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36): 126-131.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354
林接英1(), 崔一平1, 黄峰1, 牟桂萍2, 岳茂峰3, 宋晓兵1(
)
收稿日期:
2024-05-29
修回日期:
2024-08-27
出版日期:
2024-12-25
发布日期:
2024-12-2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林接英,女,1995年出生,广西贺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柑橘病害防治。E-mail:linjieying178@163.com。
基金资助:
LIN Jieying1(), CUI Yiping1, HUANG Feng1, MU Guiping2, YUE Maofeng3, SONG Xiaobing1(
)
Received:
2024-05-29
Revised:
2024-08-27
Published:
2024-12-25
Online:
2024-12-23
摘要: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降低该病对全球柑橘产业带来的损失,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尚未开发出有效的药剂或抗病品种。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传统的“三板斧”技术,栽培无病苗木从源头上控制黄龙病、防治柑橘木虱阻断其传播途径、挖除染病树消灭传染源;拓展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苗木脱毒,光照、蒸汽热处理等;多方向的化学药物防治技术,包括抗生素、纳米材料、免疫诱导剂和抗菌肽等;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各类益生菌、微生物制剂等。最后,对土壤改良剂与生物防治剂联合治疗黄龙病技术、基于遗传改良的柑橘转基因抗病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柑橘黄龙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林接英, 崔一平, 黄峰, 牟桂萍, 岳茂峰, 宋晓兵. 柑橘黄龙病防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6): 126-131.
LIN Jieying, CUI Yiping, HUANG Feng, MU Guiping, YUE Maofeng, SONG Xiaobing.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Citrus Huanglongbing[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36): 126-131.
[1] |
齐乐, 祁春节. 世界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业展望, 2016, 12(12):46-52.
|
[2] |
潘浪. 脐橙全果浊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D]. 长沙: 湖南大学, 2020.
|
[3] |
田甜, 郭自国, 周天明, 等. 柑橘属产品真实性溯源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39(12):364-374.
|
[4] |
伊华林, 刘慧宇. 我国柑橘品种分布特点及适地适栽品种选择探讨[J]. 中国果树, 2022(1):1-7.
|
[5] |
|
[6] |
罗澍. 柑橘砧木‘蒲江香橙’对黄龙病病菌的生理生化响应[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22.
|
[7] |
张文辉, 刘洁, 余冠学, 等. 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现状概述[J]. 广西农学报, 2022, 37(2):79-83.
|
[8] |
周常勇. 对柑橘黄龙病防控对策的再思考[J]. 植物保护, 2018, 44(5):30-33.
|
[9] |
彭家葵, 张政兵. 柑橘黄龙病阻隔工作研究进展探讨[J]. 南方农业, 2020, 14(23):11-12,14.
|
[10] |
|
[11] |
程春振, 曾继吾, 钟云, 等.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13, 40(9):1656-1668.
|
[12] |
|
[13] |
宋晓兵, 彭埃天, 郑正, 等. 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21.
|
[14] |
廖小兰. 利用发根农杆菌获得柑橘黄龙病阳性材料并筛选黄龙病病原抑制剂[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3.
|
[15] |
|
[16] |
|
[17] |
|
[18] |
彭成绩, 蔡明段, 彭埃天. 南方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
|
[19] |
|
[20] |
胡文召, 周常勇. 柑橘黄龙病病原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10, 36(3):30-33.
|
[21] |
孙亮. 柑橘接穗和苗木黄龙病病原脱除方法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8.
|
[22] |
李鸿雁, 何卓远, 白玫, 等. 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51(6):34-47.
|
[23] |
|
[24] |
|
[25] |
陈文利, 徐婉, 程保平, 等. 柑橘黄龙病检测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9(5):9-15.
|
[26] |
林景仙. 柑橘黄龙病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11):112-113.
|
[27] |
余继华, 汪恩国, 杨晓, 等. 柑橘黄龙病老龄果园发病力与时序发生规律研究[J]. 农学学报, 2017, 7(4):10-1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6120026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范国成, 林雄杰, 王贤达, 等. 田间自然热罩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效果分析[J]. 果树学报, 2016, 33(9):1139-1147.
|
[34] |
贾志成,
|
[35] |
|
[36] |
陈燕玲. 砂糖橘响应黄龙病菌及热处理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22.
|
[37] |
郭俊, 赖新朴, 李进学, 等. 热水浸泡柠檬接穗脱除柑桔黄龙病菌的效果[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46(2):46-48.
|
[38] |
韩鹤友, 程帅华, 宋智勇, 等. 柑橘黄龙病药物防治策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0(1):49-57.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doi: 10.1094/MPMI-11-16-0231-CR pmid: 28323528 |
[45] |
doi: 10.1094/PHYTO-08-18-0287-R pmid: 30418089 |
[46] |
doi: 10.1094/PHYTO-08-15-0196-R pmid: 26390185 |
[47] |
张易. 植物免疫诱导剂诱导柑橘对黄龙病抗性的作用机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王贤达. 柑橘黄龙病可视化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室内防治药剂筛选[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
[53] |
邱智涛. 广东省柑橘黄龙病调查及防控技术初探[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54] |
pmid: 27482624 |
[55] |
吕志果. 药剂输液滴干对柑橘黄化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8.
|
[56] |
|
[57] |
姚廷山, 周彦,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548 |
[58] |
吴家明, 李芹. 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01-107.
|
[59] |
|
[60] |
黄亮. 菌株1号的鉴定及其降低黄龙病病原的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2.
|
[61] |
丁圆席. 柑橘盆栽苗黄龙病病原脱除及检测的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2.
|
[62] |
汤济洲. 利用生物菌剂在苗木上拮抗柑橘黄龙病病原的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2.
|
[63] |
詹平. 枯草芽孢杆菌对柑橘黄龙病感病苗木的影响及韧皮部杆菌GMPS结晶条件筛选[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2.
|
[64] |
胡党振, 徐嫒媛, 于梦怡, 等. 芽孢杆菌处理对柑桔苗木黄龙病抑制效果[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26(8):72-83.
|
[65] |
徐媛媛, 胡党振, 南京, 等. 两种芽孢杆菌共处理对感染黄龙病的柑桔苗的作用[J].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51(1):9-18.
|
[66] |
|
[67] |
贾志成, 郑加强, 黄雅杰, 等. 柑橘黄龙病热处理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23):1-9.
|
[68] |
代晓彦, 李翌菡, 沈祖乐, 等. 球孢白僵菌与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38(1):63-68.
|
[69] |
张建桃, 叶剑云, 曾莉, 等. 柑橘黄龙病苗木微波加热试验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2):75-79.
|
[70] |
|
[71] |
|
[72] |
|
[1] | 卫甜, 杨倩, 刘怀阿, 朱锦磊, 吕敏. 高地芽孢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及促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23-128. |
[2] | 符百文, 许炼, 郑梅霞, 朱育菁.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毒素的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88-96. |
[3] | 魏莲, 刘虹伶, 伍兴隆, 陈河竹, 彭应力, 肖科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05-109. |
[4] | 杨洋, 赵官涛, 王露, 王琼, 朱珍花, 张佩, 何玉娇, 赵长增. 昆虫对Bt作物的抗性机制以及治理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3): 141-149. |
[5] | 刘虹伶, 何蓉, 余佳敏, 邓全, 刘东阳, 李思翰, 张培旭, 雍艳萍, 伍兴隆, 肖科军, 蒲德强. 氯化胆碱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3): 150-156. |
[6] | 杨玉玲, 王灿, 屈用函, 茹瑞红, 孙宏伟, 李雪萍, 杨清松, 陶永宏. 文山地区三七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及与土壤类型的关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8): 94-101. |
[7] | 林接英, 黄峰, 崔一平, 凌金锋, 郭斌, 宋晓兵.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柑橘沙皮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8): 143-147. |
[8] | 雍艳萍, 许冰燕, 刘虹伶, 李杨, 何恒果, 蒲德强. 密度对多异瓢虫幼虫生存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7): 115-120. |
[9] | 钟锦, 潘文泽, 蒋胜兰, 杨光源, 张轲, 户艳霞, 夏振远, 陈斌.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110-119. |
[10] | 王增澔, 宋群, 韦柳利, 高佑凯, 孙艳春.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在引诱天敌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103-109. |
[11] | 徐臻, 叶乐夫, 池阳, 甘杨广, 付雪. 桃蚜抗药性及抗性治理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5): 89-95. |
[12] | 张欢, 何恒果, 刘国, 余佳敏, 刘东阳, 邓全, 李思翰, 张培旭, 雍艳萍, 伍兴隆, 肖科军, 蒲德强. 3种瓢虫对西花蓟马和烟粉虱的控制能力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143-147. |
[13] | 刘东阳, 刘国, 黎洁, 邓全, 马鹏, 陈娟, 李斌, 王勇, 江连强, 郭仕平, 伍兴隆, 李杨, 蒲德强. 温度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114-119. |
[14] | 吴丽, 王永芬, 余宏伟, 丁明碧, 白亭亭, 李舒, 郑泗军. 物理诱变技术在提升有益微生物拮抗香蕉真菌病原菌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115-124. |
[15] | 魏佩瑶, 潘嵩, 刘晨, 陈志杰, 张锋, 李英梅. 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83-9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