, 2015, 29(1):64-66.
|
[15] |
赵培森, 张芳, 苏海英, 等. 我国三熟制早熟油菜品种产量构成特点及育种对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45(1):23-29.
doi: 10.19802/j.issn.1007-9084.2022028 |
[16] |
靳芙蓉, 何激光, 刘睿洋, 等. 油菜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作物研究, 2011, 25(3):223-228.
|
[17] |
邱启生, 林忠秀, 祝平洋. 早熟油菜品种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集成[J]. 作物研究, 2015, 29(3):250-253.
|
[18] |
郑伟, 陈明, 吕伟生, 等. 油稻稻三熟制早熟高产油菜品种筛选[J]. 土壤与作物, 2019, 8(2):205-211.
|
[19] |
陈明, 叶川, 吕伟生. 稻稻油三熟制下油菜早熟高产品种的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17):61-64.
|
[20] |
邹小云, 熊信果, 黄杨. 早熟、耐迟播油菜新品种赣油105的选育[J]. 作物研究, 2021, 35(1):84-87.
|
[21] |
林忠秀, 杨敏, 曲亮. 衡阳县三熟制区域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 2021(6):9-11.
|
[22] |
肖鹏, 张祖清, 欧阳卫卫, 等. 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7):121-123.
|
[23] |
张洪程, 郭保卫, 陈厚存, 等. 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形成机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3):463-47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3.003 |
[24] |
郭保卫, 张洪程, 朱大伟, 等. 有序摆抛栽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征[J]. 作物学报, 2017, 43(1):97-111.
|
[25] |
许轲, 郭保卫, 张洪程, 等. 有序摆抛栽对超级稻超高产与光合生产力的影响及水稻超高产模式探索[J]. 作物学报, 2013, 39(9):1652-1667.
|
[26] |
郭保卫, 朱大伟, 许轲, 等. 有序摆抛栽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45-55.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5.01.006 |
[27] |
郭保卫, 朱大伟, 朱聪聪, 等. 有序摆抛栽对粳型超级稻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5, 41(3):487-498.
|
[28] |
郭保卫, 许轲, 张洪程, 等. 有序摆抛栽超高产栽培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6):611-625.
doi: 10.16819/j.1001-7216.2016.6074 |
[29] |
周兴涛, 张洪程, 许轲, 等.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7):3545-356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7.003 |
[30] |
许轲, 周兴涛, 曹利强, 等.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23):4876-489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23.004 |
[31] |
郭保卫, 周兴涛, 曹利强, 等. 钵苗类型和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37(3):87-94,100.
|
[32] |
胡雅杰, 邢志鹏, 龚金龙, 等.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5):865-87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05.004 |
[33] |
张洪程, 朱聪聪, 霍中洋, 等.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21):50-59.
|
[34] |
胡雅杰, 朱大伟, 钱海军, 等. 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若干特征探讨[J]. 作物学报, 2014, 40(11):2016-2027.
doi: 10.3724/SP.J.1006.2014.02016 |
[35] |
周兴根, 张洪程, 常勇, 等. 淮北地区麦茬钵苗机插水稻的增产优势及其形成特征[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31(3):564-573.
|
[36] |
宋云生, 张洪程, 戴其根, 等. 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的调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22):11-22.
|
[37] |
吴文革, 习敏, 许有尊, 等. 籼粳交组合甬优1540钵育机插超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群体光合特征[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38(1):73-80.
|
[38] |
胡雅杰, 吴培, 朱明, 等. 钵苗机插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3):257-264.
doi: 10.16819/j.1001-7216.2018.7086 |
[39] |
郭保卫, 许轲, 魏海燕, 等. 钵苗机插水稻茎秆的抗倒伏能力[J].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32(6):1280-1287.
|
[40] |
邢志鹏, 朱明, 吴培, 等. 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钵苗机插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米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4):581-595.
|
[41] |
朱聪聪, 张洪程, 郭保卫, 等.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40(1):122-133.
|
[42] |
郭保卫, 朱聪聪, 朱大伟, 等.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齐穗期株型及冠层微环境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9-17.
|
[43] |
胡雅杰, 曹伟伟, 钱海军, 等.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株型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5, 41(5):743-757.
|
[44] |
舒鹏, 郭保卫, 霍中洋, 等. 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7, 23(6):23-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6.005 |
[45] |
徐一成, 朱德峰, 赵匀, 等. 超级稻精量条播与撒播育秧对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99-103.
|
[46] |
王亚梁, 朱德峰, 向镜, 等. 杂交稻精量条播育秧机插漏秧率与均匀度分析[J]. 中国稻米, 2020, 26(3):66-6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6 |
[47] |
朱德峰, 王亚梁, 陈惠哲, 等. 杂交稻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J]. 中国稻米, 2021, 27(5):19-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5.004 |
[48] |
王亚梁, 朱德峰, 陈若霞, 等. 杂交稻低播量精准条播育秧机插提高群体均匀度和产量的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4):666-67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2.04.004 |
[49] |
王亚梁, 朱德峰, 向镜, 等. 杂交稻低播量精量播种育秧及机插取秧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332-338.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13 |
[50] |
王亚梁, 朱德峰, 陈惠哲, 等. 籼粳杂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减氮增产的效应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5):495-502.
doi: 10.16819/j.1001-7216.2021.210202 |
[51] |
王亚梁, 朱德峰, 张玉屏, 等. 连作杂交晚稻精准条播长秧龄机插的生长及产量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215-225.
doi: 10.3724/SP.J.1006.2022.02091 |
[52] |
陈惠哲, 朱德峰, 徐一成.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09(3):5-7.
|
[53] |
陈惠哲, 徐一成, 张玉屏, 等.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3):4240-425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23.005 |
[54] |
谢小兵, 蒋鹏, 黄敏, 等. 密植栽培对双季稻产量和齐穗期株叶型态的影响[C]// 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5:102-111.
|
[55] |
谢小兵, 王玉梅, 黄敏, 等. 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6):924-931.
|
[56] |
方升亮, 单双吕, 张恒栋, 等. 单本密植机插杂交晚稻产量形成特点研究[J]. 中国稻米, 2017, 23(4):20-25,3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4.004 |
[57] |
邹应斌, 黄敏, 熊远福, 等. 杂交稻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C]// 中国作物学会.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 2017:49.
|
[58] |
宋建农, 魏文军, 王立臣. 对水稻钵体苗有序栽植机械的研究[J]. 中国农机化, 1999(5):38-40.
|
[59] |
宋建农. 水稻钵苗行栽机的试验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60] |
宋建农, 刘小伟, 庄乃生, 等. 水稻钵苗行栽机试验[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3):189-192.
|
[61] |
王冲, 宋建农, 王继承, 等. 水稻钵苗行栽机设计与试验研究[C]//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 2009:341-345.
|
[62] |
杨青如, 吴爱文, 舒娟, 等. 大钵体毯状苗育插秧技术试验与推广[J].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9(1):20-22.
|
[63] |
罗细芽, 黎刚, 杨青如, 等.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插秧技术试验[J]. 农机科技推广, 2019(4):40-42.
|
[64] |
贾旋, 杨青如, 文喜贤, 等.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稻米, 2022, 28(1):18-22,2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1.004 |
[65] |
贾旋, 宋建农, 王继承, 等. 秧龄和基土比对机插大钵体毯状苗晚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12):1-11.
|
[66] |
杨青如, 宋建农, 王继承, 等. 浅谈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泥育旱管技术[J]. 南方农机, 2022, 53(17):53-56.
|
[67] |
庄春, 纪力, 陈川, 等. 水稻印刷播种大壮苗机插育秧技术规程[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7):25-26,28.
|
[68] |
庄春, 汪国莲, 章安康, 等. 超级稻南粳9108大壮苗育秧技术条件下适宜机插密度研究[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9, 35(1):57-61.
|
[69] |
庄春, 纪力, 邵文奇, 等. 印刷播种大壮苗育秧技术下水稻机插适宜密度与效果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7):69-72.
|
[70] |
陈少杰, 蒋琪. 不同秧龄对机插连作晚稻宁84和甬优538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7, 23(2):75-7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9 |
[71] |
魏万龙. 秧龄与播期对机插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7.
|
[72] |
罗琼, 王昆, 许靖波, 等. 秧龄对机插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7, 32(2):38-42.
|
[73] |
吴一梅. 秧龄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扬州: 扬州大学, 2007.
|
[74] |
林育炯. 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及调控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
[75] |
黄国龙, 丁秋凡, 邓立平, 等. 机插双季晚稻不同秧龄栽培试验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8):18-20.
|
[76] |
贾现文. 不同秧龄对机插中、迟熟杂交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77] |
张均华, 林育炯, 黄洁, 等. 基质类型及烯效唑对不同秧龄晚稻机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44-52.
|
[78] |
高军, 黄义德, 陈金节, 等. 不同播种密度和秧龄对杂交中籼稻新两优6号群体数量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9):231-236.
|
[79] |
赵锋, 皮楚舒, 张旅峰, 等. 秧龄对不同类型机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23):6072-6075.
|
[80] |
吴心强, 张允辉, 郑志军. 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6):136-138.
|
[81] |
吴心强, 郑志军, 张允辉. 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集成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18):118-119,132.
|
[82] |
李波. 播期与秧龄对单本密植机插三熟制双季稻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7.
|
[83] |
龙瑞平, 李贵勇, 夏琼梅, 等. 不同秧龄与多效唑喷施对机插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19):158-160.
|
[84] |
潘志军, 吴小文, 陈刚, 等.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7, 23(6):97-10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6.023 |
[85] |
|
[86] |
黄程宽, 孙桂琴. 水稻机插技术发展现状及育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5):14-15,17.
|
[87] |
李泽华, 马旭, 李秀昊, 等.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5):1-20.
|
[88] |
张锦萍, 钟平, 陈川, 等. 杂交稻机插秧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3):50-52.
|
[89] |
罗汉亚, 李吉, 袁钊和, 等. 杂交稻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关系[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7):98-102.
|
[90] |
张卫星, 朱德峰, 林贤青, 等. 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1):45-48.
|
[91] |
李泽华, 马旭, 谢俊锋, 等. 双季稻区杂交稻机插秧低播量精密育秧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6):17-27.
|
[92] |
滕飞, 陈惠哲, 朱德峰, 等.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成毯性及素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3):398-403.
|
[93] |
吕伟生, 曾勇军, 石庆华, 等. 双季机插稻壮秧培育技术及形态指标[C]// 江西省作物学会.江西省作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8:13.
|
[94] |
浏阳市油菜收获损失检测分析[J].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5(10):21-23.
|
[95] |
金梅, 陈旭, 江涛, 等. 油菜收获时间及方法对籽粒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 41(11):7-11,151.
doi: 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20.11.002 |
[96] |
石增祥, 吴明亮, 杨文敏, 等. 我国油菜分段收获机械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工程, 2015, 5(5):1-4.
|
[1] | 何国和, 陈海斌, 杜建军, 张伟丽, 郭丽华, 胡益波, 颜肇华, 张婧.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粤西地区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8. |
[2] | 杨小林, 薛敏峰, 张舒, 李进波, 吕亮, 常向前, 张佑宏, 龚艳. 湖北襄阳地区水稻落粒、杆枯等不正常生长现象的解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112-118. |
[3] | 李诚, 王少希, 钱艳杰, 易展平, 严小兵. 叶面调理剂在不同镉污染程度稻田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101-106. |
[4] | 乔月, 胡诚, 万建华, 徐化林, 刘茂军, 郭卫红, 戴黎, 张春华, 邓超然.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9-15. |
[5] | 左雪倩, 谭静, 邓伟, 徐雨然, 吕莹, 张锦文, 余琴, 董维, 管俊娇, 李小林. 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试验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8-15. |
[6] | 徐进, 谭建彬, 邓晓瑜, 梁锦炀, 师沛琼, 周鸿凯. 不同浓度镉处理对耐盐水稻生长及斜纹夜蛾酶活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120-127. |
[7] | 张喜娟, 王文龙, 孟英, 唐傲, 董文军, 刘猷红, 徐英哲, 王立志, 姜树坤, 杨贤莉, 刘凯, 姜辉, 任洋, 来永才. 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16-25. |
[8] | 高国良, 高发瑞, 张巧玲, 冯雯杰, 王秋云, 黄信诚. 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1-11. |
[9] | 匡志明, 王晓辉, 谢玉华, 雷梦龙, 文明辉, 谷亚娟. 综合控镉技术体系对湖南中南部地区受镉污染稻田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78-83. |
[10] | 楼玲, 袁杭杰, 李丹, 沈建国, 杨文叶.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和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73-77. |
[11] | 金梅娟, 王海候, 顾俊荣, 董明辉. “稻-羊肚菌”轮作下稻田消纳羊肚菌废弃物的减氮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92-98. |
[12] | 田维逵, 董丽英, 资鸿强, 刘树芳, 刘沛, 杨勤忠. 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省勐海县水稻主栽品种中的分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130-134. |
[13] | 程新杰, 施伟, 张梦龙, 岳红亮, 代金英, 胡蕾, 朱国永. 水稻垩白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1-7. |
[14] | 阚建鸾, 石吕, 韩笑, 周志宏, 苏建平, 刘建, 薛亚光. 减氮和侧深基施缓混肥对‘南粳5055’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91-96. |
[15] | 张玉婷, 王泓超, 梁莹莹, 匡梦鑫, 吴欣, 蒋云林, 程祖锌, 林荔辉. 水稻香型抗病恢复系的分子鉴定及其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90-9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