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窦玉青, 汤朝起, 黄瑾, 等. 我国晒黄烟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刍议[J]. 中国烟草科学, 2013, 34(4):107-111.
|
[2] |
欧阳文, 张强, 胡红斌, 等. 湖南晒黄烟在卷烟配方中的应用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4):1665-1669.
|
[3] |
王宝华, 吴帼英, 刘宝法. 地方晾晒烟普查鉴定及利用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1992, 1(2):45-54.
|
[4] |
刘岱松, 黄凯, 吴自友, 等. 部分晒晾烟品种资源鉴定与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25(8):104-107.
|
[5] |
苏德成. 中国烟草栽培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73-384.
|
[6] |
朱贵明. 论晒黄烟的品质特点及其开发利用[J]. 中国烟草, 1996, 4(4):36-40.
|
[7] |
杨大光. 低焦油卷烟原料探析[J]. 中国烟草科学, 1998, 19(2):43-44.
|
[8] |
程向红. 晒黄烟在烤烟型卷烟配方中的应用[J]. 农产品加工, 2009(8):46-47.
|
[9] |
颜克亮, 曾晓鹰, 胡巍耀, 等. 晾晒黄烟叶模块在烤烟型卷烟中的应用[J]. 中国烟草学报, 2012, 2(18):19-25.
|
[10] |
马旭. 德宏州芳香型香料烟施肥和调制技术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11] |
莫静静, 陈晓明, 刘国顺, 等. 打顶时期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1):20-23.
|
[12] |
赵唯琦, 桑应华, 黄泽坤, 等. 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及其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12):20-25.
|
[13] |
车禹, 唐旭兵, 于永靖, 等. 云南德宏晾晒烟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27(22):55-59,63.
|
[14] |
谢勉, 杨志新, 张晨东, 等. 德宏香料烟调制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32):15880-15882.
|
[15] |
余文怡, 邓亮, 李兰, 等. 云南地方晾晒烟化学成分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 2015, 37(6):25-27.
|
[16] |
董维杰, 王允白, 汤朝起, 等. 不同打顶方式对贺州晒黄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0):137-141.
|
[17] |
王瑞新. 烟草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70-174.
|
[18] |
鲁耀, 刘浩, 谢永辉, 等. 国外引进烤烟品种K326特性及关键配套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21-25.
|
[19] |
王彦亭, 谢剑平, 李志红, 等. 中国烟草区划[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32-37.
|
[20] |
邹焱, 苏以荣. 打顶及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内源激素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08(10):50-52,57.
|
[21] |
梁琪政. 施肥水平和打顶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烟草产量、品质的影响[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22] |
招启柏, 汤一卒, 王广志. 烤烟烟碱合成及农艺调节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科学, 2005(4):19-22.
|
[23] |
招启柏, 王广志, 王宏武, 等. 烤烟烟碱含量与其他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及其阈值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06(2):26-28.
|
[24] |
谢良文, 信俊峰, 杨兴有, 等.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及氮钾比对晒黄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47(12):29-33.
|
[25] |
董清山. 移栽和打顶时间对晒烟烟碱积累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5):47-48.
|
[26] |
靳冬梅, 韩利红, 杨兴, 等. 施氮量和氮钾比例对晒黄烟烟叶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0):36-39,42.
|
[27] |
石贤吉.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以及釆收时期对晒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D]. 延边: 延边大学, 2018.
|
[28] |
赵立红, 黄学跃. 采收时期、调制方法对两个晒黄烟品种品质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0(4):521-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