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椽, 陈震古. 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J]. 中国农业科学, 1979, 12(1):91-96. | 
																													
																						| [2] | 庄晚芳. 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J]. 农业考古, 1981(2):134-136. | 
																													
																						| [3] | 庄晚芳. 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1(3):115-119. | 
																													
																						| [4] | 黄寿波. 试论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1984(2):13-16. | 
																													
																						| [5] | 常硕其. 提高夏秋绿茶品质技术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中国茶叶学会, 2009:157-163. | 
																													
																						| [6] | 秦志敏, 王玉花, 肖润林, 等. 遮光对夏秋茶品质效应的影响概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5):13657-13658,14033. | 
																													
																						| [7] | 秦志敏.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8] | 张新富, 王玉, 胡建辉 等. 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 32(7):79-81. | 
																													
																						| [9] | 王玉花, 秦志敏, 肖润林, 等. 遮光水平对丘陵茶园茶叶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1, 29(2):48-53. | 
																													
																						| [10] | 黄啟亮, 王春光, 龚永新. 夏秋茶增产提质的茶园管理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0):2895-2896. | 
																													
																						| [11] | 王雪萍, 龚自明. 夏秋季茶树遮阴效应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23):4447-4449,4453. | 
																													
																						| [12] | 鲍继骞, 孟爱德, 胡锡超. 茶树遮荫的生态气候效应[J]. 气象, 1987(12):44-48. | 
																													
																						| [13] | 吴庆东. 滤光处理对茶树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J]. 茶叶科学, 1987(1):29-34. | 
																													
																						| [14] | 陶汉之, 王新长. 茶树光合作用与光质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1):19-23. | 
																													
																						| [15] | 肖润林, 王久荣, 汤宇, 等. 高温干旱季节遮阳网覆盖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生理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5(3):251-255. | 
																													
																						| [16] | STAMPS R H. Use of colored shade netting in horticulture[J]. HortScience, 2009, 44(2):239-241. doi: 10.21273/HORTSCI.44.2.239    
																																					URL
 | 
																													
																						| [17] | 付晓青, 陈佩, 秦志敏, 等. 遮荫处理对丘陵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气体交换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8):40-46. | 
																													
																						| [18] | 陆春莲, 章卓梁, 胡江波, 等. 夏季茶树覆盖遮阳网改善夏秋茶品质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8):18. | 
																													
																						| [19] | 田月月, 张丽霞, 张正群, 等. 夏秋季遮光对山东黄金芽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3):789-796. | 
																													
																						| [20] | 江新凤, 李琛, 蔡翔, 等. 遮阴对“黄金菊”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的影响[J]. 茶叶通讯, 2019, 46(4):424-428. | 
																													
																						| [21] | 王国夫, 孙小红, 方逸, 等. 遮阴对抹茶茶园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3):355-363. | 
																													
																						| [22] | 王雪萍, 马林龙, 刘盼盼, 等. 夏秋季茶园覆盖遮阴的综合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22):106-110. | 
																													
																						| [23] | 陈勤操, 戴伟东, 蔺志远, 等. 代谢组学解析遮阴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6):1066-1077. | 
																													
																						| [24] | 刘瑜, 娄艳华, 疏再发, 等. 碾茶生产茶园覆盖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 2019, 41(1):10-13,18. | 
																													
																						| [25] | 钟圣赟, 陈国德, 张伟, 等. 不同遮荫处理对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和品质季节变化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7):5-7,9. | 
																													
																						| [26] | 陶汉之, 张承慧. 遮荫茶树光合特性研究[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6):42-46. | 
																													
																						| [27] | 陶汉之. 茶树光合日变化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1(6):444-452. | 
																													
																						| [28] | 陶汉之, 周良骝, 方一平, 等. 茶树蒸腾特性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5(4):349-354. | 
																													
																						| [29] | 阮旭, 张玥, 杨忠星, 等. 果茶间作模式下茶树光合特征参数的日变化[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5):53-57. | 
																													
																						| [30] | SARMA A D, SREELAKSHMI Y, SHARMA R. Antioxidant ability of anthocyanins against ascorbic acid oxidation[J]. Phytochemistry, 1997, 45(4):671-674. doi: 10.1016/S0031-9422(97)00057-5    
																																					URL
 | 
																													
																						| [31] | 张泽岑, 王能彬. 光质对茶树花青素含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4):337-339,382. | 
																													
																						| [32] |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等. 紫芽品种茶树芽叶多酚类物质组成特征[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4(1):77-79. | 
																													
																						| [33] | 曹冰冰. 红紫芽茶树花青素形成的生化基础及其对成茶品质的影响[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8. | 
																													
																						| [34] | 金琦芳, 孙威江, 王仲. 遮阴处理对茶树叶色表型及生化成分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39(23):1-6. | 
																													
																						| [35] | 骆耀平. 茶树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88-93. | 
																													
																						| [36] | 秦志敏, 付晓青, 肖润林, 等. 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丘陵茶园夏秋茶和春茶产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 31(16):4509-4516. | 
																													
																						| [37] | 王强, 曹胤瑾, 余云云, 等. 遮阴和施肥对油茶幼苗叶片抗寒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4(6):1017-1023. | 
																													
																						| [38] | 杨俊虎, 张行才, 王超, 等. 气象因子与春茶及中高档春茶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1):53-55. | 
																													
																						| [39] | 黄海涛, 许永妙, 张伟, 等. 遮阳网覆盖方式对茶园霜冻害防御效果的比较研究[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4(6):40-41. | 
																													
																						| [40] | 胡永光, 江丰, MAHMOOD A, 等. 春茶采摘末期遮荫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1):283-289. | 
																													
																						| [41] | 孔海云. 茶树低温光抑制发生的条件及遮荫效应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