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水产·渔业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汞的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
    王新池, 曹国庆, 殷玉婷, 汪倩, 宋超,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2): 128-13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46  
    摘要 + 202 )   HTML 2 )    PDF ( 1314KB )( 20 )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环境中汞的残留特征以及风险评估,在江苏无锡采集7个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样本共14份。利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ICP-MS)分析不同形态汞的残留水平,利用单因子法评估汞残留的风险。结果显示,水体中汞值范围为ND(未检出)~18.20 μg/L,主要以无机汞(Hg2+)为主,其他形式还包括甲基汞(MeHg)和乙基汞(EtHg);底泥环境中汞值范围为0.01~0.022 μg/g,其中无机汞含量减少,甲基汞含量增多。与NYT 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比较发现,水体汞含量有5个超标,超标率为71.43%;底泥环境中汞含量有1个超标,超标率为14.29%。进一步研究水体无机汞残留对中华绒鳌蟹的生态风险,表明风险商范围为0~0.05,远低于1。说明水体汞残留并没有对中华绒鳌蟹的安全生长产生影响。养殖水体重金属汞的检测对中华绒螯蟹的健康生长,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流对鱼类游泳行为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钱振家, 徐金铖, 余友斌, 张成林, 刘晃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2): 133-1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92  
    摘要 + 217 )   HTML 4 )    PDF ( 1277KB )( 29 )   

    为掌握适合鱼类生长的水流条件,对国内外现有的鱼类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行为特征及生理代谢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分析了水流对水质的影响,对比了不同鱼类受水流刺激导致的行为上的差异,并从鱼类生理代谢角度分析了水流对鱼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能够承受的最大流速一般与体长(Body length, BL)有关,较低的水流速度(<0.5 bl/s)对鱼类无显著性影响,较高的水流速度(>2 bl/s)对鱼类的行为、存活率和生理代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中等的水流速度(0.5~2 bl/s)适合鱼类的生长,能够提高鱼体免疫力,增强鱼体抗氧化水平。针对当前鱼类耐受流速的研究进行展望,从实验角度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生长-流速曲线。

    2种土著淡水鱼亲鱼强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度煌, 林而舒, 薛凌展, 胡振禧, 陈志, 樊海平, 吴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9): 146-15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27  
    摘要 + 180 )   HTML 2 )    PDF ( 1139KB )( 28 )   

    马口鱼和半刺厚唇鱼是福建省2种土著淡水鱼,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开发潜力和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在规模化人工繁育过程中,发现两者亲鱼都存在繁殖期性腺发育缓慢、同步性差、怀卵量低和卵子质量较差等共性问题,严重影响品种的产业化进程。亲鱼的强化有助于提高繁殖性能,以便获得大量的优质苗种,故亲鱼的强化培育尤为重要。目前亲鱼强化研究已成一个重要、复杂而广泛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从亲鱼强化概念、强化方法(营养强化和环境刺激)和亲鱼保种方案等方面阐述2种土著淡水鱼亲鱼强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力促马口鱼与半刺厚唇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典型模式分析与发展建议
    蒋阳阳, 李海洋, 李正荣, 崔凯, 吴明林, 周蓓蓓, 王林, 吴多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6): 139-1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50  
    摘要 + 193 )   HTML 3 )    PDF ( 1150KB )( 48 )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养殖产量大幅提升,不可避免地带来养殖水环境污染等难题。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水产养殖及尾水治理现状、尾水治理典型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安徽省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战略研究
    赵永锋, 余开, 宋迁红, 戈贤平, 刘乐丹, 罗红, 陈倩, 徐树晨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3): 135-14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84  
    摘要 + 170 )   HTML 1 )    PDF ( 1367KB )( 32 )   

    淡水池塘养殖作为中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中国水产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中国淡水池塘养殖现状和主要养殖品种,并详述了淡水池塘养殖在品种结构、养殖技术以及养殖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还概括了目前中国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从品种、饲料、病害、环境、养殖设备、水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养殖管理8个方面提出现阶段淡水池塘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提出相应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现代化淡水池塘养殖的健康、高产、环保以及标准化发展提供思路。

    群体大小对鳙幼鱼的集群行为影响
    赵涵婧, 韩建蓉, 金渝钦, 陈永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3): 143-1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32  
    摘要 + 164 )   HTML 1 )    PDF ( 1288KB )( 22 )   

    集群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大约有一半的鱼类一生中有部分或全部生活在鱼群中,为研究群体大小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幼鱼集群行为的影响,选取了鳙幼鱼,利用Lolitrack软件比较不同尾数实验鱼群体的自发游泳速度以及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发现:鳙幼鱼的自发游泳速度多分布在0~6 cm/s,1、2、4、8不同尾数实验鱼群体的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各实验组的同步性都较高,且随着群体规模的上升有显著下降趋势,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点鱼与群体中其它实验鱼的最近邻距离(NND)和平均邻距离大多分布在2~8 cm和4~14 cm,2尾鱼的NND显著大于4尾和8尾(P<0.05)。群体大小为2尾和4尾实验组的排列极性为83%、88%,显著高于8尾实验组68%(P<0.05)。研究结果表明,鳙幼鱼具有明显的集群性特征,群体的大小对鳙幼鱼自发游泳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对同步性、NND以及排列极性(即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本次研究探讨了群体大小对鳙鱼集群参数的影响,对经济鱼类的生态养殖和渔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安丽, 胡斌, 马汝芳, 张志山, 董学飒, 朱永安, 李娴, 朱树人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0): 143-14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84  
    摘要 + 188 )   HTML 1 )    PDF ( 1296KB )( 21 )   

    比较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为金黄色乌鳢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测定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16.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种乌鳢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金黄色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P<0.05);2种乌鳢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EAA/TAA和EAA/NEAA的比值分别在39.29%~39.66%和77.20%~79.36%之间;2种乌鳢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含有EPA和DHA,差异不显著,而金黄色乌鳢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金黄色乌鳢不仅与普通乌鳢同样具备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具备特有的观赏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响应曲面法优化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营养品质的研究
    姜文强, 缪凌鸿, 高亮, 朱悦洁, 林艳, 罗晨皓, 钱琳洁, 陈士友, 张维娜, 施大林, 刘波, 沈怀舜, 戈贤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6): 145-15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05  
    摘要 + 196 )   HTML 9 )    PDF ( 1590KB )( 30 )   

    研究旨在探讨响应面法优化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工艺及发酵之后产物的营养品质。以桑叶粉为原料、漳州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粗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桑叶粉的液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最优条件为料水比5.8%、装液量11.7%、发酵时间61 h、发酵温度34℃。在此条件下,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中,分子量在1000 Da以下的肽百分比为97.4%。与原桑叶粉相比,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的粗蛋白含量为17.456%,比原桑叶粉粗蛋白含量(14.029%)显著提高24.4%,小肽含量显著增加21.61%,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单宁含量显著降低34.71%,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总体而言,漳州芽孢杆菌在优化的液态发酵条件下所制得的发酵桑叶粉,营养成分和品质、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单宁含量降低,适口性提高。

    拟穴青蟹软颗粒饲料的制备与应用
    林国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5): 144-1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142  
    摘要 + 318 )   HTML 5 )    PDF ( 1431KB )( 34 )   

    为探究软颗粒饲料在拟穴青蟹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拟穴青蟹工厂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将平均体质量为(261.44±24.62)g的拟穴青蟹饲养在360 mm×260 mm×270 mm塑料箱中,试验组投喂软颗粒饲料,对照组投喂鲜活缢蛏,软颗粒饲料主要由70%冰鲜蓝圆鯵肉、15%鳗粉、3%磷酸二氢钙、2%石花粉和10%鱼油等组成,由软颗粒机挤压成型。经过45天养殖,比较拟穴青蟹的生长、存活以及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拟穴青蟹成活率(90.48%)高于对照组成活率(71.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34.62±17.93和0.64±0.29)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14.38±9.51和0.29±0.19)。试验组拟穴青蟹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肌肉:2.9%和3.96%;生殖腺:2.39%和2.63%)均高于对照组(肌肉:2.53%和3.27%;生殖腺:1.80%和2.14%),同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肌肉:18.5%和36.7%;生殖腺:20.5%和23.9%)也高于对照组(肌肉:15.4%和18.9%;生殖腺:17.7%和18%)。综上所述,软颗粒饲料可以有效替代新鲜贝类进行拟穴青蟹养殖。

    不同养殖模式下2个群体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宋立民, 姜巨峰, 王宇, 徐晓丽, 丁子元, 郝俊, 徐林通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4): 118-12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554  
    摘要 + 247 )   HTML 2 )    PDF ( 1223KB )( 27 )   

    为评价不同遗传背景群体与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优化养殖组合并引导消费,实验选择2个鲈鱼苗种群体为材料,搭配2种模式,设定4个组,经8个月养殖后,按国标法检测各组样本肌肉营养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组肌肉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ΣTAA、ΣEAA、ƩNEAA、ΣHEAA、ΣDAA、ΣEAA/ΣNEA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C、D组各样本ΣEAA/ΣTA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ΣEAA/ΣTAA值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的ΣDAA/ΣTAA值无显著差异(P>0.05)。A组样本共获得16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和C组分别获得13种脂肪酸含量数据,D组获得12种脂肪酸含量数据;B组SFA、MUFA、EPA+DHA、PUFA、UPA、F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只有UFA/SFA这一指标显著低于C和D组(P<0.05),但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所测得4种常量元素中K含量最高,且B组的含量(4239.3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Na含量次之,且B组的含量(306.87 mg/k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槽养殖的YL3产品有一定的蛋白质积累优势;传统池塘养殖TL的产品有一定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优势,并具有较高的钾钠比。

    腹足纲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金武, 马学艳, 吕国华, 顾若波, 华丹, 闻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1): 116-12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83  
    摘要 + 181 )   HTML 4 )    PDF ( 1215KB )( 24 )   

    腹足纲是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的分类不断被修正,并由此导致一些分类单元的繁殖生物学习性重新调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为腹足纲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机制提供有力证据和支持。本研究基于最新的腹足纲分类,对该纲部分物种从繁殖生物学的进化、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进行阐述,以期为腹足纲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美洲鲥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施永海, 曹祥德, 徐嘉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9): 151-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407  
    摘要 + 220 )   HTML 9 )    PDF ( 1615KB )( 47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水产品流通和消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特色水产品养殖和销售尤为严重,而且影响还在进一步延伸。为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美洲鲥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本调研组于2020年10月采用实地走访、电话网络采访和座谈等形式对美洲鲥主产区——长三角地区的技术服务人员、养殖户、商贩、外销主要经销大户等进行调研,收集和分析了疫情时期美洲鲥的繁育、养殖、流通、餐饮等领域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探究了疫情防控对美洲鲥产业影响的成因。针对当前美洲鲥产业中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引导消费市场、降低上市规格;创新营销模式、激活家庭烹饪;研发高抗品种、转变养殖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引导绿色发展。

    鸭绿江中下游鱼类开发利用研究概述
    李赫, 李文宽, 赵晓临, 王兴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8): 141-14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97  
    摘要 + 326 )   HTML 5 )    PDF ( 1177KB )( 41 )   

    鸭绿江流经吉林、辽宁两省,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宜,鱼类资源丰富,既有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还有河口性鱼类,蕴藏有许多名特经济鱼类。近年来,为满足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在鸭绿江鱼类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推动辽宁淡水渔业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鸭绿江鱼类资源特点、亚洲公鱼、香鱼、斑鳜、唇䱻及鸭绿沙塘鳢等主要经济鱼类的开发利用研究及养殖现状,并围绕鸭绿江鱼类资源调查、网箱养殖管理、良种选育及饲料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渔业生产大数据助推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研究
    徐硕, 鲁峰, 方辉, 王立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7): 144-1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12  
    摘要 + 192 )   HTML 4 )    PDF ( 2818KB )( 55 )   

    渔业生产大数据是在养殖、捕捞、加工、流通、管理等活动中产生的原始性数据,对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使用价值。本研究以中国渔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分析渔业生产大数据中心的特点与应用需求,提出涵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全链条的渔业生产大数据中心体系架构,围绕渔业生产大数据采集监测网、资源调度分中心和数据主中心制定渔业生产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并基于大数据应用视角,明确渔业生产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标准体系、规划布局与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建设由水产养殖监测网、海洋捕捞监测网、加工流通监测网、水产养殖分中心、海洋捕捞分中心、加工流通分中心、市场监测分中心、管理服务分中心及渔业生产大数据主中心构成的分布式工程体系,形成渔业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与态势感知能力,对提升我国渔业生产与管理水平、加快数据融合应用、实现渔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进一步具体开展渔业生产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设计蓝图。

    雌性中国鲎不同组织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陈志, 陈度煌, 秦志清, 许姗, 周明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4): 153-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10  
    摘要 + 252 )   HTML 0 )    PDF ( 1212KB )( 28 )   

    检测分析成年雌性中国鲎不同组织的营养成分,探索其繁殖期的营养需求,寻找促进中国鲎性腺发育和卵细胞成熟的方法。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成年雌性中国鲎肌肉、黄色结缔组织和卵的常规营养、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组织在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上较为一致,但在含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肌肉水分含量最高(77.5%),卵粗蛋白含量最高(27.9%),黄色结缔组织粗脂肪(16.5%)、粗灰分(1.6%)、钙(1220 mg/kg)、磷(107 mg/100 g)含量均最高。3种组织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13种脂肪酸;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Glu)含量最高,脂肪酸组成中以棕榈酸(C16:0)和油酸(C18:1)含量为最高。DHA和EPA含量均为卵>黄色结缔组织>肌肉。以上结果说明,成年雌性中国鲎肌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卵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研究结果对于其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营养价值评价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池塘与稻田养殖鲤鱼生物学指数和肌肉营养价值的比较
    刘雨婷, 黄世玉, 李榴佳, 赵天章, 李慧英, 苏子峰, 龙晓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4): 159-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318  
    摘要 + 238 )   HTML 3 )    PDF ( 1293KB )( 33 )   

    本文旨在研究池塘养殖鲤鱼(简称池塘鲤)和稻田养殖鲤鱼(简称稻田鲤)的生物学指数和肌肉营养价值的差异。取体质量约800 g的2种养殖鲤鱼各3尾,测量和比较生物学指数并分析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池塘鲤的肥满度和出肉率显著高于稻田鲤,而尾柄长/尾柄高比值以稻田鲤较高,池塘鲤肌肉中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分均显著高于稻田鲤,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稻田鲤较高。综上,稻田鲤体型修长出肉率低,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低,池塘鲤肌肉氨基酸含量高,但两者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各有优势。

    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效果比较分析
    樊海平, 薛凌展, 杨晓燕, 张树兴, 钟全福, 林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 148-15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23  
    摘要 + 136 )   HTML 4 )    PDF ( 1212KB )( 35 )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水草密度对中华小长臂虾养殖池塘水质和生长的影响
    刘艳辉, 杨炳坤, 高春山, 刘铁钢, 李秀颖, 祖岫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 100-1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75  
    摘要 + 337 )   HTML 1 )    PDF ( 1412KB )( 28 )   

    为探索养殖池塘水草覆盖面积对养殖水质和对中华小长臂虾生长性能的影响,设伊乐藻密度为10%、30%、50%(A、B、C)3组试验,每666.7 m2放养平均尾重0.01 g的虾苗50万尾。每5天测定一次水化指标,试验结束后测量虾的生长指标及饲料系数。结果表明,水温在20天后A>B>C;溶氧在15天后B>A,C组在25~45天高于A、B,在50~85天低于A、B;pH 在35~85天,C>B>A,且C与A、B差异极显著(P<0.01);氨氮在15~25天,A>B>C,在40~85天,C>A>B,且三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硝酸盐氮在25~45天,A>B>C,在50~85天,C>A>B,且3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长指标与单位产量均为B>A>C,饲料系数C>A>B,B、C差异显著(P<0.05)。综合水质指标、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情况,本试验条件下,B组优于其它二组。

    南极磷虾形态特性对虾肉质量的影响
    谈佳玉, 倪锦, 沈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35): 131-13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758  
    摘要 + 359 )   HTML 4 )    PDF ( 1330KB )( 33 )   

    通过研究影响南极磷虾虾肉质量的主要形态特性,丰富南极磷虾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南极磷虾脱壳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随机选取南极磷虾100尾,测定体长(X1)、头胸甲长(X2)、腹部长(X3)、尾扇长(X4)、头胸甲宽(X5)、腹部宽(X6)及虾肉质量(Y)7个形态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形态特征对虾肉质量的影响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形态特征与虾肉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和回归显著性检验,建立腹部长(X3)、腹部宽(X6)对虾肉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Y=-0.187+0.008X3+0.032X6,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腹部长与腹部宽对虾肉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影响虾肉质量的重要形态特征指标,其中腹部长对虾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虾肉质量。

    中国大菱鲆引进群体三代选育之后的收获体重遗传进展评估
    孙松, 胡玉龙, 吕丁, 王伟继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35): 118-12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16  
    摘要 + 264 )   HTML 0 )    PDF ( 1628KB )( 36 )   

    评估了大菱鲆3个世代选育后(G0、G1、G2和G3)收获体重的遗传参数及遗传进展,分析数据来自于4个世代构建的总共590个家系的12980尾个体。G0、G1、G2和G3的收获体重性状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9±0.08、0.18±0.09、0.51±0.09和0.29±0.16,跨世代的遗传力为0.16±0.03。根据每一世代所有个体和留作亲鱼个体的平均估计育种值计算了选择差,在G0中为45.6 g,在G1中为13.1 g,而在G2代是 -27.9 g,每代平均10.3 g。遗传进展分别为10.2、37.4、0.3 g,分别相当于2.06%、8.76%、0.04%。经过3个世代选育后的收获体重性状的累积遗传进展为10.86%,平均每代3.56%,表明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