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EB/OL]. http://www.davost.cn/html/lvyouwenxian/20060323/618.html. [2] 王云力,等.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8-85. [3] 郭焕成,任国柱.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19-22. [4] 郭焕成,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119-124. [5] 陈素谊.广东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64-67. [6] 朱鸣,郭凤典,阚雅晗.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探析—一对湖北秭归县庙垭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特区经济,2004,(11):32-34. [7] 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技术经济背景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04,(8):11-12. [8] 卢云亭,刘军萍,等.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225-238. [9] 张平远.世界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第三产业,2001,(5):36-41. [10] 肖杨,杨瑞卿.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则[J].忻州师专学报,2000,(2):36-42. [11] 谢志忠.森林旅游业绿色营销策略模式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2004,(3):35-38. [12] 邵继红.绿色营销是21世纪企业经营的新战略[J].生态经济,2001,(9):74-76. [13] 黄晓玲,林盛,谢志忠,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1,(4):229-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