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合忠, 毛树春, 张旺锋, 等.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3):441-451.
|
[2] |
陈奇恩, 田明军, 吴云康. 棉花生育规律与优质高产高效栽培[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74-96.
|
[3] |
娄善伟, 陈少毅, 帕尔哈提·买买提,等.棉花延迟吐絮收桃增产与机采收桃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5):84-90.
|
[4] |
杨佑明, 徐楚年. 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生理机制[J]. 植物学通报, 2003, 20(1):1-9.
|
[5] |
王修山, 陈方海, 张仁林, 等. 铃壳厚薄对棉铃主要性状的影响[J]. 中国棉花, 2002, 29(1):18-20.
|
[6] |
徐立华, 李大庆, 刘兴民, 等. 陆地棉棉铃发育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棉花学报, 1994, 6(4):253-255.
|
[7] |
胡德玉, 成云峰, 孙玉平, 等. 不同部位不同采摘期棉花纤维品质的变化[J]. 作物杂志, 2008, 3:103-106.
|
[8] |
陈冠文, 余渝. 棉铃发育温光效应的初步研究[J]. 棉花学报, 2001, 13(l):63-64.
|
[9] |
陈德华, 陈源, 周桂生. 高产条件下与棉铃发育有关的养分流研究[J]. 棉花学报, 2002, 14(1):28-32.
|
[10] |
陈源. 高品质棉品种棉铃发育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基本特征及其调节[D]. 扬州:扬州大学, 2006:21-22.
|
[11] |
高云光. 播期对棉铃发育及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4):668-672.
|
[12] |
郭志强, 刘华伟, 刘学义, 等. 气候条件对棉花优质高产的影响及对策[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22(5):23-27.
|
[13] |
汤庆峰, 文启凯, 田长彦, 等. 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新疆农业科学, 2003, 40(4):206-210.
|
[14] |
陈少毅, 曹新川, 王璐, 等. 新疆棉铃在生长过程中棉纤维的变化分析[J]. 新疆农垦技, 2011, 5:7-9.
|
[15] |
李艳萍, 董岳, 张强, 等. 棉花种子成熟和后熟过程中活力变化规律研究[J]. 种子, 2009, 28(5):27-30.
|
[16] |
李新平, 聂新富, 徐新洲, 等. 机采棉是棉花采收的必由之路[J]. 新疆农机化, 2001(1):32-35.
|
[17] |
樊建荣. 采棉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