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武广, 王君, 温凯, 仇景涛. 中国稻鳖共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1): 12-16. |
[2] |
石丽红, 孙梅, 唐海明, 文丽, 李超, 程凯凯, 李微艳, 肖小平. 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106-110. |
[3] |
黄曦. 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农业空龄生态位的合理开发与生产要素科学配置的优化耦合[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57-62. |
[4] |
张河庆, 吴婕, 韩帅, 席亚东, 李跃建, 梁根云. 4种周年轮作模式对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73-80. |
[5] |
翁晓虹, 隋心.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 157-164. |
[6] |
杨逢春, 刘景欣, 黄华平, 构箭勇, 文慧婷, 李叶, 陈娴, KRITANA Prueksakorn, HONG Anh Thi Nguyen, CHAYA Sarathchandra. 元江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带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物种分布模式[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6): 87-96. |
[7] |
张仁军, 陈雅琼, 张洁梅, 姚正平, 吴金虎, 侯正学, 殷红慧, 徐天养, 欧阳进, 王亮, 陈穗云. 健康与根结线虫病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6): 124-132. |
[8] |
韩懂博, 贺春玲, 任迎丰, 栾科, 王帅兵. 野生蜜蜂的人工巢箱设计和应用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6): 144-149. |
[9] |
吴昊. 基于AHP的武汉市宿根地被植物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7): 63-68. |
[10] |
李远, 闵庆文, 杨丽韫, 孟凡绪, 杨万全. 川西林盘植物群落结构历史变化特征分析——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7): 44-49. |
[11] |
陈磊, 蔡姗姗, 魏丹, 肖洋. 拜泉县上升乡绿色肉鹅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5): 115-119. |
[12] |
杜玉龙, 涂卫国, Vladimirov Dmitrii. 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构建微生境对川西北沙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1): 71-76. |
[13] |
李鸿雁, 刘乾, 李叶, 宋维虎, 刘长仲. 小麦不同品种间作和混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0): 135-142. |
[14] |
袁仁文, 刘琳, 张蕊, 范淑英. 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 26-35. |
[15] |
李真, 李振林, 屈鹏. 基于P-S-R框架模型试点研究高寒地区生态承载力——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9): 8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