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罗海婧. 不同品种红小豆对水分胁迫和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D].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5. | 
																													
																							| [2] | 艾启俊, 赵佳. 即食红小豆粉的研制[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18(4):285-287. | 
																													
																							| [3] | 李春, 薛晨晨, 张炯, 等. 小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50(9):13-18. | 
																													
																							| [4] | 程须珍, 王素华, 王丽侠, 等.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 [5] | 李家磊, 姚鑫淼, 卢淑雯, 等. 红小豆保健价值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4,27(2):12-15. | 
																													
																							| [6] | Amarowicz R, Estrella I, Hernández T,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xtract of adzuki bean and its fractions[J]. Journal of Food Lipids, 2008,15(1):119-136. | 
																													
																							| [7] | 周威, 王璐, 范志红. 小粒黑大豆和红小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技, 2008(9):145-148. | 
																													
																							| [8] | 项洪涛, 冯延江, 郑殿峰, 等. 中国红小豆栽培和生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21):23-28. | 
																													
																							| [9] | 姜瑶, 王希全, 张凯, 等. 适宜黑龙港低平原地区种植的小豆高产品种筛选[J]. 河北农业科学, 2017,21(3):35-39. | 
																													
																							| [10] | 周桂梅, 刘振兴, 陈健, 等. 小豆品种形态特征研究及综合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15(5):1144-1149. | 
																													
																							| [11] | 丁君辉, 李耀国, 童建华. 脱落酸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2,26(4):328-331. | 
																													
																							| [12] | 汤日圣, 王节萍, 童红玉. 脱落酸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生长的调控作用[J]. 江苏农业学报, 2003,19(2):75-80. | 
																													
																							| [13] | 陈震, 郑洋, 杨习武, 等. 植物体内ABA的动态调节机制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45(12):1-6. | 
																													
																							| [14] | Zhang M, Yuan B, Leng P. The role of ABA in triggering ethylene biosynjournal and ripening of tomato fruit[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9,60(6):1579-1588. URL    
																																					pmid: 19246595
 | 
																													
																							| [15] | Liming X, Jian-Kang Z. Regulation of abscisic acid biosynjournal[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3,133(1):29-36. | 
																													
																							| [16] | 郭丽果, 陶佩君, 尹宝重, 等. 不同浓度多效唑与己杨酸酯对小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6):65-68. | 
																													
																							| [17] | 马爽. 烯效唑和激动素对水渍胁迫下黎小豆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1):58-63. | 
																													
																							| [18] | 王娟. 多效唑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J]. 吉林农业, 2014(8):19. | 
																													
																							| [19] | 蔡来龙, 林克显, 林俊城, 等. 外源激素对甜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福建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2(1):1-9. | 
																													
																							| [20] | 谢静静, 王笑, 蔡剑, 等. 苗期外源脱落酸和茉莉酸缓解小麦花后干旱胁迫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38(2):221-229. | 
																													
																							| [21] | 张海生, 李秀珍, 吴聚兰, 等.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晋遗31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2(4):688-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