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正进,陈温福,张步龙.日本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水稻文摘,1990,9(5):1~6 2 陈温福,徐正进,张步龙.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3~8 3 程式华.我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技推广,2005,(4):27~29 4 袁隆平主编.杂交水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6~206 5 青先国,王学华.超级稻研究的背景与进展.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22(2):99~102 6 农业部推荐的28个符合超级稻标准的水稻品种.中国农技推广.2005,(5):24 7 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杂交水稻,1997,(6):1~6 8 陈友订.华南超级稻产量指标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92~93,131 9 金信忍,侯春香,包少军.超级稻育种研究中的问题及出路.延边大学学报,2000,22(1):48~54 10 雷秉乾.加强超级稻研究开发,促进水稻生产再上台阶.湖南农业,2005(6):1~2 11 吕荣海.超级稻品比试验初报.福建农业科技,2005,(2):5~6 12 全永明.超级稻研究和生产中几个问题之浅见.作物研究,2005,19(2):73~75 13 蔡得田,袁隆平,卢兴桂.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Ⅱ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超级稻育种.作物学报,2001,27(1):110~116 14 焦得茂,匡延云,李霞,等.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初级CO2浓缩机制的生理特点.中国科学,2003,33(1):33~39 15 王德正,迟伟,王守海,等.转C4光合基因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作物学报,2004,30(3):248~252 16 王爱云,陈冬玲,蔡得田.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5):491~495 17 李明晖,王贵学,王凤华,等.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07~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