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西北五省农区的奶牛养殖现状,收集有关遗传改良和生产性能数据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讨论了西北农区奶牛遗传改良工作中现存问题,认为奶牛DHI测定体系对奶牛养殖的生产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今后发展与完善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和DHI测定体系的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快西北五省农区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探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对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比较18.5、22和25.5 h等3个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孤雌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从而确定较为理想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试验结果发现,体外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卵母细胞的孤雌卵裂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虽然体外培养22 h卵母细胞的孤雌卵裂率稍稍高于体外培养18.5 h和25.5 h卵母细胞的孤雌胚卵裂率,但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成熟培养时间下卵母细胞的孤雌囊胚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体外成熟培养22 h卵母细胞的孤雌囊胚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该结果证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是影响孤雌胚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外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孤雌胚今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RBP4基因在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绵羊品种中RBP4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BB和AB,没有检测到AA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40和0.583,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和0.416。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0和0.209,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20和0.791。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索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的高繁殖力遗传机制提供了参考。
采用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精液,用三种不同离心方法洗涤除去精浆后,对精液进行冷冻处理,结果表明750rpm/min一次或两次离心除精浆,精子冷冻解冻后的活率,质膜完整率,线粒体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50rpm/min一次离心处理后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750rpm/min两次离心处理。1500rpm/min一次离心处理后,精子冷冻解冻后的的活率,顶替完整率,线粒体活性显著(P<0.05)低于其它各组,解冻后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是由于离心速度的偏高会对精子形成一定的机械损伤。
为了成功建立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系,探讨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Bovine Trophoblastic Stem-like Cells)体外培养条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胎牛子宫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作为培养基,胶原铺被培养皿,利用体外受精牛囊胚培养得到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并调整培养体系,以探讨其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添加FBS、β-巯基乙醇、肝素以及胎牛子宫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的DMEM/F12,体外培养牛囊胚,可以初步建立牛滋养层干细胞样细胞系。
摘要:对滇东北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压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利用对主要影响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着放牧压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容重则以GPI0.76最大,GPI0.57下土壤容重随放牧时间波动较小,说明适度的放牧利用有利于稳定土壤结构;(2)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占0-30cm土层的64-74%,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压增加而减少。
对播种当年18个苜蓿品种材料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苜蓿根系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利用根系形态特征的10个指标对18个实验材料进行聚类,可分为4类;建议在苜蓿选种时,选取根颈直径大,入土深度深、主根长度长、侧根直径大、侧根发达的材料。
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饲料复合酶制剂中最主要的酶之一。本文对CHE饲料中的α-淀粉酶及淀粉酶全酶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2℃和45℃。α-淀粉酶酶活力最大为5.6352ug/min, β-淀粉酶酶活力最大为1.0931ug/min。
应用特异PCR技术检测了猪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性,并分析其与脂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凉伞猪、龙潭猪群体中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性发现有A和B两个等位基因存在,该两种等位基因A/B频率在两个群体中分别为0.2286/0.7714和0.2008/0.7992。B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座在两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建立混合模型方程组分析该长度多态对猪脂肪性状的效应,结果显示,猪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的不同基因型与肌内脂肪、肩部膘厚、腰部膘厚、6~7肋膘厚、板油质量等性状显著相关(P<0.05)。表明猪GR基因内含子7长度多态对猪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影响。
13头德系西门塔尔供体牛连续4次重复超排,生产胚胎654枚(头均50.31枚),可用胚胎335枚(头均25.77枚);4次冲胚的平均回收胚数,可用胚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移植受体牛278头次(鲜胚移植115头,冻胚移植118头,双半胚移植45头),妊娠率55.04%(153/278),共获得犊牛137头。其中鲜双半胚和鲜胚移植妊娠率显著高于冻胚(64.44%,60.87% vs 45.76%)(P<0.05)。45枚鲜胚二分后移植到45头受体牛,29头妊娠,其中11头产双胎,双犊率为37.93%(11/29),存活犊牛29头。
摘要:荧光定量PCR技术融汇了传统PCR技术灵敏、快速、特异的特点以及光谱技术的高敏感性和高精确定量的优点,以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获得定量的结果。因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为动物疫病诊断技术提供了新的模式,成为当前动物疫病检测广泛采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论文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猪流感等猪病毒病检测上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猪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目的]对猪CD169基因编码蛋白的性质及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并与人、鼠、牛等物种CD169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软件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CD169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组成、磷酸化、糖基化和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猪CD169含有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具有信号肽结构和卷曲螺旋结构。[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CD169的受体功能、PRRSV感染的物种特异性或偏嗜性等提供有意的理论参考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拯救CIAV M突变株对宿主细胞MSB1的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拯救CIAV M突变株接于MDCC-MSB1细胞系(试验组),并相应设立阴性组(正常SPF鸡肝脏细胞液),阳性组(CUX-1标准毒株),进行培养24hr-48hr。用PI及FITC Annexin V染色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宿主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并用SPSS13.0进行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接种拯救CIAV M突变株的宿主细胞G0/G1期的累积细胞百分率为59.33%±4.04%,S期为32.92%±3.65%,G2/M期为7.75%±3.11%,与阴性组相比,G0/G1期细胞累积百分率有所上升;与CUX组相比,G0/G1期有所下降,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宿主细胞凋亡率为37.00%±4.65%,与阴性组相比,凋亡率上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组相比,凋亡率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经过VP3基因突变的CIAV M突变株,经过病毒拯救并回归本动物后,对宿主细胞MSB1的生长周期没有显著的抑制,但能引起宿主细胞的显著性凋亡,且凋亡程度与CUX-1引起的宿主细胞凋亡率相比有所降低。可以表明,通过VP3密码子移位的基因突变,能够将CIAV的致凋亡作用降低,从而相应降低病毒的致病性,为以后构建CIAV减毒疫苗株奠定理论基础。
为了检测肉种鸡开产前免疫两不同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四联灭活疫苗(ND-IB-IBD-Reo四联苗)后的抗体水平差异,在鸡群20周龄分别用A、B疫苗免疫,免疫后28 d和56 d 用HI检测ND抗体水平和ELISA检测IB、IBD和Reo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28 d和56 d,B疫苗的IBD和REO抗体效价效价显著高于A疫苗(P﹤0.05),ND和IB的抗体效价虽较A疫苗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B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优于A疫苗,该研究为肉种鸡ND-IB-IBD-Reo四联灭活疫苗的筛选和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对鸭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试验选用咔叽-康贝尔鸭200只,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4%大豆异黄酮,试验期为40天。试验结束时从各组选择50只鸭进行屠杀,采集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样本,置于波氏固定液中固定。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作组织切片,应用OlympusCH-30显微摄影系统进行观察与拍照。结果表明饲喂大豆异黄酮的试验组鸭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说明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提高咔叽-康贝尔鸭小肠黏膜免疫功能。
为了筛选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提取物有效部位的浸膏得率与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为综合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初选出适宜的溶媒浓度;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次(C)、乙醇浓度(D)四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最优组合为:A3B3C1D2,即料液比为1:10,提取次数为3次,0.5 h/次,60%乙醇浓度。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浸膏得率在24%左右,对临床分离致病大肠杆菌MIC和MBC值均为15.625 mg生药/mL。
目的:制备丁香酚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丁香酚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处方和最优制备工艺;以萃取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丁香酚脂质体包封率;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粒径形态及大小。结果:丁香酚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为:胆脂比1:6;药脂比1:5;超声时间40min;制的脂质体粒径均匀,呈球形小囊泡,包封率为(90±3)%。
摘要:实验材料系2007年3月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的虾夷扇贝“象牙白”家系和普通褐色虾夷扇贝家系,并与大连獐子岛海区养成的F2代9月龄个体各60枚。用22个具较高多态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SSR扩增并分析。结果显示,普通褐、白贝在不同多态位点的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326-0.7927和0.3608-0.7534;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6和2-6;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922-4.6753和1-3.9539,PIC平均值分别为0.5729和0.5596,上述指标表明普通褐、白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中发现座位8在普通褐贝大部分个体中能获得特异条带A,但在白贝所有个体中均未见,推断特异条带A为白贝特异阴性条带。对22个微卫星标记与虾夷扇贝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座位HLJX 109、HLJX 178和HLJX 139与体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座位8、HLJX 191和HLJX 139与壳长和壳高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本文分析了微卫星分子标记与虾夷扇贝壳色和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虾夷扇贝的相关性状进一步QTL定位提供参考数据,并为虾夷扇贝的养殖和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对2010年长江常熟江段定置张网渔获物组成及多样性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该江段共有鱼类60种,分别隶属于12目25科。鲤形目鱼类最多,其次是鲈形目。各季节鱼类优势种以常见种为主,季节性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种间组成比较均匀,单个品种的优势度不突出。基于个体数量的优势度曲线表明,季节间种类优势度变化不明显,春季和夏季的优势度最接近。在4个季节的调查中,鱼类多样性指数H为2.30-2.49,多样性水平较高,季节间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探讨了水利调度及增殖放流对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为了明确春季大沽河河口潮滩养殖功能的退化是否由食物(底栖藻类)匮乏所致,2009年5月在大沽河河口潮滩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利用氯化汞抑制沉积物表层生物膜的活性,研究生物膜对营养盐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扩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既可以是水体中营养盐的“源”也可以是其“汇”;在河道的近海侧,沉积物表面的生物膜会促进磷酸盐自沉积物向水体扩散;在其余区域,沉积物表面的生物膜会抑制营养盐自沉积物向水体扩散;在该河口潮滩,沉积物表层的生物膜均会抑制营养盐自沉积物向水体扩散。研究表明,春季大沽河河口潮滩贝类底播养殖功能的退化,并非食物短缺所致。
2010年浙江安吉克氏原螯虾养殖发生严重病害,从患病的虾肠道内分离到菌株N201007,人工感染健康克氏原螯虾在8天内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5.3×105,感染发病虾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虾相似症状。通过革兰氏染色,梅里埃细菌测定试剂条ID32 E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为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对其16S rRNA序列扩增并测序,在NCBI基因库上进行序列比对,与菌株ATCC7699同源性达到99%,通过以上实验确定导致此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强力霉素、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菌必治敏感。
以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和湖北公安养殖池塘中肥水养殖模式下的三角帆蚌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养模式对三角帆蚌生长及养殖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体内和水体中TN、TP,分析三角帆蚌组织中TN、TP与不同水质环境下TN、TP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N、P的水平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TN、TP水质条件下,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没有差异,表明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与水环境中的TN、TP没有相关性;传统肥水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的生长和产量都优于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不投饵养殖模式珍珠的产能接近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下线。研究同时表明在大水面水体采取低密度吊样三角帆蚌的放养模式,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这为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提供新的思路。
就应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网箱养殖沉积物总氮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试剂纯度、实验用水、消解用具、消解后溶液的测定方法等均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研究表明:选用普通蒸馏水双蒸并进行去离子后的高纯水或市售纯净水做溶解试剂,经电热鼓风干燥箱消解沉积物待测样(0.10g恒重沉积物样品加入10ml氧化剂(0.48mol/L NaOH和0.15mol/L K2S2O8等体积混合液)50分钟可得到稳定的实验结果。
为探讨用NO进行芒果保鲜的新方法,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采用不同浓度的SNP浸泡处理芒果(Mangifera indica L. ‘Tainong No.1’),研究芒果贮藏期间的外在品质和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0 μmol/L的SNP处理能够有效推迟芒果硬度下降、抑制果实转黄、控制重量损失、提高好果率、降低病害指数、控制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其货架期延长3~4天。640 μmol/L和1280 μmol/L SNP处理对芒果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且表现出随浓度的升高毒害加重的趋势。SNP处理能够控制芒果的各种外在和内在指标的变化,但有一定的浓度范围。超过这范围,反而起毒害作用,并且这种毒害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以高脂饲料喂食的6周龄的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为期4周的实验,以大鼠摄食量、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含量、肝脏重量、大鼠脂肪系数、血清脂质水平为检测指标,研究米邦塔仙人掌对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米邦塔仙人掌粉能减缓大鼠体重的增长,减少大鼠体内脂肪含量,具有抑制大鼠食欲、降低大鼠血清总甘油三酯、提高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表现出对高脂饮食大鼠的很好的降血脂和肥胖预防的作用。
该研究利用HPLC法测定了玉米、大豆和油菜不同品种籽粒中维生素E的含量,并对3种作物及每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VE总量为油菜>大豆>玉米;活性最高的α-生育酚含量为油菜>玉米>大豆。每种作物不同品种间VE总量与α-生育酚含量比较发现,玉米不同品种间的变化最大,其VE总量与α-生育酚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在12.05~128.63 mg/100 g之间和0.93~52.01 mg/100 g之间。这些数据为将来的基因工程育种、食用油选购等提供依据。
为优化豆粕组织化工艺,进一步改善豆粕的可食性,笔者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大豆进行组织化,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螺杆转速(90~210 r/min)、物料含水率(30%~5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0~100 g/200 g豆粕)及挤压温度(135~155℃)对豆粕组织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产品品质(质构、色泽、保水性)的影响,同时对4次挤压试验中的31个样品进行感官评估(颜色、硬度、弹性以及总接受度)。结果表明,豆粕组织化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率42.67%、挤压温度145℃、螺杆转速104 r/min、蛋白添加量97 g/200 g豆粕。本研究得到了豆粕组织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豆粕组织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以多糖浸出量为指标,对银耳、竹荪的浸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获得最佳浸提参数为:银耳浸提时间3 h,温度90℃,料水比1︰100;竹荪浸提时间3 h,温度100℃,料水比1︰110。对银耳菌肉悬浮饮料配制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参数为:银耳浸提液40 mL、竹荪浸提液30 mL、枸杞浸提液10 mL、红枣浸提液10 mL、蔗糖8.000 g/100mL、葡萄糖0.150 g/100mL、柠檬酸0.100 g/100mL、食盐0.030 g/100mL、银耳菌肉颗粒为先去除过45目筛的小颗粒后,再过40目筛的颗粒、投入量0.300 g/100mL、煮制时间20 min、黄原胶0.010 g/100mL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003 g/100mL复配增稠剂,接受性检验结果表明,制成的饮料风味和口感俱佳。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提高,初步证明银耳菌肉悬浮饮料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采用间接竞争法原理和液相芯片技术平台,建立黄曲霉毒素B1(AFB1)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选用AFB1单克隆抗体对AFB1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探索,通过优化偶联抗原浓度,确定AFB1单抗临界饱和浓度和抗原抗体最佳孵育时间,建立AFB1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本实验中,偶联微球得率介于70.08%~80.80%之间,最佳偶联抗原浓度为100 μg,同一用量偶联抗原和同一浓度单抗反应检测得到的荧光信号值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步升高并稳定的趋势,当孵育时间为24 h和48 h,单克隆抗浓度在2.0 ng/μL时检测得到的荧光信号值最大。本研究建立的标准曲线,以国际通用的IC50作为衡量标准,其灵敏度为2.33 ng/mL(0.1165 ng),线性方程为y=0.0006x+0.0014,抗体与AFB2、AFG1、ZEN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34%、2.88%、<0.1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AFB1液相芯片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度符合国家对食品和饲料中的AFB1的限量标准,适用于大量样本的检测。
本文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模式判别方法建立一种鉴别猪肉和牛肉的方法为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通过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加Norris导数平滑点(5,3)处理光谱,波段范围选取5996.42~5805.84,9058.85~8546.36 cm-1,采用TQ Analyst光谱分析软件中的马氏距离设为1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的鉴别出猪肉、牛肉。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猪肉、牛肉鉴别分析具有可行性。
为了降低丙酸钙生产成本,解决食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大量废弃鸡蛋壳大量堆积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进行了以鸡蛋壳为原料生产丙酸钙的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固定化纤维床反应器,以鸡蛋壳为原料发酵法生产丙酸钙。在35℃下,40 g/L的葡萄糖,发酵60 h,得到丙酸发酵液。取5 g鸡蛋壳粉碎、煅烧后得到的氧化钙粉末,缓慢加入1 L发酵液中,于35℃反应1 h,得到8.56 g丙酸钙,产率为85.8%。该方法直接将氧化钙粉末加入到丙酸发酵液中,产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丙酸钙生产方法。
为了提高酵母菌细胞的利用率和减少杂菌污染,采用固定化酵母的方法进行连续发酵。本研究采用海藻酸盐作为包埋剂进行ADY酵母固定化,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ADY菌种用量为15%时,乙醇转化率最高,其他水平时均有所下降。酵母ADY固定化后的发酵效果优于未固定的同一菌种的发酵效果,且达显著水平。因此,利用包埋法进行酵母菌固定化效果较好,可连续多批次进行发酵试验。
本文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现代蛋品企业的内涵,在总结现有品牌定位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蛋品企业目前的品牌定位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现代蛋品企业的品牌定位模型,并借助该模型探讨了现代蛋品企业未来的品牌定位策略,即调整营销战略,树立长期品牌定位计划;细分消费者心智,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要;建立动态的竞争参考集合,合理扩大竞争性共同点;结合全产业链和体验营销扩大传播力度,增强品牌联想;升华品牌精粹,规范员工行为,指引企业发展方向。
低碳时代的到来,使得众多企业越来越关注绿色营销,而价格作为营销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自然被营销者和消费者同时关注,能否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对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阐述了绿色价值链的概念,并将绿色价值链管理引入绿色价格机制。有效的绿色价值链管理能够缩减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笔者着重从绿色价值链体系中的顾客价值链、绿色回收及与绿色价值链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对如何降低绿色产品价格进行分析,以此获取绿色成本的竞争优势。绿色价格战略是绿色营销战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企业通过优化内、外部顾客价值链、重视绿色回收环节以及加强对绿色人才的引进等措施来获取绿色价格的竞争优势,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其杂粮布局模糊、优势区域不明显、种植分散等突出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北省杂粮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生产聚集度分析,明确了河北省主要杂粮生产的区域,即48个县(市、区)为杂粮生产大县;采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分析河北省主要杂粮作物及区域比较效益,然后结合两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方案:(1)谷子在太行山区、燕山西部地区、黑龙港地区适时适地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抗旱高产品种、富硒保健品种、优质简化栽培品种等冀谷系列品种。(2)绿豆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黑龙港地区、重点发展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出口型绿豆品种;红小豆在太行山区、张承秦地区及迁安、迁西、黑龙港地区、山前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适宜的优质高产、出沙率高、出口型品种。(3)甘薯在太行山区重点发展淀粉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燕山丘陵区发展淀粉型品种、鲜食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4)高粱在太行山区、黑龙港地区发展饲用型和酿造高粱,滨海平原区重点发展酿造品种、饲用品种和能源品种。
耕地资源安全不仅事关中国的粮食安全,而且影响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为了分析各地区耕地安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笔者首先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区域耕地资源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然后应用安全预警理论建立耕地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阈值标准,最后利用P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区域耕地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安全风险分为5类地区:高度危险区:四川、云南、内蒙古、福建、重庆、陕西、贵州、甘肃、青海,主要是生态脆弱区;危险地区:山东、北京、上海、天津、广西;值得关注地区:宁夏、江苏、浙江、西藏、广东,既有经济发达地区又有相对落后地区;安全区:辽宁、山西、河南、河北;高度安全区:安徽、湖南、湖北、新疆、海南、江西、吉林、黑龙江,安全和高度安全区中,大部分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这意味着中国耕地保护政策要转向耕地生态背景和质量的保护,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同时要继续加强对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的倾斜政策,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针对生产上重施氮肥现象普遍存在,且缺少定量施肥决策信息技术支撑问题,基于Visual Basic 6.0与MapObjects 2.2开发出县域水稻精确施肥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电子地图、施肥决策、施肥知识等模块,可实现信息浏览、地图导航、属性查询、决策支持、学习辅导等功能。系统具有功能可用性、可靠性、易用性强等特点,达到系统设计目标。
为推进苏北农村生态社区建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苏北农民对生态社区建设目标、现行生态社区建设措施、自身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选择与认同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苏北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和干群之间信任不足,导致农民对生态社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存在理解偏差、对政府主导的上下联动建设农村生态社区的现行措施认同不足、对建设农村社区缺乏应有的生态自觉,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农民的认同度,促进农民生态自觉养成,就必须加强宣传引导,改进生态发展措施,创新生态社区建设机制。
为了深入解读农村土地资源纠纷,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发生在古村的土地资源纠纷的案例调查为基础展开研究。试图分析该村土地纠纷的产生、应对的全貌,并分析整个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状况,探寻各方力量在化解中的博弈过程,探究多元纠纷解决方式的构建与乡村治理运行诸问题,从而提出应对土地纠纷化解的乡村治理策略。各种力量在土地资源所涉及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利益失衡而产生纠纷,这些纠纷通过正式制度设置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加以化解,促使乡村社会的管理将转向较科学的乡村治理。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河南省商城县双椿铺镇黄楼村为研究实例,针对黄楼村村庄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村庄节约集约建设标准,将节地理念贯穿到整个村庄规划中,通过规划手段来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结果表明,通过规划前后的对比,黄楼村建设用地节地效果显著,规划前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41.35 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05.52 m2/人;规划后建设用地面积为19.14 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88.55 m2/人,建设用地面积减少了22.21 h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减少了116.97 m2/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大提高,为同类村庄规划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农产品市场是中国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则是农产品市场的核心要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归纳了传统的和现代的各种预测方法在农产品价格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分类比较。着重介绍了现代预测方法中有所涉及的各种智能预测方法,分析了这些智能方法优于其他方法的特点,并最终明确指出了智能预测方法将成为农产品价格预测方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为了解福建省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总体实施情况,结合福建省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有69.4%的农户表示愿意参与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农户的种植面积对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呈负相关,文化程度、种植经验、家庭农业纯收入都对参与补贴政策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国家级贫困县的惠农政策实施状况进行调查,问题涵盖农户对惠农政策的认知状况、总体满意度评价、实施组织与实施成本、期望需求与实现满足、信息宣传与反馈等方面。研究发现:普惠性惠农政策宣传基本到位,农户对惠农政策实施的总体满意度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惠农政策在实施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阻滞因素。提升惠农政策实施绩效,需要搭建具有乡土特色的惠农政策传播体系,实现惠农政策实施组织由“多中心行政”向“政府-民间”结构转型,重点推进农户期望需求指向的政策。
运用广义误差分布的GARCH(1,1)模型,基于“牛市”和“熊市”行情,实证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周内效应。主要结论有:农业上市公司日收益率存在周一效应和周五效应。 “牛市”中显著为正,“熊市”中显著为负。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为了研究中国农业废弃物制取沼气的研究及利用现状,笔者结合自身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描述中国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及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技术的机理,产甲烷菌的基本研究以及3种常见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研究结果,概括了利用厌氧发酵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必要性及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同时发现,很多研究成果没有在中国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上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的成果在今后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及处理上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为了客观地评价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为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运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西省农业系统能值产出1.73×1023~1.82×1023 sej。其中,种植业占54.01%~61.36%,畜牧业占27.15%~29.78%,渔业占8.01%~12.81%,林业占3.34%~4.11%;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8.19%~79.18%,猪肉产品能值在畜牧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4.5%~77.4%;20年内种植业产出能值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85%,畜牧业为2.28%,林业为2.16%,渔业为5.46%;经过20年的发展,系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种植业产出能值比重由原来的61.39%下降到54.01%,牧业和渔业由原来的27.15%、8.01%分别提升到29.78%、12.42%;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能值中占较高比例,猪肉产出能值占畜牧业绝对地位,江西省农业系统经营过程中保守性、传统性较强;根据畜牧业增长趋势,将会成为江西省农业系统的引擎和主导产业,渔业生产的强势劲头,江西省农业系统将有可能出现种植、畜牧、渔业“三强鼎立”的局面。
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银川市,有限的水资源能否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对银川市水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有效评估,笔者以相关统计文献为基础,从水资源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出发,采用影子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旅行费用法、恢复费用法等方法,对银川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自2003年到2008年,由于城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的逐年增大,城市淡水供应价值逐年上升。今后,随着银川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其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都必将急剧扩大,城市用水中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继续加速上升。(2)城市淡水供应价值和休闲娱乐价值占GDP的比重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银川市水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城市GDP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小。
为了弄清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率,笔者运用潜力递减法计算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分析未来聊城市耕地面积、粮经比和主要作物播种面积,探讨聊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小麦生产潜力为6911.37 kg/hm2、玉米为15445.88 kg/hm2;人口承载力在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水平上分别为938.25万人、750.6万人和625.5万人,这表明在富裕型水平上将出现超载。为此,笔者提出了提高聊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途径。
为了准确了解丰都县的耕地利用现状,笔者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了2002—2008年丰都县耕地利用效率变化情况,研究了各土地利用分区之间的差异,并运用SPSS软件探讨了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发现:2002—2008年丰都县耕地利用效率波动上升,平均综合效率为0.85,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各土地利用分区之间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资源禀赋。
为了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为了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生态城市规划的各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在生态城市规划的早期阶段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鉴于生态城市规划在国内外都很盛行,笔者以哈尔滨市为例,针对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参照宋永昌等人提出的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适合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系统,即采用适合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将生态综合指标分为生态系统结构、城市功能和城市协调度3个目标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细化评价因子,通过矩阵运算确定其权重和指标数值,再根据适当的评价标准,得出评价结论。本研究运用此方法系统,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哈尔滨市生态化程度一般,并指出其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影响减缓对策。
本研究从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着手,选取1990、2001、2006年3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采用单窗算法对大庆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从热岛强度、不同类型下垫面转换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大庆市地表温度随城市扩展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市的城镇面积、城镇用地比重与城市的扩展程度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持续增长趋势;同时,大庆市高温区的面积在1990与2006年期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低温区与常温区面积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在对下垫面热效应贡献研究中,城市用地较其他类型地块对其贡献最大,而在其他类型下垫面地块向城市用地的转换过程中,均表现出正温度效应;大庆市城市扩展方向与下垫面温度场变化方向相同,因此城市地表热环境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用地的扩张。
为了探究铜离子(Cu2+)对土壤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物蚯蚓的毒性作用,笔者研究了人工土壤中硫酸铜污染胁迫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2+对蚯蚓CAT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且酶活随着染毒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随着Cu2+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对SOD呈现短暂抑制后,明显激活的作用。Cu2+会引起蚯蚓体内GSH-PX活性变化,但并不规律。3种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程度与土壤中给予的Cu2+浓度没有剂量依赖性。
通过实地取样,选取植被景观特征指标,分析普陀山旅游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地理因子中,海拔和植被景观特征关系最为密切。在人文地理因子中,游径宽度和旅游影响系数相关系数达到0.584,同时和植被层盖度、景观重要值形成极显著相关,说明植被景观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植被层盖度、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比和耐阴种比值之间多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它们之间有着较为一致的生态反映,而耐阴种比值和伴人种比值与其他植被景观特征值的相关性很小,说明这2个指标作为植被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因子,在本研究区域不能很好地反映植被景观特征。
野生稻遗传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关键遗传材料,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稻遗传资源。评述了野生稻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重要意义,从优秀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定位和鉴定、及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情况,并重点结合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简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工作。
为了确定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笔者利用线性和方差分析法,对濮阳55年降水量、气温及日照年际变化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55年来,濮阳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以冬季增温明显,春季次之,秋季最弱,夏季则有变凉趋势;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平均每10年135 h的幅度递减。年平均降水量为599.8 mm,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56%~75%,表明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形成干旱或夏季内涝。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气候持续变暖,空气污染的逐年加重导致日照减少,降水总体呈阶段性变化趋势。
为了研究台风暴雨过程对局地的影响,利用WRF模式,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引发广东潮州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Q矢量诊断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强台风“珍珠”活动期间,低层辐合对潮州的暴雨降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配合低层充沛的水汽输送触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对WRF模式的输出结果,利用Q矢量进行诊断,发现沿着降水区域移动方向,始终有Q矢量辐合区配合。同时,Q矢量散度的大值区对应降水大值的分布。Q矢量散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可以用来判断锋生与锋消,对台风的衰减与消亡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干旱与洪涝是影响潍坊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潍坊市抗旱防涝减灾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基于1961—2010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指标,计算出潍坊市近50年逐月的SPI指数,分析了潍坊市的干湿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湿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相对较为湿润,并且由60年代初期的极端湿润向70年代末期干旱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潍坊市区域持续干旱,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震荡波动变化趋于平缓。潍坊市干湿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20世纪60年代中西部区域相对较为湿润,东南部区域较旱;70年代各区域干湿程度相差不大;80年代各区域普遍较旱,其中东南部干旱最重,北部最轻;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各区域干湿变化基本一致。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局地的干湿分布异常现象,如1999年;各年代间干湿时间长度的空间分布也有各自特点,为抗旱防汛部门的统一部署带来难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雷暴大风、冰雹天气造成的损失,提高这2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笔者在统计安徽省2000—2005年4—9月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样本的基础上,利用1×1格点NCEP资料计算了表征热力、动力、水汽条件的43个参数,对比分析了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时的物理量极值、归一化平均值等,并基于分析结果选取雷暴大风、冰雹的消空、预报指标,逐月逐时次的确定预报指标的阈值。最后,利用指标叠套法生成安徽省雷暴大风、冰雹天气潜势预报产品。用该方法对2007年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检验,2007年6—9月共有28个雷暴大风、冰雹过程,全部报出,空报9个过程,无漏报,过程TS为30.4%。从检验效果来看,指标叠加的数值越大,出现雷暴大风或冰雹的概率也就越大,对农业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简述江苏、浙江和上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背景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3项动因,一是市场需求促使农业休闲旅游成为国家战略选择,二是全国范围内渔业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三是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提炼并详细论述了苏浙沪三地不同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通过比较指出,不同模式的形成使三地休闲渔业在发展理念、游客分布、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提出发展建议,认为建立长三角休闲渔业战略联盟、统一行业规范标准、拓宽开发渠道、推广垂钓竞技、挖掘渔业文化、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将利于三地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休闲农业经营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调查、直接观察、深度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选择经营模式分别是“股份合作制”模式、“个体农庄”模式、“五体联动”模式的3家典型浙江休闲农业实体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探讨经营主体、投融资方式、决策方式、分配机制和市场营销模式等的异同和优劣,并提出借鉴和启示,以供休闲农业经营者及政府相关部门参考。