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斯倜. 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9.
|
| [2] |
李敬哲.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22.
|
| [3] |
庞佳莹, 唐铭, 李喆, 等. 吉林省优质水稻品种应用及种植现状调查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173-176.
|
| [4] |
岳本奇, 庞佳莹, 刘英姿, 等. 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167-170.
|
| [5] |
李未, 张春山, 胡伟, 等. 黑土区典型小流域土壤物理特性空间分异及其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关系[J]. 土壤与作物, 2023, 12(4):353-362.
|
| [6] |
郭保俊, 卓文韬, 程琳, 等. 控释型黄腐酸掺混肥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腐植酸, 2024(4):31-37.
|
| [7] |
李玉聪.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水稻生长、氮素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4.
|
| [8] |
刘星. 氮磷高效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形态生理特征[D]. 扬州: 扬州大学, 2024.
|
| [9] |
吴正, 杨红云, 孙爱珍, 等. 基于CA_MobileViT模型的水稻钾素营养诊断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2025, 27(8):80-88.
|
| [10] |
尚颖, 王常荣, 黄永春, 等. pH对水稻幼苗镉亚细胞分布和阳离子通道选择透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5, 44(5):1169-1177.
|
| [11] |
宿钦兰. 吉林省中部草甸型水稻土绿色水稻施肥模式研究[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 [12] |
王恒. 吉林省土壤—水稻系统环境质量分析评估及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D]. 长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
|
| [13] |
才源, 曹扬, 李子勇, 等.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19):48-52.
|
| [14] |
|
| [15] |
张池. 酸性土壤中根际微生物影响水稻铝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研究[D]. 常州: 常州大学, 2022.
|
| [16] |
吴超. 初始pH值对水稻土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
| [17] |
柳添译. 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肥对土壤碳氮组分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22.
|
| [18] |
熊杏, 熊清华, 郭熙, 等. 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土壤全氮、有机碳和碳氮比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9):1656-1668.
|
| [19] |
江叶枫, 郭熙, 孙凯, 等. 江西省耕地土壤碳氮比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7, 38(9):3840-3850.
|
| [20] |
尹秀英, 许文良, 冯君. 吉林省稻田土壤营养元素与水稻产量的相互关系[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1(1):74-77.
|
| [21] |
孙洪仁, 张吉萍, 冮丽华, 等. 我国水稻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磷钾施用量研究[J]. 中国稻米, 2018, 24(5):1-1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5.001
|
| [22] |
王伟妮. 基于区域尺度的水稻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4.
|
| [23] |
WANG K, ONODERA S I, SAITO M, et al. Estimation of phosphorus transport influenced by Climate change in a rice paddy catchment using SWA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1, 15(4):759-772.
|
| [24] |
贾树海, 李晓, 陈伟伟, 等. 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研究[J]. 土壤通报, 2013, 44(3):601-606.
|
| [25] |
徐爱国. 原位模拟降雨条件下太湖地区不同农田类型氮磷流失特征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