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35): 75-80.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33
收稿日期:
2023-06-05
修回日期:
2023-11-06
出版日期:
2023-12-11
发布日期:
2023-12-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平晓帆,女,1985年出生,辽宁铁岭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防火。通信地址: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4号,Tel:0451-87301753,E-mail:438978279@qq.com。
基金资助:
PING Xiaofan(), WEI Yunmin, SONG Xiaoshuang, YU Wenjing(
)
Received:
2023-06-05
Revised:
2023-11-06
Published-:
2023-12-11
Online:
2023-12-11
摘要:
火是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素,火干扰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变化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森林和草原火干扰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笔者综述了火干扰对森林和草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可从加强构建火干扰模型、提高草原火干扰对土壤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研究火干扰对森林和草原土壤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平晓帆, 魏云敏, 宋小双, 遇文婧. 火干扰对森林和草原土壤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5): 75-80.
PING Xiaofan, WEI Yunmin, SONG Xiaoshuang, YU Wenjing.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Fire Disturbance on Forest and Grassland Soil[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35): 75-80.
[1] |
doi: 10.1111/nph.14738 pmid: 28840610 |
[2] |
doi: S1360-1385(16)30174-1 pmid: 27919573 |
[3] |
|
[4] |
doi: 10.2136/sssaj1992.03615995005600060025x URL |
[5] |
doi: 10.1111/gcb.12512 pmid: 24464906 |
[6] |
赵鑫, 宇万太, 李建东, 等. 不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11):2203-2209.
|
[7] |
田晓瑞, 殷丽, 舒立福, 等. 2005—2007年大兴安岭林火释放碳量.应用生态学报[J]. 2009, 20(12):2877-2883.
|
[8] |
doi: 10.1016/j.foreco.2011.10.032 URL |
[9] |
张敏, 胡海清, 马鸿伟. 林火对土壤结构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11(2):138-143.
|
[10] |
|
[11] |
崔晓阳, 郝敬梅, 赵山山, 等. 大兴安岭北部试验林火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化[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5):195-200.
|
[12] |
杨玉盛, 刘艳丽, 陈光水, 等.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土壤非保护性有机C含量及分配[J]. 生态学报, 2004, 24(1):1-8.
|
[13] |
周道玮, 李晓波. 草地计划火烧理论与技术[J]. 中国草地, 1996(4):71-74.
|
[14] |
田晓瑞, 舒立福. 我国境外火的火环境分析[J]. 森林防火, 2005(3):24-26.
|
[15] |
|
[16] |
|
[17] |
|
[18] |
戴伟. 人工油松林火烧前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4, 16(1)102-105.
|
[19] |
陈法霖, 郑华, 欧阳志云, 等.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凋落物组成变化的响应[J]. 土壤学报, 2011, 48(3):603-611.
|
[20] |
胡亚林, 汪思龙, 颜绍馗.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因素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06, 37(1):170-176.
|
[21] |
刘国华, 叶正芳, 吴为中.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法:从培养到非培养[J]. 生态学报, 2012, 32(14):441-443.
|
[22] |
王移, 卫伟, 杨兴中, 等. 我国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9):2441-2448.
|
[23] |
朱永官, 沈仁芳, 贺纪正, 等. 中国土壤微生物组: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3):6-12,38.
|
[24] |
武广源. 火干扰后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 林业科技情报, 2017, 49(2):34-38,44.
|
[25] |
|
[26] |
许鹏波, 屈明, 薛立. 火对森林土壤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6):1596-1606.
|
[27] |
褚海燕, 冯毛毛, 柳旭, 等.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国内进展与国际前沿[J]. 土壤学报, 2020, 57(3):515-529.
|
[28] |
张敏, 胡海清. 林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30(4):44-46.
|
[29] |
赵彬, 孙龙, 胡海清, 等. 兴安落叶松林火后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3(26):452-459.
|
[30] |
胡海清, 李莹, 张冉, 等. 火干扰对小兴安岭两种典型林型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5, 35(1):101-10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6 |
[31] |
林启美, 吴玉光.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J]. 生态学杂志, 1999, 8(2):63-66.
|
[32] |
石炳东, 韩懂懂, 李兆国, 等.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2, 50(12):78-82,98.
|
[33] |
张亨宇, 沈建辛, 张洪波, 等. 林火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7(7):99-102.
|
[34] |
王楠, 王传宽, 邸雪颖, 等. 春季冻融期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8):2757-2766.
doi: 10.13287/j.1001-9332.201908.040 |
[35] |
王芊姿, 喻阳华. 森林土壤微生物计量学研究进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3):118-122.
|
[36] |
杨光, 李兆国, 石炳东.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土壤有效磷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时空演变特征[J]. 生态学报, 2023, 43(13):1-11.
|
[37] |
王伟, 张兴龙, 窦旭, 等. 中度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和钾元素的影响[J]. 森林工程, 2020, 36(1):10-18.
|
[38] |
|
[39] |
周司涵, 张韫, 崔晓阳.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土壤速效钾时空动态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4(5):141-147.
|
[40] |
贾国梅, 何立, 程虎, 等.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4):23-27.
|
[41] |
孔健健, 张亨宇, 荆爽. 大兴安岭火后演替初期森林土壤磷的动态变化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6):1515-1523.
|
[42] |
彭瑶, 曹凤艳, 曲来叶. 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 37(4):549-55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0 |
[43] |
|
[44] |
陶玉柱. 火对塔河森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干扰作用[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4.
|
[45] |
WEIKE, SHUKUI, NIU, et al. Short-term response of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to differing wildfire severity in Pius tabulaeformis stand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1):1148-1148.
doi: 10.1038/s41598-019-38541-7 |
[46] |
谷会岩, 金屿淞, 张芸慧, 等. 林火对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7):48-54.
|
[47] |
|
[48] |
王楠, 瓮岳太, 杨光, 等.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8(5):21-28.
|
[49] |
周瑞莲, 张普金, 徐长林. 高寒山区火烧土壤对其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及灰色关联分析[J]. 土壤学报, 1997, 34(1):89-96.
|
[50] |
|
[51] |
doi: 10.3390/su10041071 URL |
[52] |
周道玮, 岳秀泉, 孙刚, 等. 草原火烧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 1999:118-24.
|
[53] |
田尚衣, 周道玮, 孙刚, 等. 草原火烧后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107-110.
|
[54] |
doi: 10.2307/3896875 URL |
[55] |
doi: 10.2307/3896687 URL |
[56] |
|
[57] |
杨新芳, 鲍雪莲, 胡国庆, 等. 大兴安岭不同火烧年限森林凋落物和土壤 C、N、P化学计量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5):1359-1367.
|
[58] |
张坤, 包维楷, 杨兵, 等. 林下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 23(6):1178-1184.
|
[59] |
周粉粉, 郭蒙, 钟超, 等. 呼伦贝尔草原火时空格局及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22, 42(10):1838-1847.
doi: 10.13249/j.cnki.sgs.2022.10.016 |
[60] |
宫大鹏, 康峰峰, 刘晓东. 新巴尔虎草原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气象因子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 40(2):82-89.
|
[1] | 陆姣云, 田宏, 张鹤山, 熊军波, 刘洋. 基于中国知网的氮循环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58-164. |
[2] | 殷丽萍, 刘思远, 蔡成梅, 石小丽, 朱小娟, 袁国明, 汪吉东, 张辉, 徐聪, 马洪波. 嘉博文土壤调理剂对萝卜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64-71. |
[3] | 黄颖博, 罗凡, 龚雪蛟, 王迎春, 李兰英, 刘东娜, 尧渝.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88-96. |
[4] | 郭巨先, 李桂花, 符梅, 刘县明, 罗文龙, 骆善伟, 刘玉涛. 微生物有机肥对芋头产量品质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20-27. |
[5] | 武明雅, 陈俊强, 马海林, 刘方春, 刘丙花, 刘幸红, 司东霞. 印度梨形孢定殖策略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119-126. |
[6] | 蔡雅琪, 包天莉, 焦晓光. 东北黑土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9): 39-45. |
[7] | 刘金灵, 张亚茹, 王宇光, 耿贵.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6): 60-66. |
[8] | 练瀚, 韩蓉蓉, 杨小玉, 唐祥友, 张兴翠, 胡开治. 金钱草—水稻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4): 84-89. |
[9] | 张健朗, 罗连荷, 毛健辉, 霍春宇, 王正木, 陈祖静. 林木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趋势和脉络——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1): 48-56. |
[10] | 张泰劼, 张纯, 郭文磊, 田兴山. 阔叶丰花草对华南丘陵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7): 26-36. |
[11] | 廖金梅, 黄维, 李安生, 刘少群, 孙彬妹, 郑鹏. 氮素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6): 82-87. |
[12] | 邓莹莲, 赵长林.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大理剑川羊肚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0): 79-87. |
[13] | 吴松, 周甜, 杨立宾, 江云兵, 潘虹, 刘永志, 杜君. 基于VOSviewer的叶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42-150. |
[14] | 赵双梅, 刘宪斌, 李红梅, 董文彩, 沈健萍, 包金美, 梁芳, 鲁美. 云南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分布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88-95. |
[15] | 王竟夷, 刘晋, 钱平, 李奇庚, 白厚增, 张晓娟. 应急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6): 132-13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