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亚军, 梁月荣. 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6. | 
																													
																						| [2] | 王华贵. 武夷水仙的来源与栽制技术要点[J]. 福建茶叶, 2008(2):28-29. | 
																													
																						| [3] | 陈荣冰. 关于武夷水仙的“枞味”[J]. 茶道, 2020(2):96-97. | 
																													
																						| [4] | HE Wen, REN Fang, WANG Yingqian, et al. Application of GC-IMS in detection of food flavor substances[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0, 545(1). | 
																													
																						| [5] | 陈彦憬, 于建娜, 敬国兴, 等.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20, 39(12):1480-1488. | 
																													
																						| [6] | 王文杰. 茶叶品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 2006(3):40-42. | 
																													
																						| [7] | 霍羽佳, 任芳, 陈硕.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基于挥发性化合物指纹信息的茶叶质量评估新技术[A]. 山东省分析测试协会,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全国地方分析测试协(学)会创新战略联盟. 第八届食品质量安全技术论坛论文集[C]. 2017:5. | 
																													
																						| [8] | 王辉, 田寒友, 李文采, 等.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冷冻猪肉贮藏时间快速判别方法[J]. 食品科学, 2019, 40(2):269-274. | 
																													
																						| [9] | 浙江大学,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 
																													
																						| [10] | 段学艺, 胡华健, 朱强, 等. 贵州大树茶儿茶素组分及其品质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138-140. | 
																													
																						| [11] | 赵峰. 武夷岩茶“岩韵”品质构成机理及质评技术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 
																													
																						| [12] | 阮宇成, 程启坤. 茶儿茶素的组成与绿茶品质的关系[J]. 园艺学报, 1964, 3(3):278-300. | 
																													
																						| [13] | 李庆伟. 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研究[J]. 农学学报, 2014, 4(6):64-66. | 
																													
																						| [14] | 武辰阳, 侯海玲. 日照绿茶茶品质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45(11):1886-1889 | 
																													
																						| [15] | 王海斌, 叶江华, 陈晓婷, 等. 不同品种乌龙茶种植后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的变化[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6):51-55. | 
																													
																						| [16] | 石晶, 胡秋林, 陈荣冰. 不同树龄武夷水仙品质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比较分析[J]. 福建茶叶, 2019, 41(8):5-6. | 
																													
																						| [17] | SONG H, LIU J. GC-O-MS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flavor analysi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 114:187-198. doi: 10.1016/j.foodres.2018.07.037    
																																					URL
 | 
																													
																						| [18] | 邱晓红, 张丹丹, 韦航, 等.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7):1195-1201. | 
																													
																						| [19] | 廖素兰, 翁器林, 唐云云, 等. 不同萃取方式分析武夷水仙茶挥发性成分[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38(12):7-16. | 
																													
																						| [20] | 邓慧莉. 武夷岩茶加工过程香气形成及糖苷酶基因表达的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 
																													
																						| [21] | 黄旦益, 齐冬晴, 沈程文, 等. 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0):189-199. | 
																													
																						| [22] | 刘亚芹, 王辉, 黄建琴, 等. GC-IMS在绿茶挥发性物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茶叶加工, 2020(1):55-59. | 
																													
																						| [23] | 林若川, 邓榕, 许丽蓉. 基于GC-IMS技术的绿茶风味鉴别方法可行性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 44(23):19-21. | 
																													
																						| [24] | 金文刚, 陈小华, 耿敬章, 等.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产地“汉中仙毫”气味指纹差异[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47(5):231-237. | 
																													
																						| [25] | 李俊杰, 徐元昊, 陈梦娟, 等. 手筑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组分变化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 41(24):144-154. | 
																													
																						| [26] | 刘学艳, 王娟, 彭云, 等. 基于电子鼻与GC-IMS技术云南昌宁红茶香气研究[J]. 茶叶通讯, 2021, 48(1):80-89. | 
																													
																						| [27] | 刘学艳, 王娟, 彭云, 等. 基于GC-IMS对勐海县晒青毛茶的挥发性组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42(14):233-240. | 
																													
																						| [28] | 江津津, 谢佩桦, 任芳, 等.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新会柑普茶的风味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41(12):21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