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泽雄, 黄志兴, 黄莉芬. 浅谈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与维护[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30(S2):208-210.
|
[2] |
李雁, 李峰, 赵志强, 等. 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建设[J]. 气象科技, 2013(2):27-31.
|
[3] |
张立杰, 李磊, 江崟, 等. 基于自动站观测资料的深圳城市热岛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4):75-82.
|
[4] |
刘伟东, 尤焕苓, 任国玉, 等. 北京地区自动站降水特征的聚类分析[J]. 气象, 2014,40(7):844-851.
|
[5] |
龚佃利, 盛日峰. 自动气象站网观测资料的精细天气分析和业务应用介绍[A]. 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C]. 2006.
|
[6] |
李欣, 龚佃利, 盛日锋. 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中尺度分析及业务应用[J]. 气象科学, 2009(1):125-129.
doi: 10.3969/2012jms.00**
URL
|
[7] |
丁立善, 张长栋.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作短时临近预报预警[J]. 农业与技术, 2018,38(8):236.
|
[8] |
赵建军.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作短时临近预报预警[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29).
|
[9] |
宋歌. 自动站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的应用[D]. 兰州:兰州大学, 2013.
|
[10] |
山义昌, 王善芳, 郑学山, 等. 自动气象站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J]. 山东气象, 2008,28(1):7-10.
|
[11] |
江海生, 易圣才, 陈章法, 等. 区域气象站降水资料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29(9):156-158.
|
[12] |
张万东, 龙昭芪, 张伦凯. 浅谈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J]. 贵州气象, 2010(5):44-46.
|
[13] |
陆霞, 覃宏宇, 王柱邦. 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J]. 广西农学报, 2016,31(6):43-45.
|
[14] |
巫志刚, 李进. 自动气象站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9):276.
|
[15] |
何光碧, 屠妮妮, 高笃明, 等. 西南区域自动站资料对区域模式预报影响的同化试验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37(3):1-9.
|
[16] |
门头沟区气象局. 门头沟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Z]. 北京:门头沟气象局, 2013: 110-111.
|
[17] |
许显花, 李延林. 同仁地区精细化降水分布特征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2):167-168.
|
[18] |
段志方, 此永芝玛, 杨迎花. 迪庆州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关系分析[J]. 南方农业, 2018. 12(26):145-151.
|
[19] |
孔玲. 张家口市坝区不同高程降水量特性对比分析[J]. 陕西水利, 2014(3):127-128.
|
[20] |
王志华, 尹金娟, 李慧萍, 等. 河南省焦作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 2012(3):182-183.
|
[21] |
刘月玲, 王震. 区域自动站在气象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 新农业, 2020(5):77.
|
[22] |
曹久才, 贾良, 房志玲. 北京市门头沟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及灾害防御[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3):189-192.
|
[23] |
梁波, 王少文, 曲永苋. 区域气象站在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及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J]. 北京农业, 2015(26):170-171.
|
[24] |
李艳, 李林, 鲁欣. 北京特大暴雨中自动气象站运行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7,24(4):39-43.
|
[25] |
宾雪, 宾雍伟, 周玉文. 永州市区域气象站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19):101.
|
[26] |
石宏辉, 顾欣, 杨通荣, 等.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作短时临近预报预警[J]. 贵州气象, 2010,34(1):29-30.
|
[27] |
张殿芳, 曹久才, 王芳. 北京市门头沟区不同地形气候特征变化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0):202-204.
|
[28] |
马士钦, 马志强, 程海霞. 精细化气象服务——未来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J]. 山西科技, 2018,33(2):108-109.
|
[29] |
徐才华, 刘德和, 朱艺, 等. 基于精细化观测的永春县降水分布特征研究[J]. 天气气候与应用气象, 2018(8):4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