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晓婷.亚麻纤维发展史话[J].中国纤检,2011(13):47-49.
[2] 王兵,孙莉.亚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2010(15): 177-178.
[3] 王玉富,栗建光等编.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86.
[4] 童绍国.冬季亚麻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4(6):26-28.
[5] 张华林,邓小华.南方稻田冬种亚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12:36.
[6] 张运胜.洞庭湖区稻田冬种亚麻高产优质配套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2,14:15-17.
[7] 田祖庆,张运胜,胡正军.新型冬季作物—亚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01):24-25.
[8] 金关荣,胡镇修.南方冬(春)播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副产品多梯度利用[J].中国麻业,2004,26(4):191-192.
[9] 金关荣,傅福道,韦茂兔.不同耕作方式对冬播亚麻成苗及原茎产量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07(01):18-19.
[10] 董国堃,何道根,潘晓飚.冬闲田亚麻栽培技术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4(02):71-73.
[11] 何道根.浙江冬闲天亚麻栽培技术初探[J].中国麻业,2004,26(1): 10-12.
[12] 胡国成,盛雪峰,帅小白,等.冬闲田种植亚麻播期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3,03:30-31.
[13] 毛德华.洞庭湖区洪涝特征分析[J].湖泊科学,1998,10(2):85-91.
[14] 孙焕良.南方红壤区冬季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1-174.
[15] 王振华,百合提亚,张正,等.亚麻播种量与施肥量研究[J].中国麻业, 2004,0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