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斌. 除草剂工业的发展及展望[J]. 农药, 1999, 37(10):5-6.
|
[2] |
武婷婷. 大豆除草剂药害及其有效缓解剂的筛选[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4:2-6.
|
[3] |
孔涛, 闫迎迎.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14):166.
|
[4] |
谷珊山. 两种长残效除草剂对作物的影响及药害修复[D]. 新乡: 河南科技学院, 2015.
|
[5] |
李琦, 于金萍, 郭文磊, 等. 天津市小麦田荠菜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及其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突变[J]. 农药学学报, 2021, 23(4):711-715.
|
[6] |
陶波. 长残留除草剂的毒害作用及作物防御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0.
|
[7] |
王卅. 八角茴香提取物与几种绿僵菌对桃蚜的协同作用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6.
|
[8] |
张清智, 陈振德, 刘红玉. 氰戊菊酯对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08(5):507-512.
|
[9] |
范志金, 陈俊鹏, 党宏斌, 等. 单嘧磺隆对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J]. 现代农药, 2003(2):15-17.
|
[10] |
杨涛, 李传勇, 汤惠华. 乐果对菠菜叶片POD、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4):18-21.
|
[11] |
侯文焕, 赵艳红, 唐兴富, 等. 除草剂残留对菜用黄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49(12):2394-2402.
|
[12] |
王雅情, 畅灼卓, 赵夏童, 等. 除草剂使它隆不同兑水量对谷子生理生化指标及杂草防效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3):98-103.
|
[13] |
王玉琴, 宋梅玲, 王宏生. “清橐1号”复配除草剂防除黄帚橐吾生理特性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 2021, 39(6):10-15,49.
|
[14] |
钱兰娟, 袁树忠, 高颜. 除草剂炔草酯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期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34(5):674-679.
|
[15] |
丁超, 张建华, 白文斌, 等. 高粱田常用除草剂对高粱生理生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5):149-155.
|
[16] |
王正贵, 封超年, 郭文善, 等. 麦田常用除草剂对弱筋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6):1027-1032.
|
[17] |
叶亚新, 栗冠珍. 除草剂对萝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10):146-149.
|
[18] |
李新安, 李广领, 谢兰芬, 等. 生物炭处理对花生咪唑乙烟酸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42(19):69-72.
|
[19] |
蒋明义, 荆家海. 渗透胁迫对水稻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1991, 17(1):80-84.
|
[20] |
王俊红, 裴雪霞, 党建友, 等. 两种除草剂及其用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3):157-161.
|
[21] |
刘长令. 世界农药大全(除草剂卷)[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83-85.
|
[22] |
胡建伟. 三种常用化学农药对小麦生理生化影响及机理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06.
|
[23] |
李兆君, 马国瑞, 徐建民, 等. 植物适应重金属Cd胁迫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理[J]. 土壤通报, 2004, 35(2):234-238.
|
[24] |
刘井兰, 于建飞, 印建莉, 等. 化学农药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药, 2006(8):511-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