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丽, 卢柏山, 史亚兴, 等. 不同密度对超甜玉米产量、商品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8, 26(3):102-107.
|
[2] |
卢柏山, 董会, 徐丽, 等. 甜玉米不同采收期籽粒品质性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4):28-33.
|
[3] |
张静, 黄月. 水果中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果菜, 2021, 41(6):101-104.
|
[4] |
黄桂英. 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2):47-48.
|
[5] |
BENDICH A, LANGSETH L. The health effects of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a review[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13, 14(2):124-136.
doi: 10.1080/07315724.1995.10718484
URL
|
[6] |
叶群丽, 李小梅, 梁大伟. 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果柑中维生素C的含量[J]. 四川化工, 2019, 22(6):24-27.
|
[7] |
李坤, 黄长玲. 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糖料, 2021, 43(1):67-71.
|
[8] |
盖钧镒.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J]. 遗传, 2005, 27(1):103-136.
|
[9] |
黄树苹, 谈杰, 陈霞, 等. 普通丝瓜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5):58-63.
|
[10] |
刘鹏飞, 蒋锋, 乐素菊, 等. 甜玉米果皮厚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7):43-48.
|
[11] |
宋轶群, 王薪淇, 储航, 等. 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6):649-653.
|
[12] |
栗亚静, 进茜宁, 李静, 等.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16):60-63.
|
[13] |
毕成龙. 糯玉米主要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
[14] |
李颖. 高油玉米主要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15] |
包和平, 杨明, 李颖, 等. 爆裂玉米淀粉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101-105,112.
|
[16] |
包和平, 毕成龙, 李颖, 等. 爆裂玉米蛋白质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5):33-36,41.
|
[17] |
进茜宁, 李静, 王铁固, 等. 玉米子粒油分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J]. 玉米科学, 2019, 27(4):47-51,57.
|
[18] |
高树仁, 刘文研, 杨克军, 等. 玉米籽粒含油量的遗传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10):5-9.
|
[19] |
李志英, 段金凤, 张海容.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红果中果糖的含量[J]. 现代食品科技, 2007(1):93-95.
|
[20] |
孙艳. 葡萄废弃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21] |
曾宪录, 林文健, 吴广霞, 等. 沙田柚感官品质的定量描述分析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46(6):23-29.
|
[22] |
王建康, 盖钧镒. 利用杂种F_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传效应[J]. 遗传学报, 1997(5):432-440.
|
[23] |
章元明, 盖钧镒, 张孟臣. 利用P_1F_1P_2和F_2或F_(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1):6-9.
|
[24] |
盖钧镒, 章元明, 王建康.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
[25] |
张毛宁, 黄冰艳, 苗利娟, 等. 巢式杂交分离群体的花生籽仁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3):2916-2939.
|
[26] |
常丹丹. 基于RIL群体的小黑麦穗部性状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27] |
王聪, 马青美, 郭新梅, 等. 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 玉米科学, 2021, 29(04):9-17.
|
[28] |
蒋锋, 刘鹏飞, 王晓明. 超甜玉米果糖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23):69-72.
|
[29] |
单明珠, 周余庆, 李发民, 等. 甜玉米籽粒含糖量性状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6):111-114.
|
[30] |
胡新洲, 刘鹏飞, 蒋锋, 等. 超甜玉米膳食纤维含量的遗传特性与配合力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5(6):66-70.
|
[31] |
蒋锋, 闫艳, 周文裕, 等. 甜玉米膳食纤维含量的QTL定位[J/OL]. 分子植物育种: 1-12[2021-10-2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11015.1615.024.html.
|
[32] |
李冉冉, 张秀英, 李婷, 等. 不同授粉方式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11):115-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