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81. [2]	秦大河,陈振林,罗勇,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进展研究,2007,3(2):63-73.
 [3]	李金建,李金建,秦宁生,等.基于均一性检验的1961年至2006年四川省日照变化规律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5):1002-1009.
 [4]	杨小梅,安文玲,张薇,等.中国西南地区日照时数变化及影响因素[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10):56-64.
 [5]	李跃清.近40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日照、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2,21(3):327-331.
 [6]	陈碧辉,张平,郝克俊,等.近50年成都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J].气象科技,2008,36(6):760-763.
 [7]	周长艳,杨秀海,旦增顿珠,等.日光城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08,30(7):1100-1103.
 [8]	谭友邦,谢利娟.内江市近40年日照变化的统计特征[J].气象,1996,22(10):27-30.
 [9]	华维,董一平,范广洲.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J].山地学报,2010,28(1):21-30.
 [10]	叶瑜,苏永秀,李政,等.近50年广西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4):196-201.
 [11]	陈志军,查书平,高阳华,等.重庆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和特征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2):55-59.
 [12]	赵娜,刘树华,杜辉,等.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日照时数和云量变化趋势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17(2):233-243.
 [13]	吴昊旻,廖良清.浙江省日照时数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294-298.
 [14]	范莉梅,车克钧.甘肃省近54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6):194-199.
 [15]	祁栋林,苏文将,李璠,等.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186-194.
 [16]	丽佳,苏文将,李璠,等.粤东地区近52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75-181.
 [17]	唐凯,王让会,凌良新,等.近52年潮州市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规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81-287.
 [18]	安娟,吴福杰,杨丹宁,等.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355-360.
 [19]	孙培良,刘顼,宁瑞斌,等.鲁西平原1961—2012年日照时数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6):364-270.
 [20]	杨晓玲,丁文魁,胡津革,等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273-278.
 [21]	刘康平.什邡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甘肃科技,2011,27(22):74-76.
 [22]	刘康平,郑自君.什邡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回归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25(1):78-86.
 [23]	刘康平,罗静,郑自君德阳市西部近52a降水变化特征气温变化特征[J].贵州气象,2011,35(5):33-35.
 [24]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7-39.
 [25]	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
 [26]	高国栋,陆渝蓉.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