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恒恒, 黎妮, 刘树君 , 等. 种子萌发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J]. 作物学报, 2014,40(7):1141-1156.
|
[2] |
王小春, 杨文钰 . 作物种子穗发芽研究现状[J]. 种子, 2003(4):51-53.
|
[3] |
黄艳玲, 申广勒, 石扬娟 , 等. 穗发芽深度对早稻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24(7):119-122.
|
[4] |
马良勇, 杨长登, 李西明 , 等. 早稻穗发芽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J]. 育种与品种, 2004(1):15-16.
|
[5] |
楼坚锋, 姚丹青, 陈银华 , 等. 不同粳稻品种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初探[J]. 上海农业学报, 2013,29(5):119-121.
|
[6] |
Gubler F, Millar A A, Jacobsen J V . Dormancy release, ABA and pre-harvest sprouting[J]. Curr Opin Plant Biol, 2005,8:183-187.
|
[7] |
郑安俭, 王州飞, 张红生 . 作物种子萌发生理与遗传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33(1):218-223.
|
[8] |
钱春荣, 王俊河, 冯延江 , 等. 不同浸种时间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24(9):183-185.
|
[9] |
张玉屏, 朱德峰 . 浸种时间和温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水与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18(5):25-26.
|
[10] |
赵玉锦, 王台 .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a-淀粉酶与萌发速率关系的分析[J]. 植物学通报, 2001,18(2):226-230.
|
[11] |
张桂莲, 张顺堂, 童佳丽 , 等. 水稻种子休眠生理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27):65-69.
|
[12] |
赵庆勇, 陈涛, 赵春芳 , 等. 粳稻穗发芽的品种(系)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33(3):481-486.
|
[13] |
李合生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
[14] |
王丽萍 . 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
[15] |
李敏 . 利用水稻代换系定位种子萌发速率和品种基因[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3.
|
[16] |
刘美, 张凤, 杨翠翠 , 等.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4,46(9):39-45.
|
[17] |
廖泳祥, 黄静, 高梅 , 等. 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穗发芽生理特性研究[J]. 核农学报, 2009,23(5):864-867.
|
[18] |
曹雅君, 江玲, 罗林广 , 等. 水稻品种休眠特性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24(2):1-5.
|
[19] |
杨浚, 陆建飞, 俞炳杲 , 等. 水稻穗发芽与籽粒内可溶性糖和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差异[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14(1):17.
|
[20] |
张桂莲, 杨定照, 张顺堂 , 等. 不同成熟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48(3):272-276.
|
[21] |
张静, 林泽川, 曹立勇 , 等. 水稻种子穗发芽与休眠性遗传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 2013,27(8):1136-1142.
|
[22] |
王丽萍, 彭欣怡, 程琴 , 等. 水稻穗发芽与种子休眠研究现状[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5,159:49-53.
|
[23] |
杨剑 . 合成小麦抗穗发芽QTL定位及六个籽粒萌发相关基因分子鉴定[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