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Vol. 36 ›› Issue (24): 78-8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700470
所属专题: 农业气象
收稿日期:
2019-07-22
修回日期:
2019-11-14
出版日期:
2020-08-25
发布日期:
2020-08-20
通讯作者:
丁松爽
作者简介:
吕子鹤,女,1998年出生,河南南阳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现代烟草农业。通信地址: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95号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Tel:0371-63555713,E-mail:基金资助:
Lv Zihe(), Ding Songshuang(
), Lu Ruilin
Received:
2019-07-22
Revised:
2019-11-14
Online:
2020-08-25
Published:
2020-08-20
Contact:
Ding Songshuang
摘要:
探讨中国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现状,为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以及为农作物种植方案和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的常用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中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5种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中国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已逐渐深入,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生产措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AXENT模型、GIS技术、积分回归法、层次分析法等技术各有优缺点,现有方法的综合运用及新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为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吕子鹤, 丁松爽, 卢瑞琳. 中国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4): 78-84.
Lv Zihe, Ding Songshuang, Lu Ruilin. Climate Suitability of Crops in China: Research Progres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0, 36(24): 78-84.
[1] | 秦大河, 罗勇, 陈振林, 等.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06):311-314. |
[2] | 居煇, 许吟隆, 熊伟.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 环境保护, 2007(11):71-73. |
[3] |
Davidson Thomas. On the Climate of South California and Its Suitability as a Health Resort[J]. Glasgow medical journal, 1893,39(6).
URL pmid: 30434262 |
[4] | 郭柏林. 长兴岛柑桔气候适宜性的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 1983(06):20-21. |
[5] | 王雪娥. 玉米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的建立和应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2(02):63-72. |
[6] | 赵峰, 千怀遂, 焦士兴.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J]. 资源科学, 2003(06):77-82. |
[7] | 聂志刚, 任新庄, 李广, 等. 基于APSIM的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气候适宜性评价[J]. 中国农业气象, 2017,38(06):369-377. |
[8] | 陈炳东.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J]. 北京农业, 2012(18):153. |
[9] | 冶明珠, 郭建平, 蒋跃林, 等.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5):9104-9105,9134. |
[10] | 罗怀良, 陈国阶, 朱波. 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01):29-33. |
[11] |
Phillips S J, Anderson R P, E, Schapire R. 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of specie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6,190:231-259.
doi: 10.1016/j.ecolmodel.2005.03.026 URL |
[12] | 王运生, 谢丙炎, 万方浩, 等. 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11):2502-2506. |
[13] |
Phillips S J, Miroslav D. Modeling of species distributions with Maxent: new extensions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 Ecography, 2008,31(2):161-175.
doi: 10.1111/j.0906-7590.2008.5203.x URL |
[14] | 高蓓, 卫海燕, 郭彦龙, 等. 应用GIS和最大熵模型分析秦岭冷杉潜在地理分布[J]. 生态学杂志, 2015,34(03):843-852. |
[15] |
吴庆明, 王磊, 朱瑞萍,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顶鹤营巢生境适宜性分析——以扎龙保护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6,36(12):3758-3764.
doi: 10.5846/stxb201410101997 URL |
[16] | 王茹琳, 王明田, 罗家栋,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美味猕猴桃在中国气候适宜性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34(03):522-531. |
[17] | 朱耿平, 乔慧捷. Maxent模型复杂度对物种潜在分布区预测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16,24(10):1189-1196. |
[18] | 贾翔, 王超, 金慧, 等.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评价红松适宜分布区[J/OL]. 生态学杂志,1-9. Https://doi.org/10.13292/j.1000-4890.201908.017. |
[19] | 常晋义. GIS技术与应用[J].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04):95-97. |
[20] | 梁轶, 柏秦凤, 李星敏, 等. 基于GIS的陕南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13):79-85. |
[21] | 汤思遥. 基于RS与GIS技术的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黄石市阳新县为例[J]. 价值工程, 2019,38(12):139-141. |
[22] | 李东颖, 周苏刚, 王莉霞, 等. 基于MR-GIS的油橄榄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J]. 地理空间信息, 2018,16(12):68-70,10. |
[23] | 宛公展, 杨光斌. 水稻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积分回归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 1982(03):22-25. |
[24] | 裴顺祥, 郭泉水, 贾渝彬, 等. 保定市8种乔灌木开花始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积分回归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37(07):11-18. |
[25] | 肖云云, 欧阳金琼.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与区域比较——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8,30(03):87-94. |
[26] | 赵辉, 米鸿涛, 杜子璇.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在茶叶气候种植区划中的应用[J]. 气象科技, 2013,41(06):1134-1137. |
[27] | 田辉, 金洪涛, 孙岐发,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盘锦湿地生态评价[J]. 地质与资源, 2018,27(03):268-271,287. |
[28] | Tang H J, Van Ranst E. Testing of fuzzy set theory in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for rainfed grain maize production[J]. Pedologie, 1992,42:129-147. |
[29] | Burrough P A. Fuzzy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soil survey and land evaluation[J]. Journal of Soil Sciences, 1989,40:477-492. |
[30] | 李凡修, 陈武. 模糊集对分析在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新疆环境保护, 2002(02):32-34. |
[31] | 姚宁, 周元刚, 宋利兵, 等. 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DSSAT-CERES-Wheat模型的调参与验证[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31(12):138-150. |
[32] |
聂志刚, 李广, 王钧, 等. 基于APSIM模型旱地小麦叶面积指数相关参数的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52(12):2056-206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12.004 URL |
[33] | 成林, 刘荣花, 王信理.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灌溉小麦的影响及对策初探[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23(05):571-577. |
[34] | 卢为国, 李卫东, 梁慧珍, 等. DTOPSIS法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的初步探索[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03):23-27. |
[35] | 郝君明, 赵军, 刘红兵, 等. 基于FIS与GIS方法的山西省玉米气候适宜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10129-10130,10142. |
[36] | 徐中强, 陈俊华, 邵俊明, 等. 基于AHP和GIS的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评价[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34(01):14-21. |
[37] | 章秀福, 王丹英, 方福平, 等.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02):85-88. |
[38] | 段居琦, 周广胜. 我国单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23(02):426-432 |
[39] | 段居琦, 周广胜. 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02):218-227. |
[40] | 凌霄霞, 张作林, 翟景秋,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学报, 2019,45(03):323-334. |
[41] | 郭夏宇, 艾治勇, 龙继锐.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8(07):51-54. |
[42] | 徐敏, 徐乐, 巫丽君, 等. 江苏省水稻产量结构变化特征及与综合气候适宜度的关系[J/OL]. 江苏农业科学,1-6. Https://doi.org/10.15889/j.issn.1002-1302.2019.15.024. |
[43] | 韩芳玉, 张俊飚, 程琳琳,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产量及其区域差异性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35(03):283-289. |
[44] |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5(05):503-507. |
[45] | 宋洪秋, 千怀遂, 俞芬 等. 全球气候变化下淮河流域冬小麦气候适宜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24d(5):890-897. |
[46] | 成林, 李彤霄, 刘荣花. 主要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25(06):931-940. |
[47] | 许彦平, 万信, 姚晓红, 等.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越冬气候适宜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12):142-145. |
[48] | 魏瑞江, 宋迎波, 王鑫.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J]. 应用气象学报, 2009,20(05):622-627. |
[49] | 何奇瑾, 周广胜. 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J]. 生态学报, 2012,32(12):3931-3934,3937-3939. |
[50] |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等. 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16):3143-315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6.003 URL |
[51] | 初征, 郭建平.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29(02):165-176. |
[52] | 孙良斌. 中国棉花主产区的优势动态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53(13):3195-3198. |
[53] | 程维明, 柴慧霞, 周成虎, 等. 新疆地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 地理研究, 2009,28(05):1157-1169. |
[54] | 韩慧君. 气候生态因素对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1991(05):23-29. |
[55] | 陶满德. 试论中国棉花主产区形成的历史原因[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4(04):55-60. |
[56] | 徐德源. 新疆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及其利用和开发(一)[J]. 新疆农业科技, 1986(04):8-12. |
[57] | 徐德源. 新疆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及其利用和开发(二)[J]. 新疆农业科技, 1986(05):30-32. |
[58] | 宋艳玲, 张强, 董文杰. 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04(03):15-20. |
[59] | 赵黎, 李文博, 吾米提·居马泰, 等. 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种植布局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 新疆农垦科技, 2018,41(07):7-10. |
[60] | 李迎春, 谢国辉, 王润元, 等. 北疆棉区棉花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发育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29(2):253-258. |
[61] | 新疆农学会. 北疆棉区划分及相应对策[J]. 新疆农业科学, 1995,32(1):5-8. |
[62] | 姚源松. 新疆棉花区划新论[J]. 中国棉花, 2001,28(2):2-5. |
[63] | 黄滋康, 崔读昌. 中国棉花生态区划[J]. 棉花学报, 2002,14(3):185-190. |
[64] | 严志丹, 王兰, 李美华, 等. 基于DTOPSIS法的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11):210-216. |
[65] | 陈海生, 刘国顺, 刘大双, 等. GIS支持下的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07):2425-2433. |
[66] | 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年: 2003:58-67. |
[67] | 胡雪琼, 黄中艳, 朱勇, 等. 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04):563-568. |
[68] | 邵岩. 基于GIS的云南烤烟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8:72-75. |
[69] | 莫静静, 刘国顺, 叶协锋, 等. 基于GIS和AHP的南阳市烟草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43(03):331-334,348. |
[70] | 陈海生, 刘国顺, 刘大双, 等. GIS支持下的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07):2425-2433. |
[71] | 张久权, 梁洪波, 董建新, 等. 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的四川烤烟生态适应性评价[J]. 中国烟草科学, 2016,37(03):8-14. |
[1] | 任曙霞, 郝玲, 董京铭, 胡冬莉, 魏怡坤. 连云港市灌南县葡萄种植气象灾害分析和气候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122-128. |
[2] | 韩敏, 杨鹏武, 何雨芩, 胡雪琼, 朱勇. 阴雨寡照灾害对云南烤烟的种植风险预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69-75. |
[3] | 车可, 张谋草, 张俊林, 张红妮. 基于分期播种的庆阳市春玉米气候资源及其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80-85. |
[4] | 张勇, 屈振江, 刘跃峰, 刘璐, 李艳莉, 潘宇鹰. 气候变化对不同产区苹果安全越冬的可能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88-96. |
[5] | 王彦平, 金磊, 高健, 王志春. 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西麓林牧交错带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29-37. |
[6] | 白宇轩, 杜军, 王挺, 索朗旺堆. 2001—2020年藏东南苹果物候期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0): 89-96. |
[7] | 郭燕云, 王雪姣, 王森, 火勋国, 胡启瑞, 吉春容. 新疆棉花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敏感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113-121. |
[8] | 汪和廷, 张从合, 方玉, 褚进华, 严志, 周桂香, 王林, 杨韦, 申广勒, 王慧. 中国气候变化对农作物育种策略影响探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64-74. |
[9] | 徐丹丹, 吴鑫成, 郑惠娴, 周围. 芳香植物在社区康养性植物景观中的评价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 70-77. |
[10] | 洪丽, 庞松龄, 耿美云. GIS技术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8): 145-150. |
[11] | 李蒙, 黄玮, 周建琴, 马思源, 杨鹏武. 云南不同气候带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4): 103-111. |
[12] | 解建强, 宁松瑞, 杜佩德, 魏天兴. 朔州市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6): 117-123. |
[13] | 陈春燕, 林正雨, 刘远利, 高文波. 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同城化发展路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9): 151-157. |
[14] | 韩有香, 刘彩红, 李国山. 青海牧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3): 77-83. |
[15] | 陈源源.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2): 51-5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