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林学·园艺·园林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郁闭度对桉树林下间作大高良姜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高凯, 曾广宇, 雷明旭, 石文文, 田燕燕, 何龙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4): 37-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95  
    摘要 + 18 )   HTML 1 )    PDF ( 1280KB )( 6 )   

    为探讨不同郁闭度的桉树林下种植对大高良姜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桉树林下设置的4种郁闭度处理(高郁闭度>0.7、中郁闭度0.4~0.7、低郁闭度0.2~0.4及无遮荫)的大高良姜为试验对象,系统测定其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根茎产量及黄酮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无遮荫处理下,大高良姜的光合效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最高,光合效率最优,且根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现为无遮荫>低郁闭度>中郁闭度>高郁闭度;高郁闭度处理下,大高良姜的净光合速率(Pn)减弱,产量最低,但根茎黄酮含量显著增加并达到最高,提升了其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Pn)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0),与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6);气孔导度(Gs)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666)。研究表明,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对大高良姜产量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低郁闭度更利于产量提高,而高郁闭度可通过增加黄酮含量改善品质。

    不同药剂处理柱头对万寿菊×孔雀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张华丽, 宋利娜, 孙丽萍, 崔荣峰, 李子敬, 赵世伟, 何燕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4): 45-5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86  
    摘要 + 18 )   HTML 1 )    PDF ( 1319KB )( 3 )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药剂处理对万寿菊×孔雀草远缘杂交结实率与杂交种子产量的影响。在万寿菊雄性不育母本授粉前,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硼酸和赤霉素喷施柱头,统计单个花序结实率,并分析其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7.5 mg/L GA3处理(T10)的结实率最高(64.95%),虽略高于对照(59.97%),但差异不显著;3.0% NaCl处理(T5)的结实率显著最低(30.72%),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高浓度NaCl可能损伤柱头。结实率随授粉日期呈单峰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结实率与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呈中等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修枝对林木生长及木材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曹培, 徐成, 李梦秋, 唐罗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2): 35-4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183  
    摘要 + 74 )   HTML 2 )    PDF ( 1137KB )( 23 )   

    修枝是森林培育的核心调控技术,合理的修枝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树木干形,提高树干圆满度和出材率,减少死节和活节数量,提高木材的整体质量。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修枝对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木材物理性质(密度、力学性能)、树干质量(干形、节疤)的影响机制,揭示其通过调节光合产物分配、改善养分运输效率等途径实现生长促进效应;同时阐明修枝强度与季节差异对木材密度、力学性能及节疤形成的复杂调控规律。研究发现,合理修枝可提高树干圆满度、减少死节数量,但过度修枝会抑制胸径生长并降低木材力学性能。基于现有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存在的基础理论薄弱、技术装备滞后及标准体系缺失等问题,重点聚焦于3个研究方向:(1)构建基于树种特性与生长阶段的精准修枝理论模型;(2)研发智能化修枝设备与数字化作业系统;(3)建立涵盖材性改良与经济效益评估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定向培育优质工业用材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石羊河流域油蒿群落特征研究
    李得禄, 张锦春, 袁宏波, 曹蕾, 赵倩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2): 41-4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48  
    摘要 + 56 )   HTML 1 )    PDF ( 1280KB )( 9 )   

    为探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油蒿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以石羊河流域不同分布区域的油蒿为研究对象,开展油蒿群落分布范围的调查工作,测定不同区域油蒿群落的相关特征,对油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的油蒿群落中共有26种荒漠植物,其中包括7种灌木、9种多年生草本、10种一年生草本。草本植物的数量占物种总数的73.08%,而灌木数量仅占26.92%。不同区域油蒿的高度、冠幅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油蒿个体大小与分布区域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在降雨量相对较大的古浪县,油蒿的高度明显高于降雨量相对较小的民勤县,表明分布区域的生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蒿个体的生长状况。油蒿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介于3~12之间,整体丰富度指数较低。这是因为油蒿的生境基本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较少。此外,其他多样性指数也与分布区域的生境相关,在降雨量较多的流域东部相对较高。综上所述,石羊河流域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较为单一,灌木植物种类稀少,草本植物占据绝对优势。油蒿个体的生长量、多样性指数与区域生境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错季番茄品种在潞江坝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马前涛, 田文涛, 温婕, 马智斌, 张云娟, 赵丽菊, 禹昊辰, 刘宛, 宋志姣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2): 47-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02  
    摘要 + 57 )   HTML 2 )    PDF ( 1337KB )( 11 )   

    为筛选适宜潞江坝地区秋冬春季节露地种植的优质番茄品种,丰富干热河谷区番茄品种资源,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对来源于国内外的20个番茄品种的物候期、果实性状、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商品性等进行比较,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开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参试品种间在关键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为84.00~125.45 t/hm2,发病率为0%~4.89%,果形指数为0.63~1.21,裂果率为0%~14.29%,畸形果率为0%~0.98%,货架期7~14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73%~7.30%,维生素C含量4.81~39.63 mg/100 g,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44.2~58.7 μg/g,花色苷含量在0~8.31 μg/kg,可溶性总糖含量4.23%~6.25%,可滴定酸含量0.28%~0.71%,黄酮含量0.07~0.34 μg/g,番茄红素含量0~14.99 mg/100 g,商品果率85.71%~100%。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6.24%,能有效反映大部分指标信息。综合评价显示,‘五彩’、‘悉达西红柿’、‘红樱桃’、‘紫皮球’和‘红珍珠’在综合评价中表现优异,适合推广种植;‘红珍珠’、‘丽丽一点红’、‘樱桃西红柿’和‘褶边西红柿’番茄红素含量较高,适合作为加工番茄品种培育;‘紫皮球’、‘紫五彩’、‘五彩’、‘樱桃西红柿’和‘悉达西红柿’果实硬度高、货架期长,可作为贮运品种推广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京白梨’果形的调控作用
    刘晓琳, 高同雨, 苏本营, 李晶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2): 57-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213  
    摘要 + 61 )   HTML 3 )    PDF ( 1456KB )( 11 )   

    ‘京白梨’的典型果实形状为扁圆形,然而,授粉树配置不合理以及栽培管理方面的问题,常导致其果实外观质量降低。为提高果实的商品属性,本研究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京白梨’果实形状的调控效应。在剖析‘京白梨’果实生长规律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组合以及不同的处理时期(果实发育早期和后期),系统评估这些因素对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横径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果实纵径的快速生长期出现在盛花后34~74 d,而横径的快速生长期则在盛花后74~94 d。在果实发育早期喷施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均能够延长果实纵径的快速生长期,但是喷施油菜素内酯并不会改变果实横纵径的发育模式以及果形指数。在果实发育后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果实横纵径的生长模式和果形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在2个处理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均能够降低果实偏斜指数,其中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组合处理的效果最为理想。综上所述,在果实发育早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尤其是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组合,更有助于‘京白梨’果形的校正。

    矿质元素含量对新疆灰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郑晨烨, 闫豫疆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2): 65-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764  
    摘要 + 61 )   HTML 1 )    PDF ( 1333KB )( 7 )   

    为解析新疆主产区灰枣果实核心品质指标与矿质元素间的定量关联特征,明确关键元素(如Mg、B、P等)对品质形成的直接作用强度及方向,在灰枣主产区选择9个县市灰枣园进行采摘,测定灰枣果实7种品质指标和11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借助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各果实品质指标、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可滴定酸、蛋白质、糖酸比、B、Fe、Zn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06%)。矿质营养元素与果实品质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重与P含量(r=-0.657)、Mg含量(r=-0.606)、S含量(r=-0.648)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P含量(r=-0.603)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与Ca含量(r=0.651)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Mg对灰枣果实单果重、可溶性糖的负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 -0.698、-0.446;对蛋白质、果形指数的直接影响最大,分别为0.785、0.529。B对可滴定酸含量的负直接影响最大,为-0.959;对糖酸比含量的直接影响最大,为0.978。P对可食率的负直接作用最大,为-0.825。此外,Mn(0.373)和P(0.342)对可溶性糖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生产环节中,适当增加B、Mn以及P肥的施用量,对Mg和Ca肥的施用量加以管控或减少,妥善协调各类营养元素在施肥过程中的比例分配,可有效提升果实品质,达成灰枣优质且高效生产的预期目标。

    硒营养强化技术对兰州百合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
    刘耀权, 王立光, 裴怀弟, 张敏敏, 石有太, 厚毅清, 何明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2): 75-8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109  
    摘要 + 62 )   HTML 1 )    PDF ( 1403KB )( 6 )   

    探讨不同生育时期(苗期、开花期、膨大期)及喷施频次的有机硒肥施用对兰州百合产量、品质及鳞茎硒含量的影响,为富硒兰州百合的高效生产与硒肥精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以兰州百合为材料,连续2年采用每次3000 mL/hm2有机硒肥,在苗期、开花期和膨大期单次或组合喷施,系统评估硒营养强化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每年叶面喷施硒肥2次及以上可显著提高兰州百合的产量(P<0.05),最高增产达34.53%;然而,叶面喷施硒肥对兰州百合的形态指标和品质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此外,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百合鳞茎中的硒含量(P<0.05),累积喷施2次即可达到富硒效果,且随着施硒次数的增加,硒含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综上所述,建议在兰州百合全生育期内,于每年的苗期、开花期和膨大期各喷施1次有机硒肥,以提高兰州百合的产量,并促进硒元素在百合鳞茎中的积累,从而助力富硒百合的生产。

    武夷山不同茶区茶青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比较
    王继周, 王栋琨, 谢微, 尹传华, 石秋梅, 李焰焰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20): 74-7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03  
    摘要 + 78 )   HTML 1 )    PDF ( 1421KB )( 45 )   
    为从生态化学计量学角度区分武夷山正岩、半岩与洲茶三大茶区茶青的特征,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开展研究,于2021年7月12—31日采集茶青和土壤样品,比较肉桂茶青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值和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结果表明:在秋季追肥前,正岩区茶青的N含量为24.81 g/kg,明显高于半岩区(22.26 g/kg)和洲茶区(22.31 g/kg)。正岩区茶青的δ13C为-29.79‰,明显低于半岩区(-29.09‰)和洲茶区(-28.50‰)。正岩区茶青N:P为16.04,明显高于半岩区的14.14和洲茶区的14.21。研究发现:(1)茶青N含量、N:P及δ13C可将正岩区肉桂与其余2个茶区的肉桂区分开;(2)正岩区肉桂生长慢,水分利用率低,生长受P元素限制;而另2个茶区肉桂生长快,水分利用率高且生长受N和P元素共同限制。这可能是3个茶区茶青品质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鹿茸菇渣复配基质对加工辣椒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
    王静静, 张自坤, 李腾飞, 常培培, 李洪杰, 韩梅梅, 王友平, 张洪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9): 36-4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294  
    摘要 + 71 )   HTML 2 )    PDF ( 1547KB )( 19 )   

    为构建环境友好型育苗基质体系,基于混料试验设计法,以鹿茸菇渣(Lyophyllum decastes residue,LDR)替代草炭,系统评估其不同配比复配基质对加工辣椒幼苗的生长调控效应。通过解析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形态特征,发现LDR在养分含量、孔隙结构方面显著优于传统草炭。当复配比例为草炭:LDR:珍珠岩=6:3:1时,幼苗叶面积、壮苗指数、根系活力较对照(草炭:珍珠岩=8:2)处理分别提高17.32%、13.11%、7.58%;幼苗地上部鲜重、干重分别增加26.44%、14.47%;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分别增加了10.05%、12.76%。30%LDR替代草炭不仅可降低育苗成本,还可通过根冠协同作用促进辣椒幼苗生长。

    外源激素配比对铁皮石斛茎段快繁的影响
    佘娜, 张焊, 冯月, 陈功轩, 李景蕻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9): 42-4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31  
    摘要 + 71 )   HTML 3 )    PDF ( 1764KB )( 10 )   
    铁皮石斛无性快繁各阶段对植物激素的需求不同。为探究外源激素配比与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之间的关系,以浙江省天目山的铁皮石斛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进行铁皮石斛丛生芽诱导、增殖和生根试验,比较各试验阶段激素配比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铁皮石斛茎段快繁的最佳激素条件,建立铁皮石斛茎段无性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最佳激素条件为1.0 mg/L NAA+2.0 mg/L 6-BA,发芽率97.8%,芽健壮;丛生芽增殖的最佳激素条件为0.5 mg/L NAA+2.0 mg/L 6-BA,增殖率86.9%,植株长势良好;丛生芽生根阶段的最佳激素条件为1.0 mg/L NAA+1.0 mg/L IBA,生根率为83.4%,根系健壮发达且无黄化现象。研究证实,激素配比与培养基盐浓度协同调控铁皮石斛形态发生,其中7~8叶期为生理响应关键节点。本研究筛选出的激素组合可为兰科药用植物规模化组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月季花器官变异的研究进展
    廖慧, 张金凤, 张华, 张西西, 宋利娜, 张华丽, 舒健骅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9): 49-5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744  
    摘要 + 68 )   HTML 2 )    PDF ( 1568KB )( 112 )   

    花器官形态的新颖程度,是衡量开花植物是否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详细总结了花器官自身的特点以及花发育模型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花发育基因、温度、激素等外界因素对月季‘绿萼’花器官变异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月季‘绿萼’独特花器官性状的形成与花器官的自身特性、外界其他因素及分子机制有关。笔者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对月季‘绿萼’叶状结构进行相关生理解剖研究,确定该结构的进化方向;(2)对已筛选到的相关基因进行功能验证,以确定该基因是否会导致花型变异;(3)构建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网络图;(4)依托月季植株高效率遗传转化体系培育月季新花型品种。

    鹿药种子的无菌萌发及组织培养研究
    韩红亮, 程蒙, 李颖, 陈宝妮, 叶嘉敏, 李洁, 纪瑞锋, 周修腾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9): 56-6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33  
    摘要 + 69 )   HTML 1 )    PDF ( 1676KB )( 12 )   
    为建立鹿药种子无菌萌发及组织培养的方法,以鹿药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探究外源激素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用鹿药茎段进行愈伤组织培养获得无菌苗,最后在温室引种栽培鹿药。结果表明,100 mg/L的GA3、500 mg/L的乙烯利对鹿药种子的萌发过程有促进作用,并且浸泡48 h的效果优于浸泡12、24 h。鹿药茎段愈伤组织处理中,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和切除黑色物质顺序交换后,鹿药污染率降低,褐变率没有显著差异。在适宜温度下,鹿药能迅速打破休眠进行生长。本研究发现不同外源激素处理的鹿药种子发芽率并无显著差异,但外源激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鹿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褐变率较高。
    栽培方式对空心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文俊丽, 陈琴, 郭元元, 张力, 李洋, 康德贤, 宋焕忠, 陈振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8): 65-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74  
    摘要 + 68 )   HTML 2 )    PDF ( 1264KB )( 32 )   

    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空心菜生长和品质产生的影响,以‘大叶白骨’、‘中叶青骨柳叶’和‘博白空心菜’为试验材料,探究设施大棚土壤栽培、珍珠岩基质栽培、水培和育苗盘漂浮4种栽培方式对空心菜生长态势和品质特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生长速度方面,3个空心菜品种皆在育苗盘漂浮栽培条件下呈现出最快的株高生长速率。相较于土壤栽培,该方式能将播种至首次采收时间缩短21~24 d。前期,育苗盘漂浮栽培的采收间隔最短;而后期,珍珠岩基质栽培的采收间隔具优势。在植株形态方面,3个品种主蔓粗在土培与珍珠岩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水培和漂浮栽培。叶片长、叶柄长和叶片数量均表现为土培最大,其次为珍珠岩基质栽培。在品质特性方面,土培条件下的空心菜维生素C和纤维素含量较高,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珍珠岩栽培条件下,空心菜的可溶性蛋白和干物率较高而维生素C含量较低;水培条件下,空心菜的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较高。综合分析来看,空心菜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品质表现存在差异,具体顺序为珍珠岩基质栽培>水培>土培>育苗盘漂浮栽培。虽然从生长速度方面考量,空心菜在育苗盘漂浮栽培条件下生长最快,但从品质角度而言,珍珠岩基质栽培的空心菜品质最优。

    蜂群群势和摆放位置对温室油桃授粉效果的影响
    李立新, 张越, 雷佳, 武文卿, 宋怀磊, 申晋山, 马卫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8): 75-7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272  
    摘要 + 59 )   HTML 1 )    PDF ( 1139KB )( 13 )   

    为明确温室油桃授粉的最佳蜜蜂密度和蜂箱摆放位置,于2019年在山西省新绛县万安镇油桃温室开展试验,供试蜜蜂品种为意大利蜜蜂,供试油桃品种为‘油桃99-2’,对不同脾数和不同摆放位置的访花蜜蜂数量与坐果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脾、4脾和3脾蜂的访花蜜蜂数量分别为126只、56只和47只;采用4脾和5脾蜜蜂授粉后,油桃坐果率较3脾蜜蜂授粉后分别提高了6.71%和8.06%;访花蜜蜂数与蜜蜂脾数呈正相关关系;距离蜂箱越近的果树,蜜蜂的访花次数越多,距离蜂箱越远的果树,蜜蜂访花次数越少。研究表明,在860 m2的温室油桃授粉中,最佳蜜蜂群势为4脾蜜蜂,将蜂箱放置在温室中部,可以实现最佳的授粉效果,达到在控制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桃的坐果率。研究旨在为设施油桃蜜蜂科学授粉提供参考数据。

    凹凸棒石生物肥料对连作草莓生长及土壤环境的调控效应
    卢雨欣, 徐倩, 毛蕊, 陈太春, 冯志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8): 80-8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171  
    摘要 + 65 )   HTML 1 )    PDF ( 1774KB )( 87 )   

    为评估凹凸棒石生物肥料对连作草莓生长和土壤环境的调控效果,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增施商品有机肥(T3)为对照,比较施用凹凸棒石复合微生物肥(T1)和凹凸棒石生物有机肥(T2)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连作草莓生长方面,与CK相比,T1、T2处理显著提高了连作草莓产量,增产幅度分别增产15.56%、12.71%;果实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提高43.00%、41.17%,可溶性糖分别增加31.40%、26.32%。在土壤环境改善方面,T1、T2处理改善了土壤环境,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T1处理的细菌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CK处理提高1.18倍、1.03倍(P<0.01);T2处理的真菌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CK处理提高1.72倍、1.14倍(P<0.05)。此外,2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球囊菌门丰度,降低担子菌门丰度(P<0.05),并在属水平上增加苯基杆菌属、Linnemannia sp.和金孢属等有益微生物的种群丰度,降低病原菌Dactylonectria sp.的丰度(P<0.05)。综上,施用凹凸棒石生物肥料可有效消减草莓连作障碍。

    基质配比、穗条类型及生根剂对野茉莉扦插生根的影响
    莫方舒, 何家敏, 李文忠, 陈琴, 刘闵豪, 肖兴翠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8): 90-9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19  
    摘要 + 62 )   HTML 2 )    PDF ( 1534KB )( 29 )   

    为提高野茉莉扦插的生根率,本研究以野茉莉当年生嫩枝及1年生老枝为试验材料,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穗条类型、生根剂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等因素,对野茉莉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茉莉扦插属于愈伤组织和皮部混合生根型,26~38 d开始生根。扦插基质、穗条类型、生根剂种类对野茉莉扦插生根率、校正生根率、生根数量、根系长度均有极显著影响,生根剂浓度及浸泡时间对根系长度有显著影响。以生根率为主对各因素最佳水平进行筛选,扦插基质以珍珠岩:蛭石=1:3(V:V)混合生根效果最佳,穗条以嫩枝生根效果最佳,生根剂400 mg/L IBA、浸泡60 min的生根效果最佳。极差分析表明,影响野茉莉扦插生根的最显著因子为生根剂种类。综合分析认为,采用珍珠岩:蛭石=1:3(V:V)混合作为扦插基质,以嫩枝做穗条,在400 mg/L的IBA溶液中浸泡60 min,并在春季进行扦插,可显著提高野茉莉扦插成活率。

    温度对娃娃菜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鄂利锋, 姚芙蓉, 陈修斌, 权建华, 华军, 尹丽娟, 赵文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6): 28-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705  
    摘要 + 73 )   HTML 3 )    PDF ( 1346KB )( 29 )   

    探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娃娃菜幼苗的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以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以‘耐寒金皇后’娃娃菜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5、10、15、20、25(对照)、30、35℃共8个温度处理,测定株高、根颈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结果表明,娃娃菜幼苗在0℃时植株开始死亡;5~15℃低温和30~35℃高温时娃娃菜株高、根颈粗增长缓慢;20℃时株高、根颈粗最大,长势良好,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随着时间变化,娃娃菜的TrGsPnCi呈上升趋势;在20℃时Pn达到最大,在35℃高温下娃娃菜幼苗GsTrCi最大。温度低于20℃或高于25℃都会影响娃娃菜幼苗的生长,造成叶片酶活性下降,光合能力降低。综上,娃娃菜幼苗生长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0~25℃,此范围内植株形态建成、生理代谢和光合性能表现最优。

    朝天椒苗期光合指标杂种优势分析
    王虹, 贾毛毛, 李金玲, 源朝政, 高小峰, 周晓静, 杨玉华, 郑明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6): 35-3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30  
    摘要 + 63 )   HTML 3 )    PDF ( 1305KB )( 15 )   

    为筛选出高光效组合的朝天椒品种,对不同朝天椒品种及其杂交F1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杂种优势及光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朝天椒杂交F1代在苗期杂种优势显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出显著的高亲优势,且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206’ב天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高亲优势分别是42.99%和63.52%,蒸腾速率的高亲优势为92.16%,光合能力强,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组合。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波斯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关玉熙, 温超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 (16): 40-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47  
    摘要 + 80 )   HTML 4 )    PDF ( 1388KB )( 136 )   
    为探究外源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对波斯菊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波斯菊种子进行不同浓度(0、0.1、0.5、1、2、5 μmol/L)的rac-GR24(SLs人工合成类似物)处理,测定并分析波斯菊种子的萌发指标、形态指标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0 μmol/L)相比,在前3 d中每天各浓度处理之间波斯菊种子的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 μmol/L rac-GR24时达到最高,而在第4 d和第5 d发芽率差异不显著。随着rac-GR24浓度的升高,各处理组地上部鲜重呈下降趋势;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地下部干重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地上部和地下部长度均呈降低趋势。在处理第18 h时,1 μmol/L rac-GR24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降低了ABA含量,提高了cZR含量和GA29含量,而对IA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外源SLs(rac-GR24)能够刺激波斯菊种子萌发,本研究结果可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波斯菊种子萌发的机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