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虹 . 新疆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220-230.
																						 | 
										
																													
																							| [2] | 
																						 
											 韩德麟 . 伊犁地区旱地利用的若干问题[J]. 新疆地理, 1983(3):47-49, 51-54.
																						 | 
										
																													
																							| [3] | 
																						 
											 石书兵, 徐文修, 克尤木 , 等. 新疆旱地春小麦肥料效应的研究[J]. 耕作与栽培, 2002(4):30-31.
																						 | 
										
																													
																							| [4] | 
																						 
											 孙利军, 张仁陆, 黄高宝 .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25(6):207-211.
																						 | 
										
																													
																							| [5] | 
																						 
											 赵红香, 迟淑筠, 宁堂原 , 等. 科学耕作与留茬改良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增产效果[J]. 农业工程学报, 3013,29(9):113-122.
																						 | 
										
																													
																							| [6] | 
																						 
											 陈强, 孙涛, 宋春雨 . 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影响[J]. 草业科学, 2014,31(4):650-658.
																						 | 
										
																													
																							| [7] | 
																						 
											 李娟, 李军, 程科 , 等. 渭北旱塬玉米田保护性轮耕土壤固碳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32(5):104-111.
																						 | 
										
																													
																							| [8] | 
																						 
											 许迪, Schmid R, Mermoud A . 夏玉米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特性时间变异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1):64-70,87.
																						 | 
										
																													
																							| [9] | 
																						 
											 唐江华, 苏丽丽, 李亚杰 , 等. 耕作方式对麦后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37(5):669-675.
																						 | 
										
																													
																							| [10] | 
																						 
											 韩春丽, 刘梅, 张旺锋 , 等. 连作棉田土壤剖面钾含量变化特征及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14):2913-2922.
																						 | 
										
																													
																							| [11] | 
																						 
											 闫玲, 夏依木拉提·艾依达尔艾力 . 近50a来新疆新源县气温变化趋势分析[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0,46(7):52-53.
																						 | 
										
																													
																							| [12] | 
																						 
											 周晓青 . 新源县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和障碍因素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6.
																						 | 
										
																													
																							| [13] | 
																						 
											 李晓龙, 高聚林, 胡树平 , 等. 不同深耕方式对土壤三相比及玉米根系构型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33(4):1-7,29.
																						 | 
										
																													
																							| [14] | 
																						 
											 乔云发, 苗淑杰, 陆欣春 , 等.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对风沙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4):124-127.
																						 | 
										
																													
																							| [15] | 
																						 
											 谢迎新, 靳海洋, 孟庆阳 , 等. 深耕改善砂姜黑土理化性状提高小麦产量[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31(10):167-173.
																						 | 
										
																													
																							| [16] | 
																						 
											 刘淑梅, 曲晓燕, 张洪生 , 等.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3,28(6):226-232.
																						 | 
										
																													
																							| [17] | 
																						 
											 雷金银, 吴发启, 王健 , 等.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24(10):40-45.
																						 | 
										
																													
																							| [18] | 
																						 
											 李太魁, 马政华, 寇长林 ,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36):20-24.
																						 | 
										
																													
																							| [19] | 
																						 
											 张丽, 张中东, 郭正宇 , 等. 深松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35(1):102-106,117.
																						 | 
										
																													
																							| [20] | 
																						 
											 程思贤, 刘卫玲, 靳英杰 , 等. 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26(8):1355-1365.
																						 | 
										
																													
																							| [21] | 
																						 
											 吕巨智, 程伟东, 钟昌松 ,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30):38-43.
																						 | 
										
																													
																							| [22] | 
																						 
											 Cai H G, Ma W, Zhang X Z , et al. Effect of subsoil tillage depth on nutrient accumulation, root distribution, and grain yield in spring maize[J]. The Crop Journal, 2014,2(5):297-307.
																						 | 
										
																													
																							| [23] | 
																						 
											 陈正发, 史东梅, 金慧芳 , 等. 基于土壤管理评估框架的云南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3):256-267.
																						 | 
										
																													
																							| [24] | 
																						 
											 赵亚丽, 刘卫玲, 程思贤 , 等. 深松(耕)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51(13):2489-2503.
																						 | 
										
																													
																							| [25] | 
																						 
											 刘朝巍, 张恩和, 谢瑞芝 , 等. 不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2,21(1):34-42.
																						 | 
										
																													
																							| [26] | 
																						 
											 张胜爱, 马吉利, 崔爱珍 ,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1):110-113.
																						 | 
										
																													
																							| [27] | 
																						 
											 郑成岩, 于振文, 王东 , 等.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18(6):1303-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