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郑艺, 张丽, 周宇, 等. 1982-2012年全球干旱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7,34(1):59-66. | 
																													
																						| [2] | 李凤民, 徐进章, 孙国钧.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J]. 生态学报, 2003,23(9):1901-1909. | 
																													
																						| [3] | 李新周, 刘晓东, 马柱国.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4,21(2):97-103. | 
																													
																						| [4] | 张婷. 干旱胁迫对刺槐和油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D]. 杨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 
																													
																						| [5] | 蒋思思, 魏丽萍, 杨松, 等. 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J]. 生态学报, 2015,35(21):7061-7070. doi: 10.5846/stxb201312122936    
																																					URL
 | 
																													
																						| [6] | 李东胜, 史作民, 刘世荣, 等. 南北样带温带区栎属树种种子化学组成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2,32(24):7857-7865. doi: 10.5846/stxb201204100504    
																																					URL
 | 
																													
																						| [7] | 于丽敏, 王传宽, 王兴昌. 三种温带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35(12):1245-1255. doi: 10.3724/SP.J.1258.2011.01245    
																																					URL
 | 
																													
																						| [8] | 李娜妮, 何念鹏, 于贵瑞. 中国东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J]. 生态学报, 2016,36(2):430-438. doi: 10.5846/stxb201312182983    
																																					URL
 | 
																													
																						| [9] | 王芳, 刘鹏, 朱靖文. 镁对大豆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04(6):35-38.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4.06.010    
																																					URL
 | 
																													
																						| [10] | 肖列, 刘国彬, 李鹏, 等. 白羊草光合特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对CO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的响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23(2):389-397. | 
																													
																						| [11] | 申丽霞, 王璞, 张红芳, 等. 施氮对夏玉米不同部位籽粒灌浆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5,31(4):532-535. | 
																													
																						| [12] | 李友军, 熊瑛, 吕强, 等.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11):2219-2226. | 
																													
																						| [13] | 崔光军, 刘风珍, 万勇善. 花生荚果干物质积累与蔗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19):3965-3973. | 
																													
																						| [14] | 陈平, 孟平, 张劲松, 等. 两种药用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25(5):1300-1306. | 
																													
																						| [15] | 鱼欢, 冯佰利, 高金锋, 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26(2):9-12. | 
																													
																						| [16] | 侯俊峰, 黄鑫, 侯阁阁, 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小麦植株抗旱性及产量的关系[J]. 西北农业学报, 2017,26(11):1590-1597. | 
																													
																						| [17] | 马春梅, 郭海龙, 龚振平, 等. 不同基因型大豆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Ⅰ):可溶性总糖含量积累规律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10(4):65-69. | 
																													
																						| [18] | 王才斌, 孙彦浩, 牛振荣, 等. 高产花生叶片和荚果碳氮化合物代谢规律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6,13(2):99-104. | 
																													
																						| [19] | 孙虎, 王月福, 李尚霞, 等.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蔗糖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14(2):398-402. doi: 10.11674/zwyf.2008.0231    
																																					URL
 | 
																													
																						| [20] | 苏李维, 李胜, 马绍英, 等. 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6):1759-1764. | 
																													
																						| [21] | 董建康, 邓西民, 曾骧. 缺水条件下苹果幼树叶片14C同化产物的输出和分配[J]. 核农学报, 1994,8(2):92-96. | 
																													
																						| [22] | 徐迎春. 蓄水非关键期节水栽培条件下果树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0. | 
																													
																						| [23] | 姜东, 于振文, 李永庚, 等.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 2001,21(3):38-41.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01.03.065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