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1):102-109. [23]	李刚,李崇银,谭言科,等.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及其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18(4):539-550.
 [24]	彭加毅,孙照渤.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1):37-43.
 [25]	张键.ENSO事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1:30.
 [26]	韩文韬,卫捷,沈新勇.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响应的时空稳定性分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1):97-106.[1]	许武成,马劲松,王文.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J].气象科学,2005,25(2):212-220.
 [2]	Zhang Tianyi, Zhu Jiang, Yang Xiaoguang, et al. Correlation changes  between  rice  yields  in  North  and  Northwest  China  and  	ENSO from 1960 to 2004[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8,148(6):1021-1033.
 [3]	Davey M K, Brookshaw A, Ineson 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impact of ENSO on precipitation and near-surface temperature[J]. Climate Risk Management,2014,1:5-24.
 [4]	沈永平,王国亚.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13,35(5):1068-1076.
 [5]	钱维宏.全球气候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0-235.
 [6]	巢纪平.ENSO循环机理和预测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2-76.
 [7]	李耀辉,李栋梁,赵庆云,等.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2):205-213.
 [8]	沈晓琳.北极涛动与ENSO对华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53-71.
 [9]	王苗,郭品文,邬昀.ENSO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季节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6):808-816.
 [10]	王常山,王庆,夏艳玲,等.1961-2011年山东地区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353-360,383.
 [11]	韩玮,韩永红,杨沈斌.1961-2011年山东气候资源及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3):425-434.
 [12]	廉丽姝,李为华,朱平盛.山东省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06,34(1):57-61.
 [13]	王庆,马倩倩,夏艳玲,等.最近50年来山东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2):220-228.
 [14]	孟翠玲,徐宗学.ENSO与山东省降水的关系[J].人民黄河,2007,29(1):33-35,42,80.
 [15]	李恩菊,赵景波.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80-84.
 [16]	孙佳.47年来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08:18-19.
 [17]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47-69.
 [18]	王慧.1956-2011年环渤海地区气候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12.
 [19]	王林林,王智勇,史同广,等.基于DEM的山东省气温分布模拟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2(1):79-84.
 [20]	徐宗学,孟翠玲,赵芳芳.山东省近40a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气象科学,2007,27(4):387-393.
 [21]	王绍武,龚道溢.近百年来的ENSO事件及其强度[J].气象,1999,25(1):10-14.
 [22]	李晓燕,翟盘茂.ENSO事件指数与指标研究[J].气象学报,2000,58(1):102-109.
 [23]	李刚,李崇银,谭言科,等.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及其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18(4):539-550.
 [24]	彭加毅,孙照渤.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1):37-43.
 [25]	张键.ENSO事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1:30.
 [26]	韩文韬,卫捷,沈新勇.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对ENSO响应的时空稳定性分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1):97-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