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30): 119-127.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735
        
               		袁梦蕾1( ), 崔明悦1, 张子通1, 刘亚钰1, 刘方春2, 马海林2, 刘幸红2, 燕丽萍2(
), 崔明悦1, 张子通1, 刘亚钰1, 刘方春2, 马海林2, 刘幸红2, 燕丽萍2( )
)
                  
        
        
        
        
    
收稿日期:2023-11-08
									
				
											修回日期:2024-01-16
									
				
									
				
											出版日期:2024-10-25
									
				
											发布日期:2024-10-2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袁梦蕾,女,1995年出生,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方向:生物防治。通信地址:25013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163号林科院苗圃中试基地,Tel:0531-86095877,E-mail:yuanmenglei666@163.com。
基金资助:
        
               		YUAN  Menglei1( ), CUI  Mingyue1, ZHANG  Zitong1, LIU  Yayu1, LIU  Fangchun2, MA  Hailin2, LIU  Xinghong2, YAN  Liping2(
), CUI  Mingyue1, ZHANG  Zitong1, LIU  Yayu1, LIU  Fangchun2, MA  Hailin2, LIU  Xinghong2, YAN  Liping2( )
)
			  
			
			
			
                
        
    
Received:2023-11-08
									
				
											Revised:2024-01-16
									
				
									
				
											Published:2024-10-25
									
				
											Online:2024-10-23
									
			摘要:
本研究旨在筛选用于丹参根腐病防治的生物防治菌株。实验以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泰安市发病的丹参及健康丹参的根际土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丹参中分离病原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从根际土中筛选生防菌,利用形态学和16S rRNA进行鉴定,并在离体丹参上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发病丹参上分离出的病原菌RBT-2-1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从根际土中筛选出的生防菌i为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i对TBG-2-1的抑菌率为66.67%,i在离体丹参上对TBG-2-1的防治效果预防组均高于治疗组,且预防组中追加i菌液的防效最好,为44.45%,比预防组中未追加i菌液的处理提高了1.6倍,比治疗组提高了7.0倍。由此可知,i的接种顺序及使用次数会影响对TBG-2-1的防效。本研究为后期大田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袁梦蕾, 崔明悦, 张子通, 刘亚钰, 刘方春, 马海林, 刘幸红, 燕丽萍. 丹参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0): 119-127.
YUAN Menglei, CUI Mingyue, ZHANG Zitong, LIU Yayu, LIU Fangchun, MA Hailin, LIU Xinghong, YAN Liping. Root Rot Pathogen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Screening of Biocontrol Bacteria[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30): 119-127.
| 序号 | 培养基名称 | 来源或配方 | 
|---|---|---|
| 1 |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去离子水1 L | 
| 2 | PD |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去离子水1 L | 
| 3 | NA | 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去离子水1 L | 
| 4 | LB | 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氯化钠5 g,去离子水1 L | 
| 5 | 固氮菌用阿须贝氏、无机磷细菌筛选、 硅酸盐细菌、CAS检测 | 购买于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6 | 无机盐淀粉琼脂 | 购买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 
| 7 | 明胶液化 | 明胶120 g,氯化钠5 g,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去离子水1 L | 
| 序号 | 培养基名称 | 来源或配方 | 
|---|---|---|
| 1 |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去离子水1 L | 
| 2 | PD |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去离子水1 L | 
| 3 | NA | 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去离子水1 L | 
| 4 | LB | 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氯化钠5 g,去离子水1 L | 
| 5 | 固氮菌用阿须贝氏、无机磷细菌筛选、 硅酸盐细菌、CAS检测 | 购买于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6 | 无机盐淀粉琼脂 | 购买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 
| 7 | 明胶液化 | 明胶120 g,氯化钠5 g,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去离子水1 L | 
| 菌株 | 病原菌直径/cm | 抑菌带宽度/cm | 抑菌率/% | 
|---|---|---|---|
| CK | 4.56±0.09a | - | - | 
| f | 2.01±0.01d | 1.16±0.07cd | 55.92 | 
| g | 2.03±0.01d | 1.26±0.10bc | 55.48 | 
| i | 1.52±0.02e | 1.61±0.09a | 66.67 | 
| 8 | 2.10±0.03c | 1.40±0.03b | 53.95 | 
| 14 | 2.24±0.04b | 1.08±0.1d | 50.88 | 
| 菌株 | 病原菌直径/cm | 抑菌带宽度/cm | 抑菌率/% | 
|---|---|---|---|
| CK | 4.56±0.09a | - | - | 
| f | 2.01±0.01d | 1.16±0.07cd | 55.92 | 
| g | 2.03±0.01d | 1.26±0.10bc | 55.48 | 
| i | 1.52±0.02e | 1.61±0.09a | 66.67 | 
| 8 | 2.10±0.03c | 1.40±0.03b | 53.95 | 
| 14 | 2.24±0.04b | 1.08±0.1d | 50.88 | 
| 鉴定指标 | i | 绿针假单胞菌[ | 
|---|---|---|
| 菌体形状 | 杆状 | 杆状 | 
| 菌体大小 | 0.3~0.8μm×1.0~1.1μm | 0.7~0.8μm×1.5~3.6 μm | 
| 鞭毛 | 单极生鞭毛 | 单个或多个极生 | 
| 革兰氏反应 | - | - | 
| 荧光色素 | + | + | 
| 在4℃生长 | + | + | 
| 在41℃生长 | - | - | 
| 最适生长温度 | 30℃ | 30℃ | 
| 固氮 | - | ND | 
| 溶磷 | - | ND | 
| 解钾 | - | ND | 
| 淀粉水解 | - | - | 
| 产嗜铁素 | + | ND | 
| 明胶液化 | + | + | 
| 葡萄糖 | + | + | 
| 海藻糖 | + | + | 
| 氨苄青霉素 | + | ND | 
| 硫酸链霉素 | + | ND | 
| 氯霉素 | + | ND | 
| 噻孢霉素 | + | ND | 
| 奇霉素 | + | ND | 
| 硫酸卡那霉素 | - | ND | 
| 鉴定指标 | i | 绿针假单胞菌[ | 
|---|---|---|
| 菌体形状 | 杆状 | 杆状 | 
| 菌体大小 | 0.3~0.8μm×1.0~1.1μm | 0.7~0.8μm×1.5~3.6 μm | 
| 鞭毛 | 单极生鞭毛 | 单个或多个极生 | 
| 革兰氏反应 | - | - | 
| 荧光色素 | + | + | 
| 在4℃生长 | + | + | 
| 在41℃生长 | - | - | 
| 最适生长温度 | 30℃ | 30℃ | 
| 固氮 | - | ND | 
| 溶磷 | - | ND | 
| 解钾 | - | ND | 
| 淀粉水解 | - | - | 
| 产嗜铁素 | + | ND | 
| 明胶液化 | + | + | 
| 葡萄糖 | + | + | 
| 海藻糖 | + | + | 
| 氨苄青霉素 | + | ND | 
| 硫酸链霉素 | + | ND | 
| 氯霉素 | + | ND | 
| 噻孢霉素 | + | ND | 
| 奇霉素 | + | ND | 
| 硫酸卡那霉素 | - | ND | 
| 处理 |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 防治效果/% | |||||
|---|---|---|---|---|---|---|---|---|
| 14d | 40d | 14d | 40d | 14d | 40d | |||
| 对照组 | 66.67 | 66.67 | 46.67 | 42.86 | - | - | ||
| i+48 h病(预防) | 50.00 | 83.33 | 21.43 | 35.71 | 54.08 | 16.68 | ||
| i+48 h病+追加(预防) | 33.33 | 66.67 | 22.22 | 23.81 | 52.39 | 44.45 | ||
| 病+48 hi(治疗) | 50.00 | 50.00 | 35.71 | 40.48 | 23.48 | 5.55 | ||
| 病+48 hi+追加(治疗) | 50.00 | 50.00 | 30.95 | 40.48 | 33.68 | 5.55 | ||
| 处理 |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 防治效果/% | |||||
|---|---|---|---|---|---|---|---|---|
| 14d | 40d | 14d | 40d | 14d | 40d | |||
| 对照组 | 66.67 | 66.67 | 46.67 | 42.86 | - | - | ||
| i+48 h病(预防) | 50.00 | 83.33 | 21.43 | 35.71 | 54.08 | 16.68 | ||
| i+48 h病+追加(预防) | 33.33 | 66.67 | 22.22 | 23.81 | 52.39 | 44.45 | ||
| 病+48 hi(治疗) | 50.00 | 50.00 | 35.71 | 40.48 | 23.48 | 5.55 | ||
| 病+48 hi+追加(治疗) | 50.00 | 50.00 | 30.95 | 40.48 | 33.68 | 5.55 | ||
|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 | 
| [2] | 严玉平, 由会玲, 朱长福, 等. 丹参种源分布及道地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8):1882-1883. | 
| [3] | 单晓晓, 洪帮振, 刘洁, 等.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21):5496-5511. | 
| [4] | 冯科冉, 李伟霞, 王晓艳, 等.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2, 53(2):609-618. | 
| [5] | 黄菊英. 不同连作年限丹参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 伊犁: 伊犁师范大学, 2023. | 
| [6] | 王铁霖, 关巍, 孙楷, 等. 丹参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11):2402-2406. | 
| [7] | 袁孟娟, 藏香银, 韩军, 等. 丹参根腐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28(2):62-65. | 
| [8] | 刘凡. 白术根腐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 [9] | 周莹, 袁孟娟, 韩军, 等. 中药材丹参根腐病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J]. 北方园艺, 2015(1):145-147. | 
| [10] | 王悦, 杨贝贝, 王浩, 等. 不同种植模式下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J]. 生态学报, 2019, 39(13):4832-4843. | 
| [11] | 李程锦, 尚怀国, 苏霞, 等. 丹参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控药剂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54(9):119-125. | 
| [12] | 张谦, 陈香艳, 丁文静, 等. 沂蒙山区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214-215. | 
| [13] | 孙瑞泽. 丹参根腐病生物防治药剂筛选[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 
| [14] | 蔡奕.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 科技视界, 2018(20):149-150. | 
| [15] | 王雪, 陈美兰, 杨光, 等. 丛枝菌根真菌与哈茨木霉菌合用对连作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9):1574-1578. | 
| [16] | 周莹, 袁孟娟, 韩军, 等. 丹参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2-1海藻菌剂的研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31(1):167-172.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5.01.025 | 
| [17] | 李琼芳, 曾华兰, 叶鹏盛, 等. 哈茨木霉(Trichoerma harzianum)T23生防菌筛选及防治中药材根腐病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9(11):119-122. | 
| [18] | 陈章, 王强锋, 陈强, 等. 中江县丹参连作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32(12):2890-2895. | 
| [19] | 车欣宇. 丹参根际拮抗真菌RF15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应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22. | 
| [20] | 廖海浪, 钟芙蓉, 柯汶佳, 等. 黄连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2, 47(9):900-912. | 
| [21] | 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46-50. | 
| [22] | 张建强. 党参根腐病生防菌的促生防病效果及机理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 [23] | 张中义. 植物病原真菌学[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 
| [24] | 苏畅, 窦晓, 叶新, 等. 基于ITS4/5rRNA区序列对不同时期大曲中霉菌的分离与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34(3):54-58,211. | 
| [25] | 王亚娇, 栗秋生, 纪莉景, 等. 一株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与田间防效[J]. 微生物学通报, 2021, 48(6):1976-1984. | 
| [26] | 安依凡, 韩猛, 姚峰, 等. 贝莱斯芽孢杆菌RJW-5-5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6):130-133. | 
| [27] | 潘晓梅, 李昭煜, 石晓玲, 等. 番茄灰霉生防菌XF的筛选、鉴定及生防因子的初步探索[J].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28(11):1888-1895. | 
| [28] |  | 
| [29] | 东秀珠, 蔡妙英.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 
| [30] |  | 
| [31] | 卢雨欣, 赵文娟, 白亚妮, 等. 耐盐碱番茄内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功能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4):50-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40 | 
| [32] | 张成省, 孔凡玉, 刘朝科, 等. 枯草芽孢杆菌Tpb55挥发物对烟草的防病促生效应[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25(3):245-249. | 
| [33] | 张雪娇, 石晶晶, 常娜, 等. 多功能土壤微生物菌剂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14):46-49. | 
| [34] | 张仁军, 魏刚, 杨兆忠, 等. 几种生物菌剂防治烟草青枯病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6):79-81. | 
| [35] |  | 
| [36] |  | 
| [37] |  | 
| [38] | 杨珊. 绿针假单胞菌zm-1生物防治花生白绢病的作用机理研究[D]. 郑州: 河南大学, 2022. | 
| [39] | 杨艺炜, 黎妍妍, 张安盛, 等.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 XF10 的筛选与鉴定[J]. 烟草科技, 2018, 51(4):20-27. | 
| [40] | 申顺善, 赵玉华, 张利敬, 等. 绿针假单胞菌HG28-5对辣椒疫病的抑制活性及其根际定殖特性的研究[J]. 园艺学报 2013, 40(8):1574-1582. | 
| [41] | 黄艺烁, 谢学文, 石延霞, 等. 一株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在防治番茄匍柄霉叶斑病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37(6):1265-1275.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1.06.018 | 
| [42] |  | 
| [1] | 赵小明, 张雪慧, 代快, 李江舟, 曹海龙, 徐爽, 张翠萍, 薛勐, 崔永和, 尹恒. 寡糖联合淡紫紫孢菌对化学杀线剂防治烤烟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4): 133-142. | 
| [2] | 沈会芳, 杨祁云, 张景欣, 蒲小明,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生防菌GDND-2的鉴定及防病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126-134. | 
| [3] | 窦龙涛, 曲晓军, 胡基华, 姜威, 田缘, 闫更轩, 张淑梅.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118-125. | 
| [4] | 洪发彩, 邹倩梅, 张敏, 陈江政, 徐俊, 李晗梅, 王戈, 王娜, 白羽祥, 周鹏, 杜宇, 郑绍庚, 曾皓, 康铮, 李杰. 药剂对根结线虫病防效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2): 131-136. | 
| [5] | 陈宏州, 王兵兵, 王陈斌, 张新建, 杨红福, 徐超, 张建华, 朱凤. 丙硫菌唑与丙环唑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114-120. | 
| [6] | 吴丽, 王永芬, 余宏伟, 丁明碧, 白亭亭, 李舒, 郑泗军. 物理诱变技术在提升有益微生物拮抗香蕉真菌病原菌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115-124. | 
| [7] | 侯珲, 张清川, 王丽, 袁洪波, 黄天祥, 陈汉杰, 涂洪涛. ‘玉华早富’苹果霉心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6): 139-143. | 
| [8] | 王家哲, 张锋, 李英梅, 周搏航, 付博. 猕猴桃黑头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3): 109-112. | 
| [9] | 侯珲, 王丽, 袁洪波, 周增强, 黄天祥, 涂洪涛. 苹果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田间药剂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19-124. | 
| [10] | 左红娟, 曹辉, 黄松波, 张利鹏, 王伟, 张晓申. 不同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2): 145-149. | 
| [11] | 陈宏州, 王兵兵, 张新建, 杨红福, 徐超, 缪康, 张建华, 朱凤. 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0): 132-137. | 
| [12] | 魏佩霞, 付海燕, 周双, 刘春光, 吴桐, 杨峰山. 马铃薯晚疫病生防菌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2): 144-151. | 
| [13] | 吴佳佳, 朱佳红, 曹坳程, 颜冬冬, 王秋霞, 张春华, 李园. 云南省草果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121-128. | 
| [14] | 崔燕华, 周婷婷, 沈煜洋, 陈利, 蔺国仓, 杨安沛, 张航,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对荒漠绿洲麦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147-150. | 
| [15] | 胡忠亮, 王建河, 徐奎, 苏营, 陈志伟, 江鄞.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116-120.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