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食品·营养·检测·安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福建烤烟淀粉含量与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关系
    张志灵, 林海滨, 王新旺, 林隆, 陈星峰, 高伟民, 林祖斌, 陈庆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1): 136-14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114  
    摘要 + 236 )   HTML 2 )    PDF ( 1248KB )( 43 )   

    研究旨在丰富不同香型烤烟烟叶研究,为清甜蜜甜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2013—2020年福建省主要植烟区273个初烤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对样品淀粉含量、外观质量、感官质量等20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采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福建烟区烟叶淀粉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部烟叶与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下部烟叶。淀粉含量对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呈类抛物线关系,中淀粉含量组别具有最好的外观质量特性和感官质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低淀粉含量组别淀粉含量主要通过油分、饱满度2个指标影响外观质量,通过香味、甜感、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及余味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中淀粉含量组别淀粉含量主要通过油分、饱满度和光泽度3个指标影响外观质量,通过香味、甜感、香气质、杂气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高淀粉含量组别中淀粉含量对整体外观质量指标都有负向影响,通过香味和劲头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福建烟区烟叶淀粉含量较高且样品间差异较大,烟叶淀粉含量偏高或过低都会对烤烟的品质有不良的影响,在生产中应平衡控制淀粉含量以提高烟叶品质。

    干燥方法对‘墨红’玫瑰品质的影响
    马艳芝, 齐珂佳, 王向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1): 142-14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76  
    摘要 + 236 )   HTML 1 )    PDF ( 1297KB )( 38 )   

    旨在筛选最佳的干燥方法,为玫瑰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新鲜云南‘墨红’玫瑰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新鲜花瓣,测定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玫瑰花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品质影响不尽相同,微波低火处理的玫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微波温火干燥处理所得多糖含量最多,微波中火干燥的黄酮含量最高,烘干70℃干燥处理的多酚含量最高,晒干处理后花青素相对浓度最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微波处理以微波低火干燥为佳,烘干干燥以70℃干燥为最好,阴干较晒干好。多种干燥方式以微波低火干燥的玫瑰品质最佳。

    水茄叶片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王文萱, 李云鹏, 徐鹤宁, 赵鑫, 马柔, 张丽娜, 张莹莹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0): 118-12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55  
    摘要 + 228 )   HTML 4 )    PDF ( 5008KB )( 40 )   

    为提高水茄叶片总皂苷的提取率,本试验优化水茄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水茄叶片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水茄叶片总皂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30%,料液比1:15.06 (g/mL),提取时间95.56 min,提取温度62.29℃,在此条件下,水茄叶片总皂苷的理论提取率为38.82%,且响应面模型拟合性良好、预测性良好、操作可信。响应面法优化的水茄叶片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大米中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变化
    韩丽欣, 任红波, 孟利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0): 126-1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166  
    摘要 + 278 )   HTML 8 )    PDF ( 1279KB )( 35 )   

    为了研究大米中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变化,本研究归纳了大米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组成,分析了生长因素、遗传因素对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以及在储藏中挥发物含量的变化,并对大米释放香味的方式进行探讨,阐述了大米中的风味物质从来源、积累到释放的全过程。在风味物质形成的过程中,一些挥发性化合物产生的条件并未明确,且对大米遗传因素研究方面还较不全面。目前对于香气物质2-乙酰基-1-吡咯啉(2-AP)的研究较广泛,而其他物质的遗传因素不全面。

    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花生仁外观品质检测研究
    杨露露, 秦华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7): 151-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18  
    摘要 + 191 )   HTML 3 )    PDF ( 2731KB )( 32 )   

    为了提高对花生仁外观缺陷的在线分类准确率及效率。通过对采集完好、破损、霉变的花生仁RGB图像进行均值位移法、灰度处理以及阈值分割等预处理,研究提取了花生仁HSV颜色空间下的H、S、V各分量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共6个颜色特征值,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能量、熵、对比度、逆差分矩共4个纹理特征值,构建颜色和纹理结合的特征向量,最后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SVM分类器对花生仁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在花生仁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上,BP神经网络为96.67%,SVM分类器为97.22%,后者优于前者,在识别时间上BP和SVM分别为2.5 s和1.1 s,识别效率上也是SVM更好,综合识别准确率和效率两方面考虑,优先选择SVM分类器模型来对花生仁进行分类识别。

    香草提取物和植物精油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效应
    李荣林, 唐君, 艾仄宜, 穆兵, 杨亦扬, 陈正涛, 史海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6): 111-1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98  
    摘要 + 232 )   HTML 5 )    PDF ( 1434KB )( 24 )   

    为了解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抗逆生理的影响,开发环境友好型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技术,本研究用香草(迷迭香、紫苏、猫薄荷新鲜组织)乙醇提取物、植物精油(冬青油、二氢茉莉酸酯)分别配成0.1%水溶液作为外源处理剂,于12月初对茶树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处理剂用液量7500 L/hm2,连续2次)。结果,经处理后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相对提高27.8%~55.6%,多酚相对提高3.93%~24.2%,除薄荷提取物处理外,茶树叶片二醛相对含量降低9.2%~32.8%;酶活性分析指出,经处理后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1.89~4.35倍,脂氧合酶活性升高1.41~2.5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1.98~15.7倍,但只有迷迭香和紫苏提取物处理苯丙解氨酶(PAL)活性升高,其余处理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检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基因CsOPB3表达情况指出,二氢茉莉酸酯、迷迭香、紫苏提取物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上调明显,而在薄荷提取物、冬青油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下调。经植物精油或香草提取物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其水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了1.3~2.9倍。本研究表明初冬茶园喷施植物精油和香草提取物具有提高茶树抵抗低温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所测生理指标在茶树抵抗其他非生物逆境或抵抗病虫害胁迫中的共性指示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本研究所用不同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防御更广泛的逆境胁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大兴安岭凋落物中可培养真菌分离、鉴定及活性筛选
    司璐, 吴彤, 甄锦程, 于洪佳, 刘瑶, 杨骁, 徐利剑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6): 118-12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49  
    摘要 + 193 )   HTML 4 )    PDF ( 1610KB )( 29 )   

    本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尝试分离与鉴定具有抗菌与抗氧化活性的真菌资源。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凋落物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进行真菌鉴定,利用平板打孔药剂扩散法测试抗菌活性,通过TLC-DPPH法进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本研究共分离得到65株真菌,它们分别隶属于47个属,54个分类单元,其中有16株真菌的序列相似性≤98%。这16株真菌中有8株有抗细菌活性,有10株有抗真菌活性,有6株菌的粗提物有抗氧化活性。发现3株真菌同时具有抗菌、抗氧化活性,它们最相近菌属分别为PhaeosphaeriaCephalosporiumOphiobolus。大兴安岭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抗菌及抗氧化的真菌天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备选菌株。

    基于HPLC指纹图谱技术的烤烟质量分类研究
    董世良, 詹斯文, 何结望, 邱彤, 张雪琼, 刘峰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5): 151-15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48  
    摘要 + 273 )   HTML 5 )    PDF ( 1468KB )( 87 )   

    为解决当前烤烟质量分类费时费力且主观偶然性强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对来自多个省份的典型烟叶产区共14批B2F下限等级烟叶进行图谱信息采集,并基于14批烟叶图谱进行主成分提取、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取前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钾和主成分值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来自多个省份典型烟叶产区的烟叶可大致分为3类。其中第1类样品与第2类样品的钾含量差异明显;第2类样品中氯的含量明显高于第1、3类样品。试验结果表明,烟叶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作为烟叶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此方法可以提高烟草品质判别效率,降低人工评价的个体差异。

    产紫丁香苷内生真菌CJ7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张赫, 尤梦瑶, 万璐, 闫佳佳, 刘松梅, 郑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5): 143-15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88  
    摘要 + 181 )   HTML 4 )    PDF ( 1505KB )( 76 )   

    为高效利用刺五加内生真菌资源,推动紫丁香苷的生产,采用HPLC法,以紫丁香苷为对照,分析内生真菌CJ7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法对内生真菌CJ7发酵条件进行优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内生真菌CJ7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CJ7发酵液中含有紫丁香苷。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CJ7对10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为明显。经优化,CJ7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2.5%,牛肉膏质量浓度2.0%,初始pH 7.0,装液量40%,接种量2%,培养8天,摇床转数120 r/min,发酵温度28℃。经鉴定,内生真菌CJ7为产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上述研究说明,内生真菌CJ7为紫丁香苷产生菌。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丁香苷提供参考。

    沂蒙丘陵生态区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分析
    张艳艳, 代琛, 赵百英, 刘孟, 张本强, 武博, 高阳, 张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2): 145-15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23  
    摘要 + 577 )   HTML 6 )    PDF ( 1230KB )( 27 )   

    为明确沂蒙丘陵生态区蜜甜焦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的影响,选取2020年山东潍坊、临沂、日照产烟区176份典型代表性烤烟样品(包括下部烟X2L、X3L、X2F、X3F,中部烟C2F、C3F、C2L、C3L,上部烟B2F、B3F、B2L、B3L),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燃烧性与总烟碱和两糖差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灰分与还原糖和氯、两糖差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刺激性与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总烟碱与浓度、劲头呈正相关,氮碱比与浓度、劲头呈负相关,氯与刺激性、余味呈负相关。综上,总烟碱、氮含量、氯含量是影响沂蒙丘陵生态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

    醇化烟叶表面细菌筛选及增香效应研究
    王祯, 刘晨, 王文婷, 张霞, 朱先约, 朱萍, 宋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2): 151-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21  
    摘要 + 236 )   HTML 3 )    PDF ( 1344KB )( 29 )   

    为明确烤烟醇化过程中烟叶表面增香微生物对其品质的作用,以6个不同产地的烟叶为试材,通过菌株分离和产酶能力筛选,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将烟丝发酵样进行感官质量评吸、常规化学成分和多酚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Y99处理样的感官评吸质量提升最为明显,能有效增加烟叶香气和甜感,其处理后的牡丹江、庆阳烟叶总分分别增加了2.26、2.03分,舒适度提升,香气质和香气量分别增加0.44、0.33分,刺激性和杂气降低。本研究筛选出1株可同时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GY99。同时还筛选到3株可明显改善烟草品质的菌株,分别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GY96、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GY72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菌株GY67。

    刺五加果多糖ASPF的结构表征及其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崔雪娇, 佟潇禹, 张彦龙, 曾伟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2):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79  
    摘要 + 197 )   HTML 3 )    PDF ( 2220KB )( 16 )   

    从刺五加果实体中纯化得到一种均一分子量多糖ASPF,对其结构表征及体外抗肺癌活性进行研究。将提取得到的粗多糖通过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进行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后,将ASPB-3通过Sephadex G-200凝胶柱色谱得到ASPF,选择GPC、IR、HPLC方法对该多糖进行结构解析,并采用CCK-8法研究其对肺癌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测得ASPF的糖醛酸含量为22.9%,是一种酸性果胶类结构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W为9.7462×104,IR扫描结果显示其具有吡喃环结构,单糖测定结果显示其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对A549细胞存在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凋亡基因Bcl-2/Bax有关。ASPF对人肺癌细胞具有一定体外抑制作用。

    绿茶滋味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廖珺, 王烨军, 苏有健, 方洪生, 张永利, 孙宇龙, 方雅各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1): 136-14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900  
    摘要 + 242 )   HTML 2 )    PDF ( 1105KB )( 42 )   

    绿茶是中国主要的消费茶类,滋味是其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综述已有文献表明,茶树品种、栽培环境、加工工艺、贮藏条件等因素会影响绿茶中主要滋味成分的含量及比例,从而影响其品质。本研究论述了调控这些关键因素对绿茶滋味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绿茶滋味品质调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提升绿茶的滋味品质提供借鉴与参考。

    烤烟‘渝金香1号’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周东, 张艳, 吕俊, 张建奎, 邓可宣, 宗学凤, 戴秀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9): 146-15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80  
    摘要 + 277 )   HTML 3 )    PDF ( 1293KB )( 93 )   

    对烤烟新品种‘渝金香1号’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改进以及卷烟配方应用提供依据。取重庆市巫山县烟区的‘渝金香1号’以及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K326’(对照)中部C3F等级烟叶,经蒸馏萃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致香成分及含量。试验检测出70种致香物质或潜香物质成分;‘渝金香1号’萜烯类、醛、酮类物质的含量稍低于对照品种‘云烟87’和‘K326’;氮杂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稍高于‘云烟87’和‘K326’;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低于‘云烟87’,高于‘K326’;致香物质占测出致香或潜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为23.48%,高于‘云烟87’(22.74%)和‘K326’(17.98%),有利于在陈化过程中快速降解生成致香成分;新植二烯与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低于‘云烟87’和‘K326’,对于降低烟气的刺激性、协调吃味有利;植物呋喃类含量与新植二烯含量的比例高于‘云烟87’和‘K326’,类胡萝卜素重要致香降解产物总量比‘云烟87’和‘K326’分别高5.92%和5.22%,叶面分泌物降解产物或衍生物总量(34.310 µg/g)高于对照品种‘云烟87’(32.996 µg/g)和‘K326’(32.490 µg/g),有利于彰显‘渝金香1号’烤后烟叶的香气特征。‘渝金香1号’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比例较协调,香气质量较好。

    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高产异嗪皮啶的发酵工艺
    张赫, 万璐, 闫佳佳, 尤梦瑶, 曾伟民, 郑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9): 152-1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02  
    摘要 + 192 )   HTML 2 )    PDF ( 1629KB )( 28 )   

    为提高发酵刺五加中异嗪皮啶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测定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菌株AJ14的菌悬液加入量及底物质量浓度对发酵刺五加中异嗪皮啶含量的影响,以获取单因素实验的最优值,然后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模块,分析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菌株AJ14的菌悬液加入量3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异嗪皮啶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初始pH 7.5、发酵温度27℃、发酵菌株AJ14菌悬液(1×107 CFU/mL)加入量6 mL的条件下,异嗪皮啶含量为(0.6629±0.0007) 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高效生产异嗪皮啶奠定基础,也可为其他中药发酵工艺提供数据参考。

    变温萎凋技术对贡眉白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 王迎春, 叶玉龙, 龚雪蛟, 黄颖博, 熊元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9): 159-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65  
    摘要 + 249 )   HTML 4 )    PDF ( 1304KB )( 41 )   

    为探讨变温萎凋对白茶品质影响,以不同季节的贡眉白茶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萎凋过程中,加入10、30、50 s的短时热风(45℃)萎凋处理,研究变温萎凋对白茶的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萎凋,30 s变温萎凋处理使贡眉白茶在感官品质上出现青气褪去、蜜香呈现、茶汤橙红、滋味甜醇的变化,呈现陈年白茶的特征;而10 s处理后仍旧带有新做白茶的青涩味;50 s处理后的白茶在干茶、叶底、汤色上均出现明显红变,滋味和香气已呈现红茶的甜醇特征。3种变温萎凋处理均会降低贡眉白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EGCG、ECG、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等物质的含量,会增加黄酮、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而比较不同季节,夏季贡眉白茶经过30 s处理后,咖啡碱、茶多酚、EGCG、EC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春季和秋季,黄酮、GC和EC等非酯型的儿茶素含量增加幅度大于春季和秋季,且感官审评得分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时间变温萎凋对不同季节白茶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将30 s、45℃的变温萎凋处理作为一种加速白茶陈化、提高夏茶利用价值的工艺手段。

    油橄榄叶果营养元素动态及其相关性
    戴前莉, 朱恒星, 黄飞逸, 卢敏, 陈本文, 陈琴, 管运峰, 尹思琴, 祝元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8): 153-1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697  
    摘要 + 235 )   HTML 2 )    PDF ( 2169KB )( 29 )   

    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合川地区油橄榄树体的营养状况和果实膨大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油橄榄的平衡有效施肥提供依据,实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以不同生长时期内3株树势相同,无病虫害的7年生‘豆果’油橄榄树为研究材料,基于硝酸—盐酸—高氯酸消煮—ICP法测定叶片和果实中大量和微量元素P、K、Ca、Mg、Fe、Mn、Cu、Zn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元素N含量,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纵横径。结果表明:“豆果”生长期内,大量元素在叶片和果实中随果实膨大存在不同变化趋势。总体上,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Ca>N>P>Mg;果实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N>Ca>P>Mg。对微量元素Fe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元素Mn、Zn、Cu,且叶片中元素Fe远高于果实中的。叶片内部-果实内部-叶片-果实间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果实膨大-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普遍的显著相关性。从矿质元素在“豆果”叶片、果实中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来看,营养元素N、K、Ca在发育期中一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肥料施用上应充分满足;考虑到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建议生产上施用N肥时还应搭配P肥、K肥、微量元素肥(含Cu和Zn)施用,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广西多穗石柯根皮苷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秦荣秀, 杨漓, 李桂珍, 谷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6): 139-1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613  
    摘要 + 190 )   HTML 5 )    PDF ( 1389KB )( 24 )   

    为解决现有工艺中根皮苷得率和纯度不高的问题,以多穗石柯叶为实验材料,采用萃取法对多穗石柯根皮苷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根皮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多穗石柯干叶粉碎过30目筛,乙醇浓度75%,料液比1:15,浸泡时间24 h,超声时间20 min,离心时间15 min,甲醇浓度50%。在该条件下获得的根皮苷平均得率为7.63%,平均纯度为91.10%。

    广东鲜食橄榄果实质构特性比较
    肖维强, 刘传滨, 匡石滋, 邵雪花, 刘传和, 贺涵, 赖多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6): 132-1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606  
    摘要 + 294 )   HTML 4 )    PDF ( 1351KB )( 25 )   

    为比较分析广东省主要鲜食橄榄果实质构特性的差异,探讨鲜食橄榄果实质地评价的量化参数,验证感官评价质地的有效性。采用质构刺穿试验法对7个优质鲜食橄榄品种果肉质构参数和2种水肥管理方式不同成熟期的‘香甜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果肉的各质构参数变异系数为12.57%~23.95%,差异性显著,与感官评价一致;果皮强度与果皮脆性和果皮韧性均呈显著正相关,果皮破裂深度与果肉硬度呈显著负相关。采用本次试验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橄榄完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6%、可滴定酸3.5%、单宁54.9%、果皮强度12.7%、果皮脆性23.5%,降低粗纤维10%、果皮韧性13.7%。果实质地品质参数主成分分析表明,果皮强度、果实硬度和纤维指数可作为质地参数量化区分不同品种间的差别,并明确果皮强度、果实硬度分别小于2300、1600 g和纤维指数大于10,为鲜食橄榄果肉质地品质较好的数值范围。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质构刺穿试验法量化评价鲜食橄榄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

    红甜菜和甜菜红素的综合应用研究进展
    刘亚昕, 闫桦, 唐玲, 谭文勃, 兴旺, 刘大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3):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33  
    摘要 + 291 )   HTML 7 )    PDF ( 1096KB )( 44 )   

    文章归纳总结了红甜菜根内的活性物质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了红甜菜及甜菜红素在抑菌抗疟、抗炎、抗病毒、心血管、细胞和神经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评述了其作为添加剂和主要营养成分,在饮料、肉制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生物学价值。此外,还简述了红甜菜在种植过程中的耐盐碱及净水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甜菜红素近年来在绿色环保领域的应用。可以看出,红甜菜及其相关产业极具发展潜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