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世和.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J]. 科技导报, 2006, 24(4):5-7. | 
																													
																						| [2] | 何中虎, 庄巧生, 程顺和, 等.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J]. 农学学报, 2018, 8(1):99-106. | 
																													
																						| [3] | 金善宝. 中国小麦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595. | 
																													
																						| [4] | 山仑. 科学应对农业干旱[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2):1-5. | 
																													
																						| [5] | 张正斌. 中国旱地和高水效农业的研究与发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52. | 
																													
																						| [6]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1):1-11. | 
																													
																						| [7] | 景蕊莲.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 9(1):1-5. | 
																													
																						| [8] | 胡学旭, 王步军. 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区试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及建议[J]. 中国种业, 2016(11):14-16. | 
																													
																						| [9] | 柴永峰, 李秀绒, 赵智勇, 等. 强筋小麦新品种运旱618选育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9(3):51-53. | 
																													
																						| [10] | 贾继增, 高丽锋, 赵光耀, 等. 作物基因组学与作物科学革命[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7):3316-3347. | 
																													
																						| [11] | 薛勇彪, 王道文, 段子渊.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 22(6):486-490. | 
																													
																						| [12] | 刘新月, 徐萍, 张正斌, 等.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85号选育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38(8):17-19,49. | 
																													
																						| [13] | 刘新月, 张久刚, 卫云宗. 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1):212-215. | 
																													
																						| [14] | 刘新月, 裴磊, 刘莉, 等. 强筋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101号’的选育[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12):4016-4024. | 
																													
																						| [15] | 刘新月, 裴磊, 卫云宗, 等. 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97选育及其特征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14(2):482-488. | 
																													
																						| [16] | 董聪, 孟肖, 张正斌, 等. 小麦TaWRKY2基因组比较分析及在进化和育种材料中的检测[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5):585-590. | 
																													
																						| [17] | 孟肖, 董聪, 张正斌, 等. 水分利用效率分子标记在小麦不同种质材料中的分布[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7):926-932. | 
																													
																						| [18] | 刘新月, 裴磊, 刘莉, 等. 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相关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19-23. | 
																													
																						| [19] | 胡学旭, 孙丽娟, 周桂英, 等. 2000—2015年国家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24):4677-4686. | 
																													
																						| [20] | 张娟, 谢惠民, 张正斌, 等. 小麦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3):231-238. | 
																													
																						| [21] | 张正斌. 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6. | 
																													
																						| [22] | 刘新月, 卫云宗. 旱地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2):56-59. | 
																													
																						| [23] | 刘新月, 裴磊, 卫云宗, 等. 气温变化背景下中国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以山西临汾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0):1942-1954. | 
																													
																						| [24] | 张正斌, 段子渊, 徐萍, 等. 应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业协同发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16-17. | 
																													
																						| [25] | 孙聚涛, 王洋, 郑艳, 等. 小麦水分高效利用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37(2):205-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