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喜军, 邓睿, 吕爽, 高莹, 蔡苗, 缑巧红, 赵娟. 西安市农用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43-53. |
[2] |
蒋锋, 闫艳, 麦嘉埼, 梁日朗, 周捷成, 李坪遥, 刘鹏飞. 甜玉米品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14-20. |
[3] |
姜玉琴, 谢先进, 黄达. 耕地质量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75-80. |
[4] |
李涌泉, 金赟, 李佳月, 孙学良, 陈树俊. 晋北谷子农艺和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22-30. |
[5] |
王丽珊, 张建国, 于滔, 曹士亮, 杨耿斌, 李文跃, 王成波, 段雅娟, 欧英卓, 赵晴, 刘长华.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8-13. |
[6] |
丁明亮, 刘佳, 李绍祥, 杨忠慧, 白应文, 张艳军, 李宏生, 熊世安, 杨木军, 刘琨.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1-7. |
[7] |
程建梅, 赵树政, 杨美丽, 苏玉杰, 王帮太, 鹿红卫, 秦贵文.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植株及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20-27. |
[8] |
蒋龙刚, 任燕利, 史建硕, 郭丽, 王丽英, 李若楠, 王平. 不同大豆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 9-14. |
[9] |
雷剑, 张萌, 张静珍, 王连军, 柴沙沙, 靳晓杰, 程贤亮, 杨园园, 杨新笋. 甘薯小象甲对不同甘薯品种的趋性反应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20-24. |
[10] |
赵彩霞, 次仁白珍, 唐琳, 袁玉婷. 不同海拔高度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变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51-56. |
[11] |
马爱平, 崔欢虎, 亢秀丽, 靖华, 王裕智, 张建诚. 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 7-13. |
[12] |
赵红飞, 潘仕球, 乔云发, 高雅晓玲, 苗淑杰. 增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土壤类型而不同[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 74-79. |
[13] |
于慧, 王婷婷, 张谱, 黄莹, 于腾荣, 曹雪. 不同青花菜品种形态和品质性状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3): 49-55. |
[14] |
高振贤, 班进福, 田国英, 曹巧, 韩然, 单子龙, 徐哲莉. 遮阴对冀中南优质强筋小麦形态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 30-35. |
[15] |
卢柏山, 董会, 徐丽, 史亚兴, 赵久然, 樊艳丽, 俞嫒年. 甜玉米不同采收期籽粒品质性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4): 2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