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程序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及其治理开发的生态学原则[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11):1503-1506. | 
																													
																							| [2] | 周一敏, 张昂, 赵昕奕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性评估[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53(6):1099-1107. | 
																													
																							| [3] | 周健民, 沈仁芳 . 科学出版社[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980. | 
																													
																							| [4] | 孔忠东, 徐程扬, 杜纪山 .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22(6):165-168. | 
																													
																							| [5] | 吴礼军, 刘青, 李瓅 , 等.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成效综述[J]. 林业经济, 2009(9):21-37. | 
																													
																							| [6] | 吕海波 .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土壤的理化性质[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42(1):118-121. | 
																													
																							| [7] | 薛亚永, 王晓峰 .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还林还草土壤保持效应评估[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35(5):122-128. | 
																													
																							| [8] | 李玉婷, 张建军, 田宁宁 , 等.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46(8):113-120. | 
																													
																							| [9] | 丛巍巍 . 东北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组成影响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4. | 
																													
																							| [10] | 潘佑静, 杨智, 韩文君 , 等. 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下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渗透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8):191-193,196. | 
																													
																							| [11] | 周涛, 戴全厚, 吴秀芹 , 等. 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地土壤养分效应及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18(6):71-74. | 
																													
																							| [12] | 鹿士杨, 彭晚霞, 宋同清 , 等.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特性[J]. 生态学报, 2012,32(8):2390-2399. doi: 10.5846/stxb201103070271    
																																					URL
 | 
																													
																							| [13] | 王昭艳, 左长清, 曹文洪 , 等. 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J]. 土壤学报, 2011,48(4):715-724. | 
																													
																							| [14] | 柯韵, 杨红薇, 王小国 , 等. 紫色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34(7):1398-1406. | 
																													
																							| [15] | 苑依笑, 王仁德, 常春平 , 等. 坝上地区不同年限退耕工程对土壤的保护作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32(9):84-89. | 
																													
																							| [16] | 张甘霖, 龚子同 . 科学出版社[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192. | 
																													
																							| [17] | 张晓霞, 杨宗儒, 查同刚 , 等.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J]. 生态学报, 2017,37(2):416-424. doi: 10.5846/stxb201507291596    
																																					URL
 | 
																													
																							| [18] | 佟小刚, 韩新辉, 吴发启 , 等. 黄土丘陵区三种典型退耕还林地土壤固碳效应差异[J]. 生态学报, 2012,32(20):6396-6403. doi: 10.5846/stxb201201020003    
																																					URL
 | 
																													
																							| [19] | 苏成西, 尚宇南, 洪云洪 , 等. 普洱市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改良土壤效应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3(11):46-50,79. | 
																													
																							| [20] | 李少华, 王学全, 包岩峰 , 等. 不同类型植被对高寒沙区土壤改良效果的差异分析[J]. 土壤通报, 2016,47(1):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