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7): 107-11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421
李腊平1(), 李效珍1(
), 杨淑华1, 岳新丽2, 孙梦霞1, 杨春仓1
收稿日期:
2024-06-27
修回日期:
2024-12-03
出版日期:
2025-03-05
发布日期:
2025-03-0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李腊平,女,197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服务、应用气象服务研究。通信地址:037010 山西省大同市经开区思贤街79号 大同市气象局,Tel:0352-6129551,E-mail:1121658255@qq.com。
基金资助:
LI Laping1(), LI Xiaozhen1(
), YANG Shuhua1, YUE Xinli2, SUN Mengxia1, YANG Chuncang1
Received:
2024-06-27
Revised:
2024-12-03
Published:
2025-03-05
Online:
2025-03-03
摘要:
通过使用防草布覆盖技术,对比分析防草布应用对黄花杂草的防治效果,探究覆布后黄花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对发育期、生长形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黄花栽培方式提供新思路。设防草布覆盖和裸地2种不同的处理模式,对不同模式下黄花地的土壤含水量特征、土壤温度变化特征、黄花生长期及产量特征等分别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黄花地覆盖防草布,可有效提升整层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6个百分点;强降雨天气时土壤含水量表层接近,但深层提高2%~3%;持续干旱少雨天气时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2)早春覆布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降低温差,有利于黄花的返青和出苗;强降温天气时,覆布使5 cm和10 cm土层温度的降温幅度明显变小,起到减缓作用;夏季高温时期覆布可有效降低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5、10、20 cm地温平均降温1.5、0.6、0.3℃。(3)覆布后黄花整个发育期较裸地全部提前,生长量明显高于裸地,产量也大幅提高。(4)覆布可抑制黄花地杂草生长,提升经济效益。研究为大同地区在干旱缺水的气候背景下发展黄花产业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于在黄花生产实践中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适宜在黄花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李腊平, 李效珍, 杨淑华, 岳新丽, 孙梦霞, 杨春仓. 防草布应用对大同黄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107-114.
LI Laping, LI Xiaozhen, YANG Shuhua, YUE Xinli, SUN Mengxia, YANG Chuncang. Study on Effect of Weed-control Cloth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Datong Daylily[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7): 107-114.
日期 | 土壤含水量/% | 逢8测墒间隔 累计降水量/mm | ||||
---|---|---|---|---|---|---|
0~20 cm | 30~50 cm | |||||
裸地 | 覆布 | 裸地 | 覆布 | |||
4月8日 | 12.05 | 15.31 | 11.73 | 13.63 | 0 | |
4月18日 | 7.15 | 10.61 | 9.17 | 12.25 | 0 | |
4月28日 | 17.00 | 17.52 | 10.83 | 12.86 | 15.5 | |
5月8日 | 11.05 | 11.63 | 15.17 | 17.69 | 14.9 | |
5月18日 | 11.2 | 13.12 | 11.67 | 15.56 | 0.4 | |
5月28日 | 7.05 | 9.98 | 10.4 | 13.02 | 5.1 | |
6月8日 | 12.10 | 14.85 | 9.10 | 12.32 | 12.7 | |
6月18日 | 7.06 | 10.36 | 9.29 | 11.56 | 40 | |
6月29日 | 16.14 | 16.86 | 11.83 | 13.34 | 40.2 | |
7月8日 | 12.55 | 16.95 | 12.29 | 16.82 | 37.2 | |
7月18日 | 9.40 | 13.01 | 11.92 | 13.55 | 3.1 |
日期 | 土壤含水量/% | 逢8测墒间隔 累计降水量/mm | ||||
---|---|---|---|---|---|---|
0~20 cm | 30~50 cm | |||||
裸地 | 覆布 | 裸地 | 覆布 | |||
4月8日 | 12.05 | 15.31 | 11.73 | 13.63 | 0 | |
4月18日 | 7.15 | 10.61 | 9.17 | 12.25 | 0 | |
4月28日 | 17.00 | 17.52 | 10.83 | 12.86 | 15.5 | |
5月8日 | 11.05 | 11.63 | 15.17 | 17.69 | 14.9 | |
5月18日 | 11.2 | 13.12 | 11.67 | 15.56 | 0.4 | |
5月28日 | 7.05 | 9.98 | 10.4 | 13.02 | 5.1 | |
6月8日 | 12.10 | 14.85 | 9.10 | 12.32 | 12.7 | |
6月18日 | 7.06 | 10.36 | 9.29 | 11.56 | 40 | |
6月29日 | 16.14 | 16.86 | 11.83 | 13.34 | 40.2 | |
7月8日 | 12.55 | 16.95 | 12.29 | 16.82 | 37.2 | |
7月18日 | 9.40 | 13.01 | 11.92 | 13.55 | 3.1 |
起始日期 | 观测日期 | 连续无降水日数/d | 土壤含水量/% | ||||||
---|---|---|---|---|---|---|---|---|---|
0~20 cm | 30~50 cm | ||||||||
裸地 | 覆布 | 覆布较裸地提高 | 裸地 | 覆布 | 覆布较裸地提高 | ||||
3月23日 | 4月8日 | 17 | 12.05 | 15.31 | 3.26 | 11.73 | 13.63 | 1.9 | |
3月23日 | 4月18日 | 27 | 7.15 | 10.61 | 3.46 | 9.17 | 12.25 | 3.08 | |
5月9日 | 5月28日 | 20 | 7.05 | 9.98 | 2.93 | 10.4 | 13.02 | 2.62 | |
7月6日 | 7月18日 | 13 | 9.4 | 13.01 | 3.61 | 11.92 | 13.55 | 1.63 |
起始日期 | 观测日期 | 连续无降水日数/d | 土壤含水量/% | ||||||
---|---|---|---|---|---|---|---|---|---|
0~20 cm | 30~50 cm | ||||||||
裸地 | 覆布 | 覆布较裸地提高 | 裸地 | 覆布 | 覆布较裸地提高 | ||||
3月23日 | 4月8日 | 17 | 12.05 | 15.31 | 3.26 | 11.73 | 13.63 | 1.9 | |
3月23日 | 4月18日 | 27 | 7.15 | 10.61 | 3.46 | 9.17 | 12.25 | 3.08 | |
5月9日 | 5月28日 | 20 | 7.05 | 9.98 | 2.93 | 10.4 | 13.02 | 2.62 | |
7月6日 | 7月18日 | 13 | 9.4 | 13.01 | 3.61 | 11.92 | 13.55 | 1.63 |
土层 | 处理 | 早春土壤温度 | 夏季高温土壤温度 | |||||
---|---|---|---|---|---|---|---|---|
平均 | 差值 | 差值范围 | 平均 | 差值 | 差值范围 | |||
0~5 cm | 裸地 | 3.43 | 0.42 | 0.0~1.0 | 25.7 | -1.5 | -2.0~-0.8 | |
覆布 | 3.85 | 24.2 | ||||||
5~10 cm | 裸地 | 2.71 | 0.04 | -0.5~0.5 | 24.5 | -0.6 | -1.2~-0.1 | |
覆布 | 2.75 | 23.9 | ||||||
10~20 cm | 裸地 | 2.08 | -0.02 | -1.0~0.0 | 23.5 | -0.3 | -0.8~0 | |
覆布 | 2.06 | 23.2 |
土层 | 处理 | 早春土壤温度 | 夏季高温土壤温度 | |||||
---|---|---|---|---|---|---|---|---|
平均 | 差值 | 差值范围 | 平均 | 差值 | 差值范围 | |||
0~5 cm | 裸地 | 3.43 | 0.42 | 0.0~1.0 | 25.7 | -1.5 | -2.0~-0.8 | |
覆布 | 3.85 | 24.2 | ||||||
5~10 cm | 裸地 | 2.71 | 0.04 | -0.5~0.5 | 24.5 | -0.6 | -1.2~-0.1 | |
覆布 | 2.75 | 23.9 | ||||||
10~20 cm | 裸地 | 2.08 | -0.02 | -1.0~0.0 | 23.5 | -0.3 | -0.8~0 | |
覆布 | 2.06 | 23.2 |
方式 | 铺设防草布 | 除草 | 机器成本 | 综合成本 | |||||
---|---|---|---|---|---|---|---|---|---|
材料费 | 用工人数 | 人工成本 | 每年平均成本 | 用工人数 | 人工成本 | ||||
覆布 | 7296 | 22 | 3375 | 2668 | 20 | 3000 | 0 | 5668 | |
人工 | 0 | 0 | 0 | 0 | 15 | 9000 | 0 | 9000 | |
混合 | 0 | 0 | 0 | 0 | 5 | 3000 | 1800 | 4800 |
方式 | 铺设防草布 | 除草 | 机器成本 | 综合成本 | |||||
---|---|---|---|---|---|---|---|---|---|
材料费 | 用工人数 | 人工成本 | 每年平均成本 | 用工人数 | 人工成本 | ||||
覆布 | 7296 | 22 | 3375 | 2668 | 20 | 3000 | 0 | 5668 | |
人工 | 0 | 0 | 0 | 0 | 15 | 9000 | 0 | 9000 | |
混合 | 0 | 0 | 0 | 0 | 5 | 3000 | 1800 | 4800 |
观测 模式 | 青苗期 | 抽薹期 | 采摘期 | |||||||||
---|---|---|---|---|---|---|---|---|---|---|---|---|
苗高范围/ cm | 平均高度差/ cm | 叶片数范围/ 个 | 平均叶片数差/ 个 | 平均苗高/ cm | 平均叶片数/ 个 | 薹高范围/ cm | 平均薹高差/ cm | 平均薹高/ cm | 平均叶宽/ cm | |||
覆布 | 10~75 | 9.9 | 4~18 | 2.6 | 94.0 | 20.3 | 18~95 | 12 | 100.25 | 3.05 | ||
裸地 | 3~71 | 0~16 | 92.5 | 19.0 | 13~92 | 94.00 | 3.00 |
观测 模式 | 青苗期 | 抽薹期 | 采摘期 | |||||||||
---|---|---|---|---|---|---|---|---|---|---|---|---|
苗高范围/ cm | 平均高度差/ cm | 叶片数范围/ 个 | 平均叶片数差/ 个 | 平均苗高/ cm | 平均叶片数/ 个 | 薹高范围/ cm | 平均薹高差/ cm | 平均薹高/ cm | 平均叶宽/ cm | |||
覆布 | 10~75 | 9.9 | 4~18 | 2.6 | 94.0 | 20.3 | 18~95 | 12 | 100.25 | 3.05 | ||
裸地 | 3~71 | 0~16 | 92.5 | 19.0 | 13~92 | 94.00 | 3.00 |
观测 模式 | 花蕾平均长度/ cm | 单重/ (g/个) | 产量/ (g/m2) | 产量/ (kg/hm2) | 经济效益 | |||
---|---|---|---|---|---|---|---|---|
单价/(元/kg) | 1 hm2产值/元 | 1 hm2防草成本/元 | 总效益/元 | |||||
覆布 | 9.11 | 3.00 | 1514.87 | 15150 | 5 | 75749 | 5668 | 70081 |
裸地 | 6.99 | 2.61 | 1305.91 | 13060 | 5 | 65298 | 4800 | 60498 |
差值 | 2.12 | 0.39 | 208.96 | 2090. | 0 | 10451 | 868 | 9583 |
观测 模式 | 花蕾平均长度/ cm | 单重/ (g/个) | 产量/ (g/m2) | 产量/ (kg/hm2) | 经济效益 | |||
---|---|---|---|---|---|---|---|---|
单价/(元/kg) | 1 hm2产值/元 | 1 hm2防草成本/元 | 总效益/元 | |||||
覆布 | 9.11 | 3.00 | 1514.87 | 15150 | 5 | 75749 | 5668 | 70081 |
裸地 | 6.99 | 2.61 | 1305.91 | 13060 | 5 | 65298 | 4800 | 60498 |
差值 | 2.12 | 0.39 | 208.96 | 2090. | 0 | 10451 | 868 | 9583 |
[1] |
王秀文. 山西大同市发展黄花产业的实践与探索[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 39(29):29.
|
[2] |
汤瑛芳, 张小红, 张绪成. 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对豌豆耗水和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5):6-10.
|
[3] |
郑梅迎, 张继光, 程森,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6):13-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40046 |
[4] |
李发林, 庄木来, 钱笑杰, 等. 土壤修复与覆盖防草布对台地柚园氮磷流失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0):94-10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305 |
[5] |
韩瑞芸, 陈哲, 杨世琦.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及水土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9):148-15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90097 |
[6] |
李璐, 何海宁, 熊延林, 等. 黑色防草布在橡胶幼林胶园中的应用初报[J]. 热带农业科技, 2019, 42(3):20-26.
|
[7] |
邓家林, 张全军, 李文贵. 新型覆盖材料——LS地布在果树节水抗旱上的应用效果[J]. 四川农业科技, 2010(5):37-37.
|
[8] |
邓真华, 杜贤明, 胡丽春, 等. 果桑地布覆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效果[J]. 蚕桑茶叶通讯, 2018(4):4-6.
|
[9] |
杨清华, 黄俊, 胡光灿, 等. 防草布在不同桔园应用实验初报[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98(3):37-40.
|
[10] |
蒋慧光, 张永志, 朱向向, 等. 防草布在幼龄茶园杂草防治中的应用初探[J]. 茶叶科学, 2019, 58(4):189-192.
|
[11] |
杨继芬, 丁志伟, 张兴飞, 等. 防草布覆盖技术在桑园中的综合效果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19, 58(3):38-39.
|
[12] |
陈丽丽, 孙杜闯, 等. 渭南南部台塬核桃园应用园艺地布效果浅析[J]. 防护林科技, 2020, 203(8):34-35.
|
[13] |
余舜尧, 江新凤, 李琛, 等. 覆盖对茶园土壤温度和杂草生长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33(11):78-82.
|
[14] |
|
[15] |
|
[16] |
黄俊, 张弩, 闵泽萍. 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及桔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效应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10, 39(3):17-19.
|
[17] |
郝贝贝, 瞿振芳, 刘振西, 等. 苹果园树下铺设园艺地布及行间种草技术研究[J]. 北方果树, 2019, 54(7):18-19.
|
[18] |
杨胜英, 周鹏, 何秀龙, 等. 贵州山地茶园防草布覆盖控草效果[J]. 农技服务, 2022, 39(6):49-52.
|
[19] |
王勇, 姚沁, 任亚峰, 等. 茶园杂草危害的防控现状及治理策略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8):138-15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40009 |
[20] |
王荣莉, 王倩, 曹欣冉,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苹果叶片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24):151-166.
|
[21] |
蓝必忠, 汤庆坤, 黄景滩, 等. 园艺地布在桑园中的应用试验[J]. 广西蚕业, 2017, 54(2):34-38.
|
[22] |
罗慧, 方中斌, 李界秋. 防草布覆盖提升四季蜜杧反季节成花、产量和品质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50(5):101-105.
|
[23] |
厉建梅. 防草布在寒地果园生产管理中应用试验[J]. 中国林副特产, 2021(4):10-12.
|
[24] |
沈晓燕, 王永峰, 温亚茹, 等. 园艺地布在软籽石榴园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果树学报, 2017, 34(增刊):147-151.
|
[25] |
罗志成, 王密侠. 中国干旱地区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现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87(2):95-116.
|
[26] |
卜明, 李爱国. 1960—2012年云南省年际气温与降水量的区域性变化特征[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45(8):130-136.
|
[27] |
尉亚妮.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苹果园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果菜, 2020, 40(12):42-45.
|
[28] |
刘伟, 罗玲, 钟奇, 等. 生草和地布覆盖对攀枝花地区芒果园土壤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 27(2):261-270.
|
[29] |
殷文, 陈桂平, 郭瑶, 等. 春小麦秸秆还田对后茬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0, 28(8):1210-1218.
|
[30] |
邓丽侠, 贾军锋, 吉红梅, 等. 韩城市花椒栽植地表覆盖园艺地布试验[J]. 陕西林业科技, 2020, 48(4):46-49.
|
[1] | 赵娜, 李国清, 李国瑜, 丛新军, 张继波, 徐慧媛. 绿肥轮作对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15-21. |
[2] | 苏丹, 王子诚, 贾俊英, 孙德智, 李志军, 郭园, 庄得凤. 水分调控对北苍术生长特性及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75-83. |
[3] | 李梦寒, 胡文平, 董鑫, 普布桑珠, 宗巴吉. 种植密度和收获时期对林芝市粮饲通用型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9-14. |
[4] | 陶媛, 何亚玲, 张倩, 孙倩, 刘永亮, 李前荣. 调整播期对宁夏春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10-21. |
[5] | 范华, 程敦公, 刘建军, 刘爱峰.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混播的理化品质特性变化及对面包面条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148-152. |
[6] | 汪扬媚, 刘言, 冯奎, 董红平, 刘绍文, 杨勇, 张荣, 何莲. 川西高原不同马铃薯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29-37. |
[7] | 秦华伟, 陈路路, 田昌庚, 刘尚刚, 张文, 孙哲. 不同有机肥对紫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60-64. |
[8] | 黄婉莉, 张冬敏, 符喜喜, 陈心怡, 张朝坤, 郑诚乐. 砧木种类对‘红香1号’番石榴生长和果实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73-79. |
[9] | 王铭铰, 毛瑞清, 旷娜, 陈玉梅, 邹丹, 张明, 肖芳曦, 刘桂. 水稻镉吸收及调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94-99. |
[10] | 马玲, 张祎洋, 李亚娇, 马思艳, 王静, 马燕, 吴龙国.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土壤含水量检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157-164. |
[11] | 陈朝辉, 魏廷邦. 水肥耦合对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1-9. |
[12] | 余垚颖, 张蕾, 刘勇, 黄小琴, 何佶弦, 王栋, 张启莉, 顾会战. 酸性物质对微碱性土壤pH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10-18. |
[13] | 李志鑫, 王龙, 李欣, 谭能智, 陈京良, 陈裕嘉, 杨延杰, 闫征南, 张雨涵. 冬季补光在日光温室草莓生长和品质提升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50-55. |
[14] | 张新刚. 气候变暖对豫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沁阳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98-106. |
[15] | 李兴华, 蔡星星, 王欢, 张盛, 刘霞, 周强. “四特”晚籼稻选育、产量优势及生长发育特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1-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