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6): 110-119.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888
钟锦1(), 潘文泽1, 蒋胜兰1, 杨光源1, 张轲1, 户艳霞3, 夏振远2(
), 陈斌1(
)
收稿日期:
2023-12-25
修回日期:
2024-03-20
出版日期:
2024-09-15
发布日期:
2024-09-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钟锦,男,1993年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生态防控。通信地址: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602,E-mail:285420115@qq.com。
基金资助:
ZHONG Jin1(), PAN Wenze1, JIANG Shenglan1, YANG Guangyuan1, ZHANG Ke1, HU Yanxia3, XIA Zhenyuan2(
), CHEN Bin1(
)
Received:
2023-12-25
Revised:
2024-03-20
Published:
2024-09-15
Online:
2024-09-11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这对于了解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功能至关重要。烟田作为一种特殊的农田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研究首先报告了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的现状,包括中国不同烟区优势害虫和天敌的组成情况、动态、多样性及其测度方法;其次,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如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化学药剂使用、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等这些因素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讨论了DNA条形码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节肢动物种类快速准确鉴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使用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实时动态测量等技术在节肢动物多样性调查中的未来应用。通过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的综合分析和总结,为烟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钟锦, 潘文泽, 蒋胜兰, 杨光源, 张轲, 户艳霞, 夏振远, 陈斌.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110-119.
ZHONG Jin, PAN Wenze, JIANG Shenglan, YANG Guangyuan, ZHANG Ke, HU Yanxia, XIA Zhenyuan, CHEN Bin. Research Progress of Arthropods Community Ecology in Tobacco Field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6): 110-119.
烟区 | 调查方法 | 优势寄生性天敌 | 优势捕食性天敌 | 优势害虫 | 文献来源 |
---|---|---|---|---|---|
云南玉溪 | 马氏网法和 网捕法 | 烟蚜茧蜂、棉铃虫齿唇姬蜂、斑翅多胚跳小蜂 | 黑带食蚜蝇、七星瓢虫、丽草蛉 | 粘虫、小地老虎、甜菜白带野螟、烟蛀茎蛾、烟盲蝽、菜粉蝶、假眼小绿叶蝉、烟草跳甲、美洲斑潜蝇、烟蓟马、蚜虫 | 黄智华等[ |
湖南长沙 | 定点定株、 观察和振落 | 烟蚜茧蜂、棉铃虫 齿唇姬蜂 | 七星瓢虫、龟纹飘虫、异色瓢虫和 青翅蚁隐翅虫 | 烟蚜、鳞翅目害虫 (烟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 曾维爱等[ |
山东泰安 | 栅格取样 | 烟蚜茧蜂、棉铃虫 齿唇姬蜂 | 烟蚜茧蜂、日本通草蛉、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八斑鞘腹蛛、草间钻头蛛、三突花蛛 | 烟盲蝽、烟蚜和烟粉虱 | 张妍妍[ |
湖北宣恩 | 棋盘式取样 | 烟蚜茧蜂 | 隐翅甲 | 蚜虫和烟粉虱 | 丁可等[ |
湖北保康 | 对角线取样法和陷阱法 | 烟蚜茧蜂 | 隐翅虫、步甲、草蛉、瓢虫、蜘蛛 | 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 | 张喜萍等[ |
福建龙岩 | 平行跳跃法 | 烟蚜茧蜂 | 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大草蛉、丁纹豹蛛、龟纹瓢虫、黑带食蚜蝇、青翅蚁形隐翅虫、三突花蛛、食虫瘤胸蛛、中黄猎蝽 | 烟蚜、烟粉虱、长翅草螽、大蟋蟀、稻绿蝽、短角斑腿蝗、黄曲条跳甲、棉蚜、烟蓟马、烟夜蛾(烟青虫)、中华露螽、中华蚱蜢 | 钟伟霖等[ |
黑龙江 | 网捕法、目测法、陷阱法 | 烟蚜茧蜂 | 七星瓢虫 | 烟蚜和斑须蝽 | 王鹏南等[ |
广西靖西 | 棋盘式点取样法和陷阱法 | 斜纹夜蛾盾脸姬蜂 | 星斑虎甲、毛青步甲、中华广肩歩甲及拟水狼蛛等 | 首棺头蟋、烟蚜等 | 韦柳妮[ |
陕西陇县 | 棋盘式取样法 | 烟蚜茧蜂 | 丽草蛉、黑带食蚜蝇和七星瓢虫 | 烟蚜和斑须蝽 | 张京理[ |
烟区 | 调查方法 | 优势寄生性天敌 | 优势捕食性天敌 | 优势害虫 | 文献来源 |
---|---|---|---|---|---|
云南玉溪 | 马氏网法和 网捕法 | 烟蚜茧蜂、棉铃虫齿唇姬蜂、斑翅多胚跳小蜂 | 黑带食蚜蝇、七星瓢虫、丽草蛉 | 粘虫、小地老虎、甜菜白带野螟、烟蛀茎蛾、烟盲蝽、菜粉蝶、假眼小绿叶蝉、烟草跳甲、美洲斑潜蝇、烟蓟马、蚜虫 | 黄智华等[ |
湖南长沙 | 定点定株、 观察和振落 | 烟蚜茧蜂、棉铃虫 齿唇姬蜂 | 七星瓢虫、龟纹飘虫、异色瓢虫和 青翅蚁隐翅虫 | 烟蚜、鳞翅目害虫 (烟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 曾维爱等[ |
山东泰安 | 栅格取样 | 烟蚜茧蜂、棉铃虫 齿唇姬蜂 | 烟蚜茧蜂、日本通草蛉、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八斑鞘腹蛛、草间钻头蛛、三突花蛛 | 烟盲蝽、烟蚜和烟粉虱 | 张妍妍[ |
湖北宣恩 | 棋盘式取样 | 烟蚜茧蜂 | 隐翅甲 | 蚜虫和烟粉虱 | 丁可等[ |
湖北保康 | 对角线取样法和陷阱法 | 烟蚜茧蜂 | 隐翅虫、步甲、草蛉、瓢虫、蜘蛛 | 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 | 张喜萍等[ |
福建龙岩 | 平行跳跃法 | 烟蚜茧蜂 | 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大草蛉、丁纹豹蛛、龟纹瓢虫、黑带食蚜蝇、青翅蚁形隐翅虫、三突花蛛、食虫瘤胸蛛、中黄猎蝽 | 烟蚜、烟粉虱、长翅草螽、大蟋蟀、稻绿蝽、短角斑腿蝗、黄曲条跳甲、棉蚜、烟蓟马、烟夜蛾(烟青虫)、中华露螽、中华蚱蜢 | 钟伟霖等[ |
黑龙江 | 网捕法、目测法、陷阱法 | 烟蚜茧蜂 | 七星瓢虫 | 烟蚜和斑须蝽 | 王鹏南等[ |
广西靖西 | 棋盘式点取样法和陷阱法 | 斜纹夜蛾盾脸姬蜂 | 星斑虎甲、毛青步甲、中华广肩歩甲及拟水狼蛛等 | 首棺头蟋、烟蚜等 | 韦柳妮[ |
陕西陇县 | 棋盘式取样法 | 烟蚜茧蜂 | 丽草蛉、黑带食蚜蝇和七星瓢虫 | 烟蚜和斑须蝽 | 张京理[ |
烟区 | 物种数(害虫-天敌-中性) | Shannon-Wiener变化趋势 | Simpson集中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 | 文献来源 |
---|---|---|---|---|
云南 | 155(29-126)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黄智华等[ |
贵州 | 128(83-45)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高念昭等[ |
四川 | 96(75-17-4)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刘旭等[ |
湖北 | 96(62-20-14) | 下降-上升-下降 | 上升-下降-上升 | 丁可等[ |
湖南 | 40(13-24-3)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何群[ |
陕西 | 198(103-44)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张京理[ |
河南 | 146(78-68)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申效诚[ |
山东 | 120(64-56) | 上升-下降-上升 | 下降-上升-下降 | 张研研[ |
黑龙江 | 64(31-11-22) | 下降-上升-下降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王鹏南等[ |
广西 | 167(91-76)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韦柳妮[ |
广东 | 79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陶方玲等[ |
福建 | 65(33-25-7) | - | - | 钟伟霖等[ |
海南 | 10(7-3) | - | - | 夏长剑等[ |
烟区 | 物种数(害虫-天敌-中性) | Shannon-Wiener变化趋势 | Simpson集中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 | 文献来源 |
---|---|---|---|---|
云南 | 155(29-126)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黄智华等[ |
贵州 | 128(83-45)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高念昭等[ |
四川 | 96(75-17-4)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刘旭等[ |
湖北 | 96(62-20-14) | 下降-上升-下降 | 上升-下降-上升 | 丁可等[ |
湖南 | 40(13-24-3)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何群[ |
陕西 | 198(103-44)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张京理[ |
河南 | 146(78-68)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申效诚[ |
山东 | 120(64-56) | 上升-下降-上升 | 下降-上升-下降 | 张研研[ |
黑龙江 | 64(31-11-22) | 下降-上升-下降 | 变化不大,较稳定 | 王鹏南等[ |
广西 | 167(91-76)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韦柳妮[ |
广东 | 79 |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 陶方玲等[ |
福建 | 65(33-25-7) | - | - | 钟伟霖等[ |
海南 | 10(7-3) | - | - | 夏长剑等[ |
[1] |
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等. 基础生态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37.
|
[2] |
王方晓, 魏重生, 冯小明. 我国烟田生态系中的节肢动物类群[J]. 中国农学通报, 2000(1):9-11.
|
[3] |
黄智华, 赵进龙, 崔永和, 等. 云南玉溪烟田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分析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32(5):1067-1073.
|
[4] |
曾维爱, 李密, 谭琳, 等. 长沙烟区天敌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其与主要害虫的消长动态[J]. 中国烟草科学, 2016, 37(5):63-67.
|
[5] |
张妍妍.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D]. 济南: 山东农业大学, 2013.
|
[6] |
丁可, 叶丽华, 刘月华, 等. 湖北宣恩县烟田节肢动物种类调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23):9592-9598.
|
[7] |
张喜萍, 许汝冰, 李锡宏, 等. 烟田地表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点[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 10(5):18-21,5-6.
|
[8] |
钟伟霖, 白晶晶, 顾钢, 等. 龙岩烟区烟田节肢动物种类及其优势度调查[J]. 农学学报, 2018, 8(11):21-2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7110019 |
[9] |
王鹏南, 王丽艳, 林志伟, 等.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20(15):27-29.
|
[10] |
韦柳妮. 靖西县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4.
|
[11] |
张京理. 陇县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12] |
申效诚. 许昌烟田昆虫群落组成及种群关系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1(4):85-104.
|
[13] |
李厥鲁, 秦焕菊, 王立和, 等. 影响春烟田烟蚜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及烟蚜的系统控制——烟蚜系统控制研究之一[J]. 中国烟草, 1991(2):1-9.
|
[14] |
陈斌, 李正跃, 孙跃先, 等. 烟田烟蚜种群数量时空动态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4):311-316.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赵学娟. 油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的关系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4] |
高念昭, 熊兴仁, 李恒源, 等. 贵阳地区烟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种群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40-43,49.
|
[25] |
|
[26] |
|
[27] |
|
[28] |
曹超逸, 潘义宏, 冀新威, 等. 不同连作年限烤烟根际红壤微生物多样性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9):211-219.
|
[29] |
刘福童, 李茂森, 闫超超, 等. 烤烟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2(2):139-146.
|
[30] |
胡坚, 李天飞, 邓建华, 等. 云南烟草害虫天敌种类[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3):232-238.
|
[31] |
|
[32] |
|
[33] |
|
[34] |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红梅, 等.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7):132-140.
|
[35] |
洪咏怡. 不同农业景观背景下鸟类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研究[D]. 郑州: 河南大学, 2023.
|
[36] |
|
[37] |
游梓翊, 蒲小明, 刘平平, 等. 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烟青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35(2):110-115.
|
[38] |
陈进. 烤烟田铜绿金龟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J]. 烟草科技, 2002(1):46-47.
|
[39] |
杨本立, 陈斌. 码绢金龟潜伏场所的新发现[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1(3):172-172.
|
[40] |
周炼川, 何文炜, 徐天养, 等. 稀释繁蜂法与常规繁蜂法规模饲养烟蚜茧蜂饲养效率的比较[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34(6):932-93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18.06.018 |
[41] |
宫靖垚. 叉角厉蝽人工饲料研制及其捕食效能评价[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20.
|
[42] |
|
[43] |
陈杰, 华红霞, 涂军明, 等.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6):1009-1011,1022.
|
[44] |
|
[45] |
|
[46] |
|
[47] |
巫厚长.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烟蚜与其主要天敌相互作用关系的系统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48] |
蒋金炜, 郭线茹, 安世恒, 等. 豫西山区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5(4):317-323.
|
[49] |
巫厚长, 邹运鼎, 程遐年. 不同烟草品种烟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4):637-640.
|
[50] |
许玲, 张京理, 闫培俊, 等. 不同长势烤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2):120-124.
|
[51] |
母银林, 龙婷婷, 陈祥盛, 等.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J]. 生物资源, 2022, 44(3):296-305.
|
[52] |
武祖荣, 商胜华. 贵州烟草生长期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续报[J]. 中国烟草科学, 1997(4):32-34.
|
[53] |
刘旭, 夏先全, 姚革, 等. 四川烟草大田生长期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22(1):87-91.
|
[54] |
涂勇. 烤烟套菜用大豆田间配置技术及其对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
[55] |
何群. 湖南烟草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4.
|
[56] |
王纬华. 湖南烟草有害动物调查及其测报和防治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4.
|
[57] |
袁锋, 花保祯, 杨从军, 等. 陕西省烟田昆虫区系调查与分类体系[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2):36-45.
|
[58] |
蒋金炜, 郭线茹, 罗梅浩, 等. 不同类型烟草上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J]. 中国烟草学报, 2003(1):36-39,48.
|
[59] |
陶方玲, 王朝阳, 张维球. 烟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J]. 生态科学, 1994(2):53-58.
|
[60] |
赖荣泉. 套种大蒜对烟田生物群落的影响[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61] |
夏长剑, 李方友, 李萌, 等. 海南雪茄烟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发生动态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 2020, 40(11):35-39,51.
|
[62] |
陶方玲, 王朝阳, 张维球, 等.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相似性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5-12.
|
[63] |
|
[64] |
黄凤霞, 周阳, 张礼生, 等. 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载体植物适合性评价[J].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37(4):827-833.
|
[65] |
郑许松, 田俊策, 钟列权, 等. “秕谷草-伪褐飞虱-中华淡翅盲蝽”载体植物系统的可行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3):941-946.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03.010 |
[66] |
潘明真, 刘同先. 载体植物在温室作物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56(5):917-926.
|
[67] |
张平贵, 杨志兴, 杨洪, 等. 烟田天敌昆虫载体植物的适宜性评价[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 39(6):16-21.
|
[68] |
李太美, 陈文龙, 赵如娜, 等. 烟蚜茧蜂载体植物系统对烟蚜的田间防效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20, 40(9):51-55.
|
[69] |
巫厚长, 魏重生, 蒯文兴, 等. 除草剂精克草能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8(4):372-375.
|
[70] |
高念昭, 李恒源, 彭长雄, 等. 杀虫剂对烟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5):421-424.
|
[71] |
张诗萌, 丁波, 杨洪, 等. 植保无人机施药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 41(5):88-92.
|
[72] |
张京理, 许玲, 李鑫, 等. 陇县不同海拔烟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1):173-180.
|
[73] |
鲁黎明, 刘小平, 殷全玉, 等. 转基因抗虫烟草对烟田天敌群落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8):62-64.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8.08.017 |
[74] |
王宇. 不同取样方式对稻田节肢动物调查结果的比较[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
[75] |
段美春, 覃如霞, 张宏斌, 等.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4):477-487.
doi: 10.17520/biods.2020034 |
[76] |
崔建国, 肖治术. 中国野生脊椎动物鸣声监测与生物声学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1):5-8.
|
[77] |
钟恩主, 管振华, 周兴策, 等. 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在西黑冠长臂猿监测中的应用[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1):109-117.
|
[78] |
郝佩佩, 张雁云. 基于自动录音技术研究三种雉类鸣叫特征和节律[J]. 动物学杂志, 2020, 55(5):552-559.
|
[79] |
金彦君, 赵龙辉, 覃远玉, 等. 海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无尾两栖类鸣声多样性:基于自动录音技术[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1):101-110.
|
[80] |
郭庆华, 胡天宇, 马勤, 等. 新一代遥感技术助力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4):418-435.
doi: 10.17521/cjpe.2019.0206 |
[81] |
doi: 10.1111/mec.14350 pmid: 28921802 |
[82] |
马克平, 徐学红.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有力支撑生物群落维持机制研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 50(4):359-361.
|
[83] |
丁双玫. DNA条形码技术在档案有害昆虫鉴定中的应用[J]. 中国档案, 2022(8):66-68.
|
[84] |
周湘山, 朴虹奕, 周杰, 等.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无人机高光谱树种分类方法研究[J]. 能源与环境, 2023(4):134-137.
|
[85] |
杨野, 杨德昌, 孙红, 等.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南疆棉花生物量估算[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15):179-187.
|
[86] |
马俊伟, 陈鹏飞, 孙毅, 等.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机器学习方法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J]. 作物学报, 2023, 49(12):3364-3376.
doi: 10.3724/SP.J.1006.2023.33001 |
[87] |
严海军, 卓越, 李茂娜, 等. 基于机器学习和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苜蓿产量预测[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11):64-71.
|
[88] |
谷星慧, 杨硕媛, 余砚碧, 等. 云南省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应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31(1):1-7.
|
[1] | 宋光同, 王芬, 徐笑娜, 朱成骏, 陈祝, 李翔, 周翔, 叶圣陶, 蒋业林. 中华鳖养殖过程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157-164. |
[2] | 卫甜, 杨倩, 刘怀阿, 朱锦磊, 吕敏. 高地芽孢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及促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23-128. |
[3] | 肖和友, 刘聪聪, 刘娜梅, 马冠华, 何祥春, 刘蓉, 张赐喜, 于庆涛, 姚廷山. 邵阳市植烟田杂草种类分析及防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152-156. |
[4] | 叶扬, 向贵琴, 郭晓雯, 闵伟, 郭慧娟. 生物炭对咸水滴灌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91-100. |
[5] | 魏莲, 刘虹伶, 伍兴隆, 陈河竹, 彭应力, 肖科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05-109. |
[6] | 朱诗君, 罗幼君, 金树权, 周金波, 汪峰. 灵芝—水稻轮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39-46. |
[7] | 符百文, 许炼, 郑梅霞, 朱育菁.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毒素的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88-96. |
[8] | 王增澔, 宋群, 韦柳利, 高佑凯, 孙艳春.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在引诱天敌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103-109. |
[9] | 徐臻, 叶乐夫, 池阳, 甘杨广, 付雪. 桃蚜抗药性及抗性治理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5): 89-95. |
[10] | 王灿, 杨玉玲, 彭翠仙, 赵大伟, 李玲, 杨清松, 孙宏伟, 屈用函, 陶永宏. 三七籽条对文山红壤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4): 87-91. |
[11] | 张欢, 何恒果, 刘国, 余佳敏, 刘东阳, 邓全, 李思翰, 张培旭, 雍艳萍, 伍兴隆, 肖科军, 蒲德强. 3种瓢虫对西花蓟马和烟粉虱的控制能力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143-147. |
[12] | 张文龙, 王永芬, 徐胜涛, 杨丽梅, 周昀璠, 李迅东, 郑泗军. 植物覆盖对香蕉园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60-67. |
[13] | 刘东阳, 刘国, 黎洁, 邓全, 马鹏, 陈娟, 李斌, 王勇, 江连强, 郭仕平, 伍兴隆, 李杨, 蒲德强. 温度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114-119. |
[14] | 王兆轩, 敖国旭, 葛菁萍, 孙珊珊, 凌宏志. 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方面的应用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84-91. |
[15] | 倪霞, 龚林, 陈华, 宋明健, 周玉忠, 陈敏, 付业明, 龚浩瀚, 盘文政, 张孟升, 罗启鹏, 李建云, 鲍宏明, 李德文, 张海鹍.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昭通核心烟区植烟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61-7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