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孟军.中国野生果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69-270.
[2] 王文莉.玫瑰花粉形态学及生活力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55-56.
[3] 姜雪婷,杜玉虎,张绍铃,等.梨43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4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果树学报,2006,23(2):178-181.
[4] 马庆华,毛永民,申连英,等.枣不同品种花粉生活力和贮藏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5] 孙爱芹,常伟光,韩斌,等.不同枣品种花粉生活力及贮藏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66-168.
[6] 郭启高,季昆,梁国鲁,等.龙泉1号天然三倍体枇杷的花粉形态及生活力[J].果树学报,2010,27(3):391-396.
[7] 杨瑞,郝燕,王发林,等.葡萄花粉生活力测定[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2):47-50.
[8] 刘孟军.中国枣种质资源[M].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70-71.
[9] 胡适宜.植物胚胎学实验方法(一)花粉生活力的测定[J].植物学通报,1993,10(2):60-62.
[10] 王红霞,高仪,张志华,等.核桃花粉形态及生活力的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98-101.
[11] 刘佳,刘晓,陈建.巨玫瑰葡萄花粉生活力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2115-2118.
[12] 何小弟,赵正兰,周魁,等.17种梅(桃)属观赏树木花粉生活力的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2):29-32.
[13] 李颖岳,续九如,史良,等.台湾青枣不同品种花粉萌发和生活力测定[J].果树学报,2005,22(6):728-730.
[14] 彭建营,赵悦平,彭士琪,等.枣、酸枣花粉形态研究[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15] 李天庆,曹慧娟,康木生,等.中国木本植物花粉电镜扫描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7.
[16] 王伏雄.中国植物花粉形态[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10.
[17] 赵先贵,肖玲,毛富春,等.中国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5):92-95.
[18] 张秀英,王雁.桃花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的观察与比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2):57-62.
[19] 林敏娟,陈功明,王振磊,等.枣不同品种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特性的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26(1):105-108.
[20] 刁永强,耿文娟,廖康,等.新疆野生杏花粉量及花粉活力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4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