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静, 沈月琴. 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述[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82-87.
|
[2] |
杜之利, 苏彤, 葛佳敏, 等. 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经济研究, 2021, 56(12):187-202.
|
[3] |
陈建成, 关海玲. 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1):445-448.
|
[4] |
宋豫秦, 应验. 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蓝碳开发价值、理论与建议探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4(3):93-99.
|
[5] |
何英, 张小全, 刘云仙. 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J]. 林业科学, 2007(7):106-111.
|
[6] |
郗婷婷. REDD+机制参与碳交易的理论研究及路径设计[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4.
|
[7] |
徐晋涛, 易媛媛. “双碳”目标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森林碳汇的潜力和政策需求[J]. 农业经济问题, 2022(9):11-23.
|
[8] |
令狐大智, 罗溪, 朱帮助. 森林碳汇测算及固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3):142-155.
|
[9] |
曹先磊, 程毅明, 吴伟光.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优先序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2, 37(5):52-63.
|
[10] |
何韵, 费梓萱, 叶新建, 等. 天保工程碳汇价值评估及对“碳中和”的意义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22, 19(2):154-163,176.
|
[11] |
贯君, 曹玉昆, 朱震锋, 等. 基于B-S期权定价理论的落叶松碳汇造林项目经济价值评估与敏感性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34(1):63-70.
|
[12] |
杨博文. “资源诅咒”抑或“制度失灵”?——基于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制度的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21(5):51-70.
|
[13] |
舒凯彤, 张伟伟. 完善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机制设计与措施[J]. 经济纵横, 2017(3):96-100.
|
[14] |
秦国伟, 田明华.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J]. 行政管理改革, 2022(1):45-54.
|
[15] |
谭雪兰, 欧阳巧玲, 于思远, 等. 基于CiteSpace中国乡村功能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10):181-187.
|
[16] |
王雪红. 林业碳汇项目及其在中国发展潜力浅析[J]. 世界林业研究, 2003(4):7-12.
|
[17] |
相震, 吴向培. 森林碳汇减排项目现状及前景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2):94-95,99.
|
[18] |
许勤. 绿化就是固碳造林等于减排——访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J]. 林业经济, 2003(2):10-11.
|
[19] |
李怒云, 王春峰, 陈叙图. 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J]. 中国发展, 2008(3):9-12.
|
[20] |
张颖, 吴丽莉, 苏帆, 等. 森林碳汇研究与碳汇经济[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S1):288-291.
|
[21] |
郭兆迪, 胡会峰, 李品, 等. 1977—2008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汇的时空变化[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 43(5):421-431.
|
[22] |
刘双娜, 周涛, 舒阳, 等. 基于遥感降尺度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J]. 生态学报, 2012, 32(8):2320-2330.
|
[23] |
张颖, 周雪, 覃庆锋, 等. 中国森林碳汇价值核算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5(6):124-131.
|
[24] |
漆雁斌, 张艳, 贾阳. 我国试点森林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4):73-79.
|
[25] |
曾维忠, 刘胜, 杨帆, 等. 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综述[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38(2):102-109.
|
[26] |
郑泽宇. 新世纪以来中国生态扶贫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3(9):219-231.
|
[27] |
刘珉, 胡鞍钢. 中国打造世界最大林业碳汇市场(2020—2060年)[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43(4):89-103.
|
[28] |
赵林, 殷鸣放, 陈晓非, 等. 森林碳汇研究的计量方法及研究现状综述[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1):59-63.
|
[29] |
彭红军, 徐笑, 俞小平. 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综述[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6):177-186.
|
[30] |
NILSSON S, SCHOPFHAUSER W. The carbon-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a global afforestation program[J]. Climatic change, 1995, 30(3):267-293.
doi: 10.1007/BF01091928
URL
|
[31] |
LU L C, CHIU Y, CHIU S, et al. Do forests help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China?[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22, 24(5):6602-6629.
doi: 10.1007/s10668-021-01718-0
|
[32] |
曾维忠, 成蓥, 杨帆. 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4):9-17.
|
[33] |
李怒云, 龚亚珍, 章升东. 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 2006(3):1-5.
|
[34] |
曹先磊, 程宝栋. 中国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项目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 环境保护, 2018, 46(15):27-34.
|
[35] |
何桂梅, 陈绍志. 林业碳汇交易:两类市场并进多种机制革新[J]. 中国林业产业, 2019(6):78-80.
|
[36] |
韩旭超, 赵进. 关于中国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的若干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3):83-86.
|
[37] |
张颖, 张莉莉, 金笙. 基于分类分析的中国碳交易价格变化分析——兼对林业碳汇造林的讨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2):116-124.
|
[38] |
刘梅娟, 何炯英, 周畅, 等. 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下森林碳汇会计确认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22, 42(3):308-319.
|
[39] |
黄可权, 蓝永琳. 林业碳汇交易机制与政策体系[J]. 中国金融, 2019(1):77-78.
|
[40] |
马浩然, 赵天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4):90-99.
|
[41] |
李柏贞, 汪金福, 王怀清, 等. 江西省森林和植被碳汇价值研究[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8, 41(3):207-211.
|
[42] |
苏蕾, 潘明月, 陈丽荣.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式评估林业碳汇项目的价值[J]. 林业经济问题, 2020, 40(1):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