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8): 56-67.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01
陈祖荧1(), 敬发铭1(
), 陈达1(
), 徐争强2, 秦诗律1, 赵利2
收稿日期:
2024-12-19
修回日期:
2025-06-12
出版日期:
2025-10-05
发布日期:
2025-10-10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陈祖荧,女,1990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通信地址:610031 成都市青羊区光华街道家园路3号 成都市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中心;Tel:028-87320086,E-mail:348558747@qq.com。
基金资助:
CHEN Zuying1(), JING Faming1(
), CHEN Da1(
), XU Zhengqiang2, QIN Shilyu1, ZHAO Li2
Received:
2024-12-19
Revised:
2025-06-12
Published:
2025-10-05
Online:
2025-10-10
摘要: 成都平原是打造天府粮仓的核心区,其耕地保护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平原精华灌区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评价。通过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实地调查和模型分析等多种方法,搜集、获取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本底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生态格局、生态健康、生态安全和生态服务功能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1)2019—2022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明耕地保护工作初见成效,农田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良好。(2)研究区农田景观破碎化问题显著,产权权属、道路阻隔分切等因素导致耕地连片度较低,农村人口人均耕地仅为0.08 hm2,不利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3)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较好,其中生态系统状况良好和中等的面积占比为98.05%,生态安全等级为安全和较安全的农田面积占比78.42%,生态健康等级为健康和较健康的面积占比95.55%,生态服务价值较高,适宜开展农业生产。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方法可为成都平原耕地保护、质量提升和天府粮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区域农田生态系统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陈祖荧, 敬发铭, 陈达, 徐争强, 秦诗律, 赵利. 成都平原精华灌区农田生态系统调查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8): 56-67.
CHEN Zuying, JING Faming, CHEN Da, XU Zhengqiang, QIN Shilyu, ZHAO Li.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Essence Irrigation District of Chengdu Plain[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28): 56-67.
目标层 | 因素层 | 指标名称 | 计算公式 | 变量说明 |
---|---|---|---|---|
生态格局 | 景观形状 | 斑块个数(NP) | n为斑块的数目 | |
斑块面积(CA) | aij为斑块ij的面积 | |||
斑块周长(TE) | pij为斑块ij的周长 | |||
斑块总面积(TA) | A为景观总面积 | |||
面积比重(PLAND) | Pi为斑块i所占景观比例 | |||
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LPI) | a1,…,an为各斑块面积 | |||
景观形状指数(LSI) | E为景观中所有斑块边界总长度 | |||
景观连通 | 聚合度指数(AI) | max→gij为最大相似邻接数量 | ||
景观多样 |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 | Pk是斑块类型k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 | ||
辛普森指数(SIDI) | Pk为景观类型k所占景观比例 |
目标层 | 因素层 | 指标名称 | 计算公式 | 变量说明 |
---|---|---|---|---|
生态格局 | 景观形状 | 斑块个数(NP) | n为斑块的数目 | |
斑块面积(CA) | aij为斑块ij的面积 | |||
斑块周长(TE) | pij为斑块ij的周长 | |||
斑块总面积(TA) | A为景观总面积 | |||
面积比重(PLAND) | Pi为斑块i所占景观比例 | |||
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LPI) | a1,…,an为各斑块面积 | |||
景观形状指数(LSI) | E为景观中所有斑块边界总长度 | |||
景观连通 | 聚合度指数(AI) | max→gij为最大相似邻接数量 | ||
景观多样 |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 | Pk是斑块类型k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 | ||
辛普森指数(SIDI) | Pk为景观类型k所占景观比例 |
景观类型 | 斑块数目 | 斑块面积 | 斑块密度/(个/hm2) | 平均斑块面积/hm2 | |||
---|---|---|---|---|---|---|---|
测定值/个 | 占比/% | 测定值/hm2 | 占比/% | ||||
林地 | 27367 | 34.58 | 72998.46 | 70.57 | 0.37 | 2.67 | |
建设用地 | 22873 | 28.90 | 16053.03 | 15.52 | 1.42 | 0.70 | |
耕地 | 16225 | 20.50 | 6349.32 | 6.14 | 2.56 | 0.39 | |
水域 | 8996 | 11.37 | 4668.03 | 4.51 | 1.93 | 0.52 | |
园地 | 2557 | 3.23 | 2564.19 | 2.48 | 1.00 | 1.00 | |
草地 | 1114 | 1.41 | 806.40 | 0.78 | 1.38 | 0.72 | |
全部类型 | 79132 | 100.00 | 103439.43 | 100.00 | 0.77 | 1.31 |
景观类型 | 斑块数目 | 斑块面积 | 斑块密度/(个/hm2) | 平均斑块面积/hm2 | |||
---|---|---|---|---|---|---|---|
测定值/个 | 占比/% | 测定值/hm2 | 占比/% | ||||
林地 | 27367 | 34.58 | 72998.46 | 70.57 | 0.37 | 2.67 | |
建设用地 | 22873 | 28.90 | 16053.03 | 15.52 | 1.42 | 0.70 | |
耕地 | 16225 | 20.50 | 6349.32 | 6.14 | 2.56 | 0.39 | |
水域 | 8996 | 11.37 | 4668.03 | 4.51 | 1.93 | 0.52 | |
园地 | 2557 | 3.23 | 2564.19 | 2.48 | 1.00 | 1.00 | |
草地 | 1114 | 1.41 | 806.40 | 0.78 | 1.38 | 0.72 | |
全部类型 | 79132 | 100.00 | 103439.43 | 100.00 | 0.77 | 1.31 |
斑块类型 | 数量指标 | 大小指标 | 形状指标 | 聚散性指标 | ||||||
---|---|---|---|---|---|---|---|---|---|---|
斑块个数(NP)/ 个 | 斑块面积(CA)/ hm² | 斑块周长(TE)/ m | 面积比重(PLAND)/ % | 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 比例(LPI)/% | 景观形状 指数(LSI) | 聚合度指数(AI)/ % | ||||
林地 | 27367 | 72998.46 | 10242960.00 | 70.57 | 36.21 | 96.85 | 89.34 | |||
建筑 | 22873 | 16053.03 | 6957870.00 | 15.52 | 5.38 | 138.13 | 67.44 | |||
耕地 | 16225 | 6349.32 | 4030980.00 | 6.14 | 0.31 | 127.19 | 52.24 | |||
水域 | 8996 | 4668.03 | 2580000.00 | 4.51 | 1.95 | 95.40 | 58.32 | |||
园地 | 2557 | 2564.19 | 1482240.00 | 2.48 | 0.07 | 73.40 | 56.80 | |||
草地 | 1114 | 806.40 | 452970.00 | 0.78 | 0.02 | 39.80 | 58.42 |
斑块类型 | 数量指标 | 大小指标 | 形状指标 | 聚散性指标 | ||||||
---|---|---|---|---|---|---|---|---|---|---|
斑块个数(NP)/ 个 | 斑块面积(CA)/ hm² | 斑块周长(TE)/ m | 面积比重(PLAND)/ % | 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 比例(LPI)/% | 景观形状 指数(LSI) | 聚合度指数(AI)/ % | ||||
林地 | 27367 | 72998.46 | 10242960.00 | 70.57 | 36.21 | 96.85 | 89.34 | |||
建筑 | 22873 | 16053.03 | 6957870.00 | 15.52 | 5.38 | 138.13 | 67.44 | |||
耕地 | 16225 | 6349.32 | 4030980.00 | 6.14 | 0.31 | 127.19 | 52.24 | |||
水域 | 8996 | 4668.03 | 2580000.00 | 4.51 | 1.95 | 95.40 | 58.32 | |||
园地 | 2557 | 2564.19 | 1482240.00 | 2.48 | 0.07 | 73.40 | 56.80 | |||
草地 | 1114 | 806.40 | 452970.00 | 0.78 | 0.02 | 39.80 | 58.42 |
目标层 | 因素层 | 指标层 | 计算方法 | 指标性质 | 权重 |
---|---|---|---|---|---|
生态安全 | 立地 | 表层土壤质地 | 将表层土壤质地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287 |
土壤酸碱度 | 将土壤酸碱度数据按斑块赋值 | 负 | 0.031 | ||
有机质含量 | 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117 | ||
有效土层厚度 | 将有效土层厚度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072 | ||
景观 | 景观多样性指数 | 正 | 0.083 | ||
景观分离指数 | 负 | 0.061 | |||
胁迫 | 土地利用程度 | 将土地利用程度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156 | |
人口密度 | 人口数量/土地面积 | 负 | 0.193 |
目标层 | 因素层 | 指标层 | 计算方法 | 指标性质 | 权重 |
---|---|---|---|---|---|
生态安全 | 立地 | 表层土壤质地 | 将表层土壤质地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287 |
土壤酸碱度 | 将土壤酸碱度数据按斑块赋值 | 负 | 0.031 | ||
有机质含量 | 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117 | ||
有效土层厚度 | 将有效土层厚度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072 | ||
景观 | 景观多样性指数 | 正 | 0.083 | ||
景观分离指数 | 负 | 0.061 | |||
胁迫 | 土地利用程度 | 将土地利用程度数据按斑块赋值 | 正 | 0.156 | |
人口密度 | 人口数量/土地面积 | 负 | 0.193 |
赋值 | 表层土壤质地 | 土壤酸碱度 | 有机质含量/(g/kg) | 有效土层厚度/cm | 土地利用程度 |
---|---|---|---|---|---|
100 | 壤土 | 6.5~7.5 | >35 | 70~100 | 水田 |
75 | 黏壤土 | 5.5~6.5 | 30~35 | 60~70 | 旱地 |
50 | 黏土 | — | 25~30 | 55~60 | 水浇地 |
25 | 砂土 | — | ≤25 | ≤55 | 其他 |
赋值 | 表层土壤质地 | 土壤酸碱度 | 有机质含量/(g/kg) | 有效土层厚度/cm | 土地利用程度 |
---|---|---|---|---|---|
100 | 壤土 | 6.5~7.5 | >35 | 70~100 | 水田 |
75 | 黏壤土 | 5.5~6.5 | 30~35 | 60~70 | 旱地 |
50 | 黏土 | — | 25~30 | 55~60 | 水浇地 |
25 | 砂土 | — | ≤25 | ≤55 | 其他 |
目标层 | 因素层 | 指标层 | 指标权重 | 总体权重 |
---|---|---|---|---|
生态健康 | 环境质量 | 土壤环境质量 | 0.3204 | 0.0974 |
农田灌溉水质 | 0.4051 | 0.1232 | ||
农田胁迫指数 | 0.2745 | 0.0835 | ||
农田格局 | 农田优势指数 | 0.7138 | 0.3514 | |
破碎度指数 | 0.1215 | 0.0598 | ||
连片性指数 | 0.1647 | 0.0811 | ||
空间结构 | 田块平均大小面积 | 0.042 | 0.0086 | |
田块平均边缘密度 | 0.0372 | 0.0076 | ||
田块平均临近距离 | 0.8213 | 0.1672 | ||
田块平均形状指数 | 0.0394 | 0.008 | ||
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 | 0.0601 | 0.0122 |
目标层 | 因素层 | 指标层 | 指标权重 | 总体权重 |
---|---|---|---|---|
生态健康 | 环境质量 | 土壤环境质量 | 0.3204 | 0.0974 |
农田灌溉水质 | 0.4051 | 0.1232 | ||
农田胁迫指数 | 0.2745 | 0.0835 | ||
农田格局 | 农田优势指数 | 0.7138 | 0.3514 | |
破碎度指数 | 0.1215 | 0.0598 | ||
连片性指数 | 0.1647 | 0.0811 | ||
空间结构 | 田块平均大小面积 | 0.042 | 0.0086 | |
田块平均边缘密度 | 0.0372 | 0.0076 | ||
田块平均临近距离 | 0.8213 | 0.1672 | ||
田块平均形状指数 | 0.0394 | 0.008 | ||
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 | 0.0601 | 0.0122 |
目标层 | 因素层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法 | 评价公式 | 公式解析 |
---|---|---|---|---|---|
生态 服务 | 生产 功能 | 粮食供给 价值 | 市场价值法 | Vp为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产品总价值,Sj为第j种农田生态系统类型或粮食作物的分布面积,Vj为第j种农田类型单位面积净生长量或产量,Pj为第j种农田生态系统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j表示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类型 | |
生态 功能 | 水源涵养 价值 | 影子工程法 | Q为水源涵养总价值,c为单位面积水库库容造价,n为栅格个数 | ||
水土保持 价值 |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 Va为保持土壤养分价值,T为土壤保持量,i为土壤中养分种类,C为土壤中第i类养分含量,P为第i类养分的市场价格 |
目标层 | 因素层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法 | 评价公式 | 公式解析 |
---|---|---|---|---|---|
生态 服务 | 生产 功能 | 粮食供给 价值 | 市场价值法 | Vp为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产品总价值,Sj为第j种农田生态系统类型或粮食作物的分布面积,Vj为第j种农田类型单位面积净生长量或产量,Pj为第j种农田生态系统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j表示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类型 | |
生态 功能 | 水源涵养 价值 | 影子工程法 | Q为水源涵养总价值,c为单位面积水库库容造价,n为栅格个数 | ||
水土保持 价值 |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 Va为保持土壤养分价值,T为土壤保持量,i为土壤中养分种类,C为土壤中第i类养分含量,P为第i类养分的市场价格 |
单位面积价值区间/(万元/hm2) | 村社个数/个 | 粮食供给总价值/万元 | 占比/% |
---|---|---|---|
0.0~0.1 | 6 | 323.95 | 2.02 |
0.1~0.3 | 10 | 1010.61 | 6.30 |
0.3~0.6 | 5 | 1336.82 | 8.34 |
0.6~1.0 | 16 | 5768.35 | 35.97 |
1.0~1.5 | 8 | 4712.43 | 29.38 |
1.5~2.2 | 3 | 2885.20 | 17.99 |
单位面积价值区间/(万元/hm2) | 村社个数/个 | 粮食供给总价值/万元 | 占比/% |
---|---|---|---|
0.0~0.1 | 6 | 323.95 | 2.02 |
0.1~0.3 | 10 | 1010.61 | 6.30 |
0.3~0.6 | 5 | 1336.82 | 8.34 |
0.6~1.0 | 16 | 5768.35 | 35.97 |
1.0~1.5 | 8 | 4712.43 | 29.38 |
1.5~2.2 | 3 | 2885.20 | 17.99 |
水源涵养单位面积价值/(万元/hm2) | 村社个数/个 | 水源涵养总价值/万元 | 占比/% |
---|---|---|---|
0.06~0.19 | 5 | 279.66 | 1.28 |
0.19~0.50 | 16 | 2873.96 | 13.20 |
0.50~0.90 | 15 | 5021.89 | 23.06 |
0.90~1.40 | 6 | 3216.45 | 14.77 |
1.40~1.93 | 6 | 10387.89 | 47.69 |
水源涵养单位面积价值/(万元/hm2) | 村社个数/个 | 水源涵养总价值/万元 | 占比/% |
---|---|---|---|
0.06~0.19 | 5 | 279.66 | 1.28 |
0.19~0.50 | 16 | 2873.96 | 13.20 |
0.50~0.90 | 15 | 5021.89 | 23.06 |
0.90~1.40 | 6 | 3216.45 | 14.77 |
1.40~1.93 | 6 | 10387.89 | 47.69 |
单位面积价值区间/(万元/hm2) | 村社个数/个 | 水土保持价值/万元 | 占比/% | |
---|---|---|---|---|
90~4500 | 41 | 19552.53 | 3.39 | |
4500~19000 | 2 | 12072.15 | 2.09 | |
19000~49300 | 1 | 18970.06 | 3.29 | |
49300~91600 | 2 | 126159.94 | 21.88 | |
91600~521000 | 2 | 399860.17 | 69.35 |
单位面积价值区间/(万元/hm2) | 村社个数/个 | 水土保持价值/万元 | 占比/% | |
---|---|---|---|---|
90~4500 | 41 | 19552.53 | 3.39 | |
4500~19000 | 2 | 12072.15 | 2.09 | |
19000~49300 | 1 | 18970.06 | 3.29 | |
49300~91600 | 2 | 126159.94 | 21.88 | |
91600~521000 | 2 | 399860.17 | 69.35 |
等级 | 描述 |
---|---|
优秀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非常良好,各因子表现出较高水平,具有出色的生态系统 |
良好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良好,各因子表现出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生态系统 |
中等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一般,各因子表现出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维护 |
一般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较差,各因子表现出较低水平,需要紧急改进和保护 |
差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非常差,各因子表现出极低水平,需要紧急采取行动恢复和改善 |
等级 | 描述 |
---|---|
优秀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非常良好,各因子表现出较高水平,具有出色的生态系统 |
良好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良好,各因子表现出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生态系统 |
中等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一般,各因子表现出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维护 |
一般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较差,各因子表现出较低水平,需要紧急改进和保护 |
差 | 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非常差,各因子表现出极低水平,需要紧急采取行动恢复和改善 |
[1] |
尹飞, 毛任钊, 傅伯杰, 等.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形成机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5):929-934.
|
[2] |
陈源泉, 高旺盛.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1):33-39.
|
[3] |
郝小雨. 基于碳足迹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8):64-73.
|
[4] |
胡晓燕, 于法稳, 徐湘博, 等.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 生态经济, 2023, 39(4):111-121.
|
[5] |
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1243-1254.
|
[6] |
熊文, 幸悦, 孙晓玉, 等. 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 人民长江, 2022, 53(12):56-62.
|
[7] |
张晓瑶, 虞虎, 张潇, 等. 基于多源数据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 生态学报, 2022, 42(14):5665-5676.
|
[8] |
祝宏辉, 张颖. 新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3):340-346.
|
[9] |
付梅臣. 不同生产条件下农田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J]. 农机化研究, 2008(8):211-214.
|
[10] |
王同达, 曹锦雪, 赵永华, 等.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5):1563-1572.
doi: 10.13287/j.1001-9332.202105.013 |
[11] |
霍子文, 王佳. 基于PSR模型的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生态健康评价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9):105-112.
|
[12] |
赵晶, 廖宇波, 赵维全, 等. 加强耕地健康管控的相关思考[J]. 中国土地, 2023(6):30-32.
|
[13] |
张志林, 贾宇云. 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压力的时空演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29(13):10-12.
|
[14] |
陆海田.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分析[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8(9):14-18.
|
[15] |
陈歆, 靳甜甜, 苏辉东, 等. 拉萨河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 生态学报, 2019, 39(3):799-809.
|
[16] |
|
[17] |
|
[18] |
陈爽, 李阳兵, 李明珍. 镇域尺度的规模农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奉节县为例[J]. 山地学报, 2021, 39(1):101-116.
|
[19] |
张锐, 郑华伟, 刘友兆.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J]. 生态学报, 2013, 33(16):5090-5100.
|
[20] |
信桂新, 杨朝现, 杨庆媛, 等. 用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1):238-249.
|
[1] | 杨婷婷,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李浩杰. 旱坡地不同肥力水平下各生育期油菜的土壤呼吸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3): 89-96. |
[2] | 郭晓宇, 王玉斌, 吴伟宗. 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化水平研究——以北大荒集团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5): 156-164. |
[3] | 宋兴江, 王涛, 李方向, 常小箭, 李欣迪, 史岩, 王佳, 刘刚. 外来入侵植物野燕麦和节节麦对西安市小麦生产的危害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6): 112-118. |
[4] | 匡雪芹, 谢彬, 李云春, 李靖. 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及其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2): 99-108. |
[5] | 孙佩, 周凌云, 易洁伟, 张驰, 王雯雯, 尹伟. 2021年耕地后备资源及生态风险评价——以丹江口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9): 68-73. |
[6] | 蔡勋, 梁俊芬, 冯珊珊, 周灿芳. 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3): 145-152. |
[7] | 李梦琦, 张慧, 赵杰, 王立艳, 董昱辰, 肖辉. 天津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年际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4): 159-164. |
[8] | 卢闯, 胡海棠, 淮贺举, 田宇杰, 石建安, 李存军.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效应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44-50. |
[9] | 厉雅华, 张向前, 安祺, 武迪, 刘战勇, 孙峰, 张德健, 高敏, 张国英, 邢俊.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及实践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60-68. |
[10] | 李志芳, 沈新磊, 王锐. 漯河市耕地质量等别划分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9): 79-84. |
[11] | 马晓蕾, 云振宇, 张延龙, 丁瑶萍. 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147-153. |
[12] | 王玮玮, 许彦红, 杨俊灵, 罗儒剑, 普猛.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健康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6): 32-39. |
[13] | 王斌, 黄盛怡, 闵庆文, 杨万全, 李禾尧, 张碧天. 成都平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6): 140-148. |
[14] | 陈睿, 胡菊, 鲜小林. 高山杜鹃成都平原越夏生长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1): 59-64. |
[15] | 张静怡, 马佳.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6): 159-16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