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秋良, 徐建文, 姜帅,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1):205-209.
|
[2] |
崔宁波, 殷琪荔.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响应[J]. 灾害学, 2022, 37(1):52-57.
|
[3] |
周广胜.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1):80-94.
|
[4]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有效性的影响评估[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6:2-49.
|
[5]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1):1-11.
|
[6] |
侯西勇. 1951—2000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08, 31(5):723-729.
|
[7] |
卢玢宇, 杨波, 裴占江, 等. 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10):1659-1664.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10.003
|
[8] |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等. 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资源利用效率[J]. 资源科学, 2021, 43(6):1234-1247.
doi: 10.18402/resci.2021.06.14
|
[9] |
张志高, 尹纪媛, 郭超凡, 等. 近61年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时空变化特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81(6):53-62.
|
[10] |
文想成, 张泰, 王学梅, 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及粮食产量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6):196-203.
|
[11] |
王秀芬, 杨艳昭, 尤飞, 等.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5):25-28.
|
[12] |
郭佩佩, 杨东, 王慧, 等. 1960—2011年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0):2806-2814.
|
[13] |
刘江, 潘宇弘, 王平华, 等. 1966—2015年辽宁省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3396-3406.
|
[14] |
孙彦坤, 田宝星, 高见, 等.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4(11):44-49.
|
[15] |
李秀芬, 赵慧颖, 朱海霞, 等.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生产力演变及其对伺候变化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8):2561-2570.
|
[16] |
黎景锐. 川中丘陵区近50年来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研究[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22.
|
[17] |
李敏. 近30年辽宁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分析[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
[18] |
刘丹, 李迎春.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1):184-191.
|
[19] |
辜晓青, 李美华, 蔡哲,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早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S1):84-89.
|
[20] |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贵州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估算[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180(11):1775-1782.
|
[21] |
张玉芳, 庞艳梅, 刘琰琰, 等.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7):813-820.
|
[22] |
庞艳梅, 陈超, 马振峰.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92(1):58-68.
|
[23] |
刘文茹, 陈国庆, 曲春红, 等. RCP情景下长江中下游麦稻二熟制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研究[J]. 生态学报, 2018, 38(1):156-166.
|
[24] |
杨霏云, 郑秋红, 罗蒋梅, 等. 实用农业气象指标[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6:6-11.
|
[25] |
李帅, 杜春英.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应用服务手册[M].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2013:2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