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袁力行, 申建波, 崔振山, 等. 植物营养学科发展报告[J]. 农学学报, 2018, 8(1):39-43. [2]	苏伟, 聂宜民, 胡晓洁, 等. 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及Kriging估值[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3(2):222-226.
 [3]	张浩, 张新, 李启权, 等. 宜宾地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土壤通报, 2017, 48(3): 575-582..
 [4]	江叶枫, 钟珊, 饶磊, 等. 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5):224-234.
 [5]	Ye H, Shen C, Huang Y, et al. Spatial variability of available soil microelements in an ecological functional zone of Beijing[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5, 187(2):1-12.
 [6]	刘洪来, 杨丰, 黄顶, 等. 农牧交错带草地开垦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及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7): 155-160.
 [7]	刘永红, 倪中应, 谢国雄, 等. 浙西北丘陵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6):1710-1718.
 [8]	王昌全, 李冰, 龚斌, 等. 西昌市土壤Fe、Mn、Cu、Zn有效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土壤通报, 2010, 41(2):447-451.
 [9]	张泽浦, 王学军.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的条件模拟[J]. 土壤学报, 1998, 35(3):423-429.
 [10]	王淑英, 于同泉, 王建立, 等. 北京市平谷区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129-137.
 [11]	李海峰, 曾凡江, 桂东伟, 等. 不同利用强度下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12, 32(6):1803-1810.
 [12]	姜悦, 常庆瑞, 赵业婷, 等. 秦巴山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子—以镇巴县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 11(6):50-57.
 [13]	Qiang L , Jiheng Z , Yiyang Z , et al.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vailable mcroelement in qujing tobacco farming area, China[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 10(1):185-191.
 [14]	杜虎, 宋同清, 彭晚霞, 等. 木论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矿物质的空间异质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6):79-84.
 [15]	李艳, 史舟, 徐建明, 等. 地统计学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1): 178-182.
 [16]	张小桐, 张瑞芳, 王红, 等. 县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徐水县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34(1):74-80.
 [17]	武婕, 李玉环, 李增兵, 等. 南四湖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4, 34(6):1596-1605.
 [18]	廖琴, 南忠仁, 王胜利,等. 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3):273-280.
 [19]	高鹏, 付同刚, 王克林, 等.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8):2133-2139.
 [20]	吴彩霞, 傅华, 裴世芳, 等.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08, 25(1):137-144.
 [21]	Facchinelli A, Sacchi E, Mallen L.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d GIS-based approach to identify heavy metal sources in soil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1, 114(3):313-324.
 [22]	Simasuwannarong B , Satapanajaru T , Khuntong S ,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as, Cd, Cu, Pb, and Zn in topsoil at Rayong Province, Thailand[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12, 223(5):1931-1943.
 [23]	Navas Izquierdo A , Machín Gayarre, Javie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arsenic in soils of Aragón (northeast Sp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J]. Applied Geochemistry, 2002, 17(8):961-973.
 [24]	李广, 王振营, 刘作新, 等. 辽西乡镇域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分析[J]. 土壤通报, 2011, 42(2): 372-377.
 [25]	齐虹凌, 元野, 刘世丰, 等. 安徽省黟县农田耕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 土壤, 2017, 49(6); 1280-1284.
 [26]	董国政, 刘德辉, 姜月华, 等. 湖州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效性评价[J]. 土壤通报, 2004, 35(4):474-478.
 [27]	宋丰骥, 常庆瑞, 钟德燕, 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1):36-42.
 [28]	马媛, 师庆东, 杨建军,等. 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06, 29(5):682-687.
 [29]	刘伟, 彭佩钦, 邱亚群, 等. 洞庭湖区典型农田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5):215-220.
 [30]	化党领, 曹荣, 郑文冉, 等. 武隆县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状况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3, 34(3):26-30.
 [31]	张晓霞, 李占斌, 李鹏, 等. 黄土高原林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和迁移特征[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1(s1):161-169.
 [32]	刘育红.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16(4):101-105.
 [33]	孙喜军, 吕 爽, 王 安, 等. 套餐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8, 8(12): 62-67.
 [34]	赵业婷, 常庆瑞, 李志鹏, 等. 1983-2009年西安市郊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特征与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2):132-140.
 [35]	王虎, 吕爽, 常庆瑞, 等.西安市耕地地力评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1634-2008.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9.
 [37]	赵业婷, 常庆瑞, 陈学兄,等. 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空间格局研究——以武功县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3):157-162.
 [38]	Luc A.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 Geographical Analysis, 2010, 27(2):93-115.
 [39]	李晓晖, 袁峰, 白晓宇, et al. 典型矿区非正态分布土壤元素数据的正态变换方法对比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6):102-105.
 [40]	张小桐, 张瑞芳, 王红,等. 县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徐水县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34(1):74-80.
 [41]	漆良华, 张旭东, 彭镇华, 等.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中亚热带黄壤坡地土壤微量元素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4):735-740.
 [42]	王晶, 杨联安, 杨煜岑, 等. 西安市蔬菜种植区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与肥力适宜性[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37(3):204-209.
 [43]	张蓉蓉, 樊会敏, 郭军艳, 等. 陕西渭北农田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27(3)440-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