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庆富 主编, 荞麦属植物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1-2.
|
[2] |
张璟, 欧仕益 . 荞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0(11):44-45.
|
[3] |
欧阳平, 张高勇, 康保安 . 整体正交设计对苦荞麦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25(2):112-115.
|
[4] |
肖诗明 . 凉山州苦荞麦的形成、现状及发展[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4-18.
|
[5] |
赵刚 主编, 苦荞加工与产品开发新技术[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0.
|
[6] |
樊杰, 申飞翔, 何益 , 等. 远志属4种药用植物不同干燥方法叶材料DNA提取方法研究[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5):35-37.
|
[7] |
姜生秀, 兰海燕 . 杏仁基因组DNA微量提取的改良方法[J]. 北方园艺, 2012(20):105-107.
|
[8] |
徐彦军, 刘洋 . 苦瓜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51(17):3866-3868.
|
[9] |
刘明勤, 张正英, 赵丽娟 . 一种适于PCR扩增的荞麦DNA大量提取及纯化方法[J]. 杂粮作物, 2008,28(3):145-147.
|
[10] |
刘龙洲, 曲延英, 姚源松 , 等. 三种玉米DNA提取方法探究[J]. 新疆农业大学大学学报, 2003,26(1):31-33.
|
[11] |
Iwata H, Imon K, Tsumura Y ,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Japanese indigenous common buckwheat (Fagopyrum esculentum) cultivars as determined from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and quantitative agronomic traits[J]. Genome, 2005,48(3):367-377.
|
[12] |
Konishi T, Iwata H, Yashiro K ,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common buckwheat[J]. Breed Sci, 2006: 277-285.
|
[13] |
高凡 . 苦荞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及其黄酮合成酶CHS基因的克隆[D]. 太原:山西大学, 2010.
|
[14] |
韩瑞霞, 张宗文, 吴斌 , 等. 苦荞SSR引物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13(5):759-764.
|
[15] |
赵孟良, 韩睿, 李莉 . 菊芋不同部位DNA提取的比较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3,25(5):994-996.
|
[16] |
忻骅, 袁卫明, 顾其敏 . 抽提大豆各组织总DNA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7,13(6):719-721.
|
[17] |
朱新产, 白文钊 .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DNA和RNA含量的动态变化[J]. 西北农业学报, 1995,4(2):77-80.
|
[18] |
李庆云, 庄东红, 胡忠 , 等. 花生不同部位对提取DNA的影响[J]. 花生学报, 2003,32(2):16-20.
|
[19] |
邓阳川, 向丽, 苏燕燕 , 等.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花椒属物种EST-SSR标记开发[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8网络首发.
|
[20] |
李欢, 张娜, 李依民 , 等. 利用转录组测序挖掘掌叶大黄蒽醌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J]. 药学学报, 2018网络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